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欣宇专利>正文

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0125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包括聚能击发装置、升降支撑装置和运输小车,以及俯仰机构,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聚能击发器包括支架以及聚能气缸、后发射管、弹夹和前发射管,聚能气缸内设置活塞,活塞的一侧边连接推弹杆,聚能气缸上设置单向阀,聚能气缸上设置用于向其有杆腔通入压缩气体的进气口和用于将有杆腔的压缩气体泄出的喷气嘴,支架内设置有复位气缸、第一垫块、第二垫块以及第三垫块,复位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垫块滑动配合,第一垫块上设置滑动支撑座。该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的射程远,能达到1000m处,能准确的发射到目标区域,并且机动灵活,省人工,能达到快速灭火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楼宇灭火
,具体是涉及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楼宇火灾危险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由于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而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目前,采用灭火弹进行灭火,以逐渐应用到楼宇灭火领域,但是,如何将灭火弹灵活、机动、准确的发射至目标火灾区域,以成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该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的射程远,能达到1000m处,能准确的发射到目标区域,并且机动灵活,省人工,能达到快速灭火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击发装置、升降支撑装置和运输小车,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聚能击发装置转动的俯仰机构,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所述第一升降器包括两个升降油缸,所述第二升降器为剪叉式升降机,两个所述升降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运输小车上,两个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第一承载平台,所述第二升降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平台上,所述第二升降器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承载平台,所述聚能击发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平台上;所述聚能击发器包括支架以及沿所述支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聚能气缸、后发射管、弹夹和前发射管,所述弹夹设置在所述前发射管和后发射管之间,所述前发射管和后发射管同轴线布设,所述聚能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靠近后发射管的一侧边连接有伸入后发射管以用于将弹夹内的灭火弹从所述前发射管击发出去的推弹杆,所述聚能气缸上设置有用于向其无杆腔通入氮气的单向阀,所述聚能气缸上设置用于向其有杆腔通入压缩气体的进气口和用于将所述有杆腔的压缩气体泄出的喷气嘴,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复位气缸、用于支撑所述弹夹和前发射管的第一垫块、用于支撑所述复位气缸缸体的第二垫块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复位气缸活塞杆的第三垫块,所述复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垫块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垫块上设置有用于与后发射管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座。上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机构包括俯仰气缸和固定柱,所述俯仰气缸位于所述前发射管的下方,所述固定柱位于第二承载平台上远离所述前发射管的一端,所述俯仰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平台上,所述固定柱的下端与安装在第二承载平台上,所述聚能击发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俯仰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的第一耳板和用于与所述固定柱的上端相铰接的第二耳板。上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气缸远离所述后发射管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上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和所述聚能气缸之间设置有缓冲器。上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由弹簧制成。上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发射管的下方设置有水射流管,所述水射流管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水射流管的另一端设置射流喷嘴,所述水射流管上开设有供压缩气体进入的其内的气体进口和水进入其内的进水口。上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夹为步进式旋转供弹弹夹,所述步进式旋转供弹弹夹包括弹夹外壳、设置在所述弹夹外壳内的中心轴和设置在弹夹外壳外壁以用于驱动所述中心轴的步进电机,所述中心轴靠近步进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中心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弹筒架,所述弹筒架上设置有用于盛装灭火弹的多个输弹筒,多个所述输弹筒绕中心轴圆周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灭火弹盛装在所述输弹筒内,所述第一转盘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输弹筒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盘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输弹筒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弹夹外壳的一侧壁开设有用于供推弹杆进入所述第二通孔的击发孔,所述弹夹外壳的另一侧壁开设有用于供灭火弹经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前发射管的发射孔。上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筒架包括多个绕所述中心轴圆周方向布设的弹筒卡箍,每个所述弹筒卡箍通过两个固定板连接在所述中心轴上。上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升降油缸通过旋转底座安装在运输小车上,所述旋转底座包括固定在所述运输小车上的外侧环形板和设置在所述外侧环形板内的内侧圆板,所述外侧环形板和内侧圆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筒,所述升降油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内侧圆板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2、本技术通过设置聚能击发器,能够快速、有力的将灭火弹发射至高层楼宇里的目标区域进行灭火,通过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的相互配合,能够将聚能击发器抬升至目标楼层进行有效的灭火,并通过设置运输小车,可以与拖车相配合,以将该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机动灵活的输送至目标位置,同时,通过设置俯仰机构,能够使所述聚能击发器扬起一个角度,进而使灭火弹能发射至更远的距离。4、本技术的旋转底座能够利用外侧环形板和内侧圆板的旋转,进而带动升降支撑装置和聚能击发器进行360度的旋转,使得该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能够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灭火。