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混合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8883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媒混合器及空调器,冷媒混合器包括:主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主体内设有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容纳腔;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端口相连通,且第一连接管包括节流段,沿着冷媒由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的方向,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容纳腔上部相连通,另一端与节流段的小口端相连通;其中,冷媒混合器设置在室外机换热器与室内机换热器之间,以使室外机换热器输出的冷媒经冷媒混合器后进入室内机换热器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媒混合器,能够使化霜模式下室外机换热器输出的气液两相冷媒均匀混合后再进入室内机换热器中,从而降低了化霜模式下室内机的噪声。

Refrigerant mixer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frigerant mixer and air conditioner refrigerant mixer comprises a body, a first connecting pipe and second connecting pipe arranged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housing cavity has first and second ports;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port, and a first connecting pipe comprises a throttle section along the refrigerant the first connection pipe one end to the other directio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throttling section decreases gradually; one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holding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upper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hrottle, small section connected; the refrigerant mixer is arranged in between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heat exchanger of the indoor machine. In order to make the outdoor machine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output by refrigerant mixer after entering the heat exchanger of the indoor machine. The refrigerant mix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defrosting mode of heat exchanger for outdoor machine output of gas-liquid two-phase refrigerant mixture before entering the heat exchanger of the indoor machine, thereby reducing the noise of the indoor machine defrosting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混合器及包含该冷媒混合器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器进入室外机化霜模式时,由于室外机各个流路的换热速度及换热能力不相等,导致进入室内机的冷媒介质呈气液两相状态。由于气液两相状态的流体对管路有很大的冲击力,从而激励管路产生比较严重的振动,进而诱发室内机平板件和蜗壳发生振动辐射噪声,使室内机在化霜模式下产生类似煮开水的声音,从而引起用户的投诉和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混合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冷媒混合器的空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混合器,用于空调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供冷媒进出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节流段,沿着冷媒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相连通;其中,所述冷媒混合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机换热器与室内机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端口用于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相连,以使所述室外机换热器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冷媒混合器后进入所述室内机换热器中。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冷媒混合器,包括主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三者相配合能够使化霜模式下室外机换热器输出的气液两相冷媒均匀混合后再进入室内机换热器中,这样能够消除输入至室内机换热器的气液两相介质中的塞状流和弹状流,从而降低化霜模式下室内机的噪声,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具体而言,本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多次试验和研究后发现,化霜模式下室内机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由于室外机换热器输送给室内机的气液两相冷媒中包含有很多能够激发管路振动的塞状流和弹状流,该塞状流和弹状流是因为气液两相冷媒混合不均,使得液态流体中包含有各种大气泡,导致液态流体不能在管路中平稳流动,进而对管路产生很大的冲击力,激励管路产生比较严重的振动。基于此,本技术在室外机换热器与室内机换热器之间增设了冷媒混合器,利用冷媒混合器来消除气液两相冷媒中的塞状流和弹状流,达到降低化霜模式下室内机噪声的目的。具体地,化霜模式下,室外机换热器输入的气液两相冷媒经第一端口进入冷媒混合器主体内的容纳腔后,两相介质会在容纳腔内分离,由于重力的作用,液态冷媒主要集中在容纳腔的底部,气态冷媒主要集中在容纳腔的上部;液态冷媒将直接由第二端口进入第一连接管,在流经节流段时,由于节流段的横截面积沿着化霜模式下冷媒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由于化霜模式下,冷媒由室外机换热器流向室内机换热器,故而经过冷媒混合器时由主体的第一端口进入,第二端口流出,并进入第一连接管,因而冷媒由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即化霜模式下冷媒的流动方向),故而液态冷媒的流速逐渐增加,压力逐渐降低;由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容纳腔上部相连,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相连通,当节流段内的压力小于容纳腔上部的压力时,容纳腔上部的气态冷媒即可被吸入至第一连接管内,并与加速通过的液态冷媒混合;由于液态冷媒的流速非常快,因而气态冷媒能够比较均匀地分散在液态冷媒中,从而避免了液态冷媒中包裹大气泡的现象,保证了气液两相冷媒能够均匀混合,达到了消除弹状流和塞状流的目的,进而可以减小或消除化霜模式下室内机产生的噪声。值得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具体连接位置,可以是直接连接在节流段的横截面积最小处,也可以是连接在节流段中部的侧壁上,或者连接在节流段横截面积最小处的下游位置等均可以。因为只要通过合理设计第一连接管的形状和尺寸,即可保证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具体连接位置处的压力能够小于容纳腔上部的压力,进而保证容纳腔上部的气态冷媒能够被吸入第一连接管中,从而实现消除弹状流和塞状流的目的,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未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还包括:扩容段,与所述节流段相连,且所述节流段位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扩容段之间,其中,沿着冷媒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扩容段与节流段相连,且节流段位于第二端口与扩容段之间,即化霜模式下扩容段位于节流段的下游,则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均匀混合后能够逐渐减速,然后以正常流速进入室内机换热器,则进入室内机换热器的冷媒介质为混合均匀且流速平稳的气液两相介质,因而不会对室内机的管路产生太大的冲击力,使得室内机在化霜模式时不会产生太大的声音,从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还包括:过渡段,连接在所述节流段与所述扩容段之间,且沿着冷媒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在节流段与扩容段之间设置过渡段,过渡段能够对冷媒介质的流动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使介质由节流段平稳地进入扩容段,而不会发生过大的流向突变。至于扩容段与节流段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可以是完全对称的,也可以不是完全对称的,均能够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过渡段上。由于过渡段的横截面积最小,因而冷媒介质在过渡段内的流速最大,故而过渡段内的压力最小,对容纳腔上部的气态冷媒的吸力最强,能够快速将容纳腔上部的气态冷媒吸入第一连接管中,因而提高了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的混合速度,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化霜速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节流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扩容段为一体式结构。节流段、过渡段与扩容段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提高了节流段、过渡段、扩容段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降低了三者之间发生断裂或泄漏的概率;另一方面节流段、过渡段和扩容段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具体地,可以直接选择文丘里管来作为第一连接管,则文丘里管的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管的节流段、过渡段和扩容段。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端,所述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端。将第一端口设置在主体的上端,便于气液两相冷媒在主体内部的容纳腔内充分分离,从而保证气态冷媒能够在第一连接管内与液态冷媒均匀混合,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塞状流和弹状流;将第二端口设置在主体的下端,便于液态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混合器还包括:单向导通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且按照由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指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单向导通。单向导通部件的设置,保证了第二连接管只能将主体上部的气态冷媒输入第一连接管中,而不能将第一连接管中的冷媒反向输入容纳腔中,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保证了空调器的使用可靠性。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混合器,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供冷媒进出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节流段,沿着冷媒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相连通;其中,所述冷媒混合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机换热器与室内机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端口用于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相连,以使所述室外机换热器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冷媒混合器后进入所述室内机换热器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混合器,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供冷媒进出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节流段,沿着冷媒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相连通;其中,所述冷媒混合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机换热器与室内机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端口用于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相连,以使所述室外机换热器输出的冷媒经所述冷媒混合器后进入所述室内机换热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还包括:扩容段,与所述节流段相连,且所述节流段位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扩容段之间,其中,沿着冷媒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还包括:过渡段,连接在所述节流段与所述扩容段之间,且沿着冷媒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流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横截面积保持不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混合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锦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