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713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调节池(1)位于装置的下部,使物化工艺和生化工艺复合的循环澄清池(4)位于装置的上部,形成高位水头,其内设有第一反应区(20)、第二反应区(21)和澄清区(22),在澄清区内设有与污泥池(10)连通的收泥斗(23),其上端均布设置有多个与环形集水槽(26)连通的收水槽(25);缺氧池(5)位于循环澄清池的下部;好氧池(6)设置在缺氧池旁,与缺氧池通过管道连通;在好氧池的周围环布有沉淀池(7),在沉淀池的外围下部设置有积水槽(8),并在积水槽的排水口部位设置有消毒装置(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工艺复合将物化加药混凝反应与生化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机结合,解决了污水处理设备投资大、耗能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有效降低了运行费用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omposite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Adjusting tank (1)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device, the physical process and the biochemical process of composite circulating clarifier (4) in the upper device, the formation of high water head,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eaction zone (20), second (21) and to clarify the reaction zone (22), in the district in a clarification and sludge the pool (10) connected receiving hopper (23), whose upper end is uniform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nnular flume and set (26)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collecting tank (25); (5) in the anoxic tank circulating clarifier bottom; aerobic tank (6) is arranged in the anoxic poo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noxic tank through the pipeline; there is a sedimentation tank around the aerobic tank (7), ring cloth water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8), and parts of the water tank drainage port is provided with a disinfection device (9).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ound metabolism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coagulation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of microorganisms, to solve the large equipment investment,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big problem area sewage treatment,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high oper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的再生利用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重要举措。城镇是污水产生的主要源地,一般城镇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迳流污水,水中普遍含有悬浮物、需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素——氮和磷以及病原体等。目前,国内外对污水处理总体可分为物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和生化物化处理工艺。物化处理工艺是在污水中加入药物发生混凝反应,使胶体颗粒形成絮体,通过沉淀实现污水处理。这种处理技术虽然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有机污染物质的去除率有限,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几乎没有作用。随着国家对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这种处理技术已不再单独使用。且其采用的装置为平面布置,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且各单体设施之间污水的转换需由动力设备(水泵