5、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器,能够和复位气缸共同来缓冲掉后发射管的缓冲力。6、本技术将所述弹夹设计为步进式旋转供弹弹夹,可以有效实现连续供弹,当一个弹夹打完后,更换下一个弹夹即可。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聚能击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弹夹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弹筒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聚能击发器;1-1—支架;1-2—聚能气缸;1-2-1—活塞;1-2-2—推弹杆;1-2-3—有杆腔;1-2-4—无杆腔;1-2-5—单向阀;1-2-6—进气口;1-2-7—喷气嘴;1-3—后发射管;1-4—弹夹;1-4-1—弹夹外壳;1-4-2—中心轴;1-4-3—步进电机;1-4-4—第一转盘;1-4-5—第二转盘;1-4-6—输弹筒;1-4-7—第一通孔;1-4-8—第二通孔;1-4-9—击发孔;1-4-10—发射孔;1-4-11—弹筒卡箍;1-4-12—固定板;1-5—前发射管;1-6—复位气缸;1-7—第一垫块;1-8—第二垫块;1-9—第三垫块;1-10—滑动支撑座;1-11—配重块;1-12—缓冲器;1-13—水射流管;1-14—射流喷嘴;1-15—气体进口;1-16—进水口;2—运输小车;3—第一升降器;3-1—升降油缸;4—第一承载平台;5—第二升降器;6—第二承载平台;7—旋转底座;7-1—外侧环形板;7-2—内侧圆板;8—俯仰机构;8-1—俯仰气缸;8-2—固定柱;8-3—第一耳板;8-4—第二耳板;9—灭火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包括聚能击发装置1、升降支撑装置和运输小车2,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器3和第二升降器5,所述第一升降器3包括两个升降油缸3-1,所述第二升降器5为剪叉式升降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击发装置(1)、升降支撑装置和运输小车(2),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聚能击发装置(1)转动的俯仰机构(8),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器(3)和第二升降器(5),所述第一升降器(3)包括两个升降油缸(3‑1),所述第二升降器(5)为剪叉式升降机,两个所述升降油缸(3‑1)的缸体固定在运输小车(2)上,两个所述升降油缸(3‑1)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第一承载平台(4),所述第二升降器(5)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平台(4)上,所述第二升降器(5)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承载平台(6),所述聚能击发装置(1)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平台(6)上;所述聚能击发装置(1)包括支架(1‑1)以及沿所述支架(1‑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聚能气缸(1‑2)、后发射管(1‑3)、弹夹(1‑4)和前发射管(1‑5),所述弹夹(1‑4)设置在所述前发射管(1‑5)和后发射管(1‑3)之间,所述前发射管(1‑5)和后发射管(1‑3)同轴线布设,所述聚能气缸(1‑2)内设置有活塞(1‑2‑1),所述活塞(1‑2‑1)靠近后发射管(1‑3)的一侧边连接有伸入后发射管(1‑3)以用于将弹夹(1‑4)内的灭火弹(9)从所述前发射管(1‑5)击发出去的推弹杆(1‑2‑2),所述聚能气缸(1‑2)上设置有用于向其无杆腔(1‑2‑4)通入氮气的单向阀(1‑2‑5),所述聚能气缸(1‑2)上设置用于向其有杆腔(1‑2‑3)通入压缩气体的进气口(1‑2‑6)和用于将所述有杆腔(1‑2‑3)的压缩气体泄出的喷气嘴(1‑2‑7),所述支架(1‑1)内设置有复位气缸(1‑6)、用于支撑所述弹夹(1‑4)和前发射管(1‑5)的第一垫块(1‑7)、用于支撑所述复位气缸(1‑6)缸体的第二垫块(1‑8)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复位气缸(1‑6)活塞杆的第三垫块(1‑9),所述复位气缸(1‑6)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垫块(1‑9)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垫块(1‑7)上设置有用于与后发射管(1‑3)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座(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击发装置(1)、升降支撑装置和运输小车(2),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聚能击发装置(1)转动的俯仰机构(8),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器(3)和第二升降器(5),所述第一升降器(3)包括两个升降油缸(3-1),所述第二升降器(5)为剪叉式升降机,两个所述升降油缸(3-1)的缸体固定在运输小车(2)上,两个所述升降油缸(3-1)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第一承载平台(4),所述第二升降器(5)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平台(4)上,所述第二升降器(5)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承载平台(6),所述聚能击发装置(1)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平台(6)上;所述聚能击发装置(1)包括支架(1-1)以及沿所述支架(1-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聚能气缸(1-2)、后发射管(1-3)、弹夹(1-4)和前发射管(1-5),所述弹夹(1-4)设置在所述前发射管(1-5)和后发射管(1-3)之间,所述前发射管(1-5)和后发射管(1-3)同轴线布设,所述聚能气缸(1-2)内设置有活塞(1-2-1),所述活塞(1-2-1)靠近后发射管(1-3)的一侧边连接有伸入后发射管(1-3)以用于将弹夹(1-4)内的灭火弹(9)从所述前发射管(1-5)击发出去的推弹杆(1-2-2),所述聚能气缸(1-2)上设置有用于向其无杆腔(1-2-4)通入氮气的单向阀(1-2-5),所述聚能气缸(1-2)上设置用于向其有杆腔(1-2-3)通入压缩气体的进气口(1-2-6)和用于将所述有杆腔(1-2-3)的压缩气体泄出的喷气嘴(1-2-7),所述支架(1-1)内设置有复位气缸(1-6)、用于支撑所述弹夹(1-4)和前发射管(1-5)的第一垫块(1-7)、用于支撑所述复位气缸(1-6)缸体的第二垫块(1-8)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复位气缸(1-6)活塞杆的第三垫块(1-9),所述复位气缸(1-6)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垫块(1-9)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垫块(1-7)上设置有用于与后发射管(1-3)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座(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机构(8)包括俯仰气缸(8-1)和固定柱(8-2),所述俯仰气缸(8-1)位于所述前发射管(1-5)的下方,所述固定柱(8-2)位于第二承载平台(6)上远离所述前发射管(1-5)的一端,所述俯仰气缸(8-1)的缸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平台(6)上,所述固定柱(8-2)的下端与安装在第二承载平台(6)上,所述聚能击发装置(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俯仰气缸(8-1)的活塞杆相铰接的第一耳板(8-3)和用于与所述固定柱(8-2)的上端相铰接的第二耳板(8-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击发式高层楼宇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气缸(1-2)远离所述后发射管(1-3)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1-11),所述配重块(1-11)安装在所述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宇刘欣月张再辉
申请(专利权)人:刘欣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