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0580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毽球训练器材,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毽球训练方法现有毽球训练方法工作量大、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的问题。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管状立柱、第二管状立柱、第三管状立柱、弹簧铰链、第一管状横梁、第二管状横梁、卷线器;其中,第一管状立柱、第二管状立柱、第三管状立柱自下而上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第一管状横梁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的上端通过弹簧铰链相互铰接在一起;第一管状横梁、第二管状横梁由后向前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毽球的踩球与传球训练,同样适用于其它球类的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毽球训练器材,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毽球的踩球与传球训练普遍是依靠教练或陪练员喂球来实现的。实践表明,此种训练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教练或陪练员的工作量大。其二,喂球的精准性(落点精准性、高度精准性)完全由人为控制,导致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由此影响练习者的击球感觉动力定型,从而导致训练效果差。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毽球训练器材,以解决现有毽球训练方法工作量大、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毽球训练方法现有毽球训练方法工作量大、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管状立柱、第二管状立柱、第三管状立柱、弹簧铰链、第一管状横梁、第二管状横梁、卷线器;其中,第一管状立柱垂直固定于底座的上表面,且第一管状立柱的侧面开设有内外贯通的穿线孔;第一管状立柱、第二管状立柱、第三管状立柱自下而上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第一管状横梁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的上端通过弹簧铰链相互铰接在一起,且第一管状横梁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的上端相互连通;第一管状横梁、第二管状横梁由后向前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卷线器固定于第一管状立柱的外侧面;卷线器的线绳末端依次穿过穿线孔、第一管状立柱的内腔、第二管状立柱的内腔、第三管状立柱的内腔、第一管状横梁的内腔、第二管状横梁的内腔后自由垂下,且卷线器的线绳末端悬挂有毽球。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转动第一管状横梁,使得第一管状横梁与第三管状立柱保持垂直。然后,通过调节第二管状横梁的伸出长度,设置毽球和底座之间的横向距离。然后,通过调节第二管状立柱和第三管状立柱的伸出长度,设置第一管状横梁和第二管状横梁的高度。然后,通过卷线器调节线绳垂下的长度,由此设置毽球的高度。上述设置完成后,即可开始进行毽球的踩球与传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拨动毽球,即可使得毽球进行有规律的摆动。此时,练习者对摆动的毽球进行踩球与传球,即可达到训练目的。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毽球训练方法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通过采用全新的结构,实现了毽球的踩球与传球训练,由此具备了如下优点:其一,本技术无需教练或陪练员进行喂球,由此显著减小了教练或陪练员的工作量。其二,本技术通过线绳控制喂球的精准性(落点精准性、高度精准性),使得喂球的精准性容易保持,由此有助于练习者的击球感觉动力定型,从而显著提升了训练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现有毽球训练方法现有毽球训练方法工作量大、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的问题,适用于毽球的踩球与传球训练,同样适用于其它球类的训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管状立柱,3-第二管状立柱,4-第三管状立柱,5-弹簧铰链,6-第一管状横梁,7-第二管状横梁,8-卷线器,9-穿线孔,10-卷线器的线绳,11-毽球。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管状立柱2、第二管状立柱3、第三管状立柱4、弹簧铰链5、第一管状横梁6、第二管状横梁7、卷线器8;其中,第一管状立柱2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上表面,且第一管状立柱2的侧面开设有内外贯通的穿线孔9;第一管状立柱2、第二管状立柱3、第三管状立柱4自下而上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第一管状横梁6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4的上端通过弹簧铰链5相互铰接在一起,且第一管状横梁6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4的上端相互连通;第一管状横梁6、第二管状横梁7由后向前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卷线器8固定于第一管状立柱2的外侧面;卷线器8的线绳10末端依次穿过穿线孔9、第一管状立柱2的内腔、第二管状立柱3的内腔、第三管状立柱4的内腔、第一管状横梁6的内腔、第二管状横梁7的内腔后自由垂下,且卷线器8的线绳10末端悬挂有毽球11。第二管状立柱3的管径小于第一管状立柱2的管径;第三管状立柱4的管径小于第二管状立柱3的管径;第二管状横梁7的管径小于第一管状横梁6的管径。使用时,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实施时,所述底座1为钢质底座。所述第一管状立柱2、第二管状立柱3、第三管状立柱4均为轻型合金立柱。所述弹簧铰链5为90°弹簧铰链。所述第一管状横梁6、第二管状横梁7均为轻型合金横梁。所述卷线器8为自动伸缩卷线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管状立柱(2)、第二管状立柱(3)、第三管状立柱(4)、弹簧铰链(5)、第一管状横梁(6)、第二管状横梁(7)、卷线器(8);其中,第一管状立柱(2)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上表面,且第一管状立柱(2)的侧面开设有内外贯通的穿线孔(9);第一管状立柱(2)、第二管状立柱(3)、第三管状立柱(4)自下而上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第一管状横梁(6)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4)的上端通过弹簧铰链(5)相互铰接在一起,且第一管状横梁(6)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4)的上端相互连通;第一管状横梁(6)、第二管状横梁(7)由后向前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卷线器(8)固定于第一管状立柱(2)的外侧面;卷线器(8)的线绳(10)末端依次穿过穿线孔(9)、第一管状立柱(2)的内腔、第二管状立柱(3)的内腔、第三管状立柱(4)的内腔、第一管状横梁(6)的内腔、第二管状横梁(7)的内腔后自由垂下,且卷线器(8)的线绳(10)末端悬挂有毽球(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毽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管状立柱(2)、第二管状立柱(3)、第三管状立柱(4)、弹簧铰链(5)、第一管状横梁(6)、第二管状横梁(7)、卷线器(8);其中,第一管状立柱(2)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上表面,且第一管状立柱(2)的侧面开设有内外贯通的穿线孔(9);第一管状立柱(2)、第二管状立柱(3)、第三管状立柱(4)自下而上依次伸缩套接在一起;第一管状横梁(6)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4)的上端通过弹簧铰链(5)相互铰接在一起,且第一管状横梁(6)的后端和第三管状立柱(4)的上端相互连通;第一管状横梁(6)、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珊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