跆拳道对打训练用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58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跆拳道对打训练用的设备,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固定于第一电机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正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固定于第二电机前端的第二拳手,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跆拳道平拳动作;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单独连接;通过电机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以及脚踢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实用性高;通过传动机构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或是前进,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跆拳道对打训练用的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跆拳道训练中,运动员通常需要与人对打才能提高训练水平,提升实战能力,这样的话,需要有帮助训练的陪练员,而陪练员毕竟是人,有一定的体力限度,且经常进行陪练的人员,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运动员多数情况下较难找到与自身水平实力相当的陪练员,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针对这一情况,虽然也有跆拳道的训练装置,但通常结构较为单一,不能移动,对运动员的训练不够到位,自动化程度不高,对运动员训练强度受限,因此,需要对跆拳道对打训练用装置进行研究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特设置一种可方便出拳的、能模拟陪练员出拳动作的,可与运动员进行对打的较为智能的跆拳道对打训练用装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方案是:一种跆拳道对打训练用的设备,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固定于第一电机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固定于第二电机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平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三电机和固定于第三电机端部的下压件以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四个伸缩气缸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的滚轮沿着所述的滑轨移动;同时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链传送机构,所述底板与链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连接控制第一电机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电机连接控制第二电机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第三电机连接控制第三电机动作带动下压件实现跆拳道下劈及收回动作;控制系统还与链传送机构和伸缩气缸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电机垂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活动固定在所述的滑轨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一端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拳杆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拳杆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完成跆拳道前踢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电机连接,第六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三旋转凸轮的设置高度低于第二旋转凸轮的设置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有多个速度选择。此外,在支架上设置有计时器,用于记录训练员的训练时间,较为直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电机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脚踢件以及下压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实用性高。2、通过传动机构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或是前进,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3、整个训练用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陪练员,动作标准且多样化,训练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无防护罩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部分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第二拳手出拳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部分框架的示意图;其中:1.传送机构,2.第一拳手,3.第二拳手,4.脚踢件,5.第一旋转凸轮,6.第三拳杆,7.弹簧,8.框架,9.支架,10.防护罩,11.第二旋转凸轮,12.弹性带,13.下压件,14.下压件的拳杆,15.第四旋转凸轮,16.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跆拳道对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2,第一拳手2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5接触,第一旋转凸轮5与第三电机连接带动第一拳手2以实现跆拳道正拳出拳;第一拳手2上套有弹性件(弹簧7)与框架8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2收回,第一拳手2水平设置有多处,每处高度不同,以适应不同身高高度的运动员,如图1所示,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3,第二拳手3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11接触,第二旋转凸轮11与第四电机连接带动第二拳手3实现跆拳道平拳出拳相当于拳击中摆拳运动,第二拳手3与框架8之间设置弹簧实现第二拳手3收回,如图3所示;为了训练的安全性,框架8的外侧最好包覆有安全防护罩10;另外,为满足跆拳道的训练,出拳机构还包括下压件13,下压件13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15接触,第四旋转凸轮15与第七电机连接以带动下压件13动作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下压件13形似人脚的形状,或者简易地,可以是圆形,下压件13与中部弯折的下压件的拳杆14的一端部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15接触,该拳杆的中部活动固定在框架8上,可实现拳杆带动下压件13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运动,且拳杆与框架8之间设有弹簧,实现拳杆的快速回位,第七电机为旋转电机。框架8包括与连接件连接的主架和与主架垂直设置的副架,第一拳手通过一根长直拳杆与第一电机连接,长直拳杆穿过框架8的副架,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8竖直中心弯折的第二拳杆一端连接,第二拳杆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第二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11接触,第二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8上,在第二旋转凸轮11的运动下,带动第二旋转凸轮11的旋转,第二拳杆以及相应的第二拳手3设置不同高度的多个,满足不同身高需求的训练员使用;本技术中第一拳手2和第二拳手3均相对于框架8的竖直中心线在于运动员对打面处各自对称设置,左右各一处,相当于人的左右手、左右脚,此外,在横梁的顶部每间隔设定距离设置阻挡块,因框架8整体在位移一段距离后,速度减慢,通过阻挡块实现对框架8的快速减速。在所述框架8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第三拳杆6接触,第三拳杆6倾斜角度可以是45°或60°;第三拳杆6的中部套于框架8,第三拳杆6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4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电机连接,第六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脚踢件4的形状与人踢腿时,脚伸长的状态相同,同样最好是橡胶材质;其中,以上的几个电机最好都是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分别单独连接;支架9,框架8的底部固定于支架9,为了保证安全性,在框架8外侧设置防护罩对出拳机构进行保护。第一拳手2和第二拳手3,均是模拟人手型所造的,最好是橡胶材质,在拳手击中运动员时,不易给训练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表面与带或链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所述传送机构由第五电机带动移动,第五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如图1所示,带或链传动机构固定在支架上的主动轴上,可旋转,为满足本技术的目的,整个装置在水平方向内移动距离有限,可直接通过紧固件将底板固定在带或链上即可。或者,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四个伸缩气缸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活动固定在所述的滑轨上,滑轨上设置第五电机,第五电机推动支腿在滑轨上前进或后退。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跆拳道对打训练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和固定于第三电机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四电机和固定于第四电机前端的第二拳手,第四电机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平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七电机和固定于第七电机端部的下压件以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所述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电机连接带动第一拳手以实现跆拳道正拳出拳;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所述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电机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跆拳道平拳出拳相当于拳击中摆拳运动,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簧实现第二拳手收回;所述下压件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第四旋转凸轮与第七电机连接以带动下压件动作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下压件与中部弯折的下压件的拳杆的一端部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该拳杆的中部活动固定在框架上,可实现拳杆带动下压件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运动,且拳杆与框架之间设有弹簧,实现拳杆的快速回位;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四个伸缩气缸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的滚轮沿着所述的滑轨移动;同时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链传送机构,所述底板与链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电机连接控制第三电机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四电机连接控制第四电机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第七电机连接控制第七电机动作带动下压件实现跆拳道下劈及收回动作;控制系统还与链传送机构和伸缩气缸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跆拳道对打训练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和固定于第三电机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水平方向跆拳道正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四电机和固定于第四电机前端的第二拳手,第四电机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平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七电机和固定于第七电机端部的下压件以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所述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电机连接带动第一拳手以实现跆拳道正拳出拳;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所述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电机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跆拳道平拳出拳相当于拳击中摆拳运动,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簧实现第二拳手收回;所述下压件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第四旋转凸轮与第七电机连接以带动下压件动作实现跆拳道下劈动作;下压件与中部弯折的下压件的拳杆的一端部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旋转凸轮接触,该拳杆的中部活动固定在框架上,可实现拳杆带动下压件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运动,且拳杆与框架之间设有弹簧,实现拳杆的快速回位;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滑轨,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四个伸缩气缸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下表面设有支腿,支腿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的滚轮沿着所述的滑轨移动;同时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链传送机构,所述底板与链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刚杨玉凤马学强张红兵仲伟波朱冬勇刘晓屹刘瑞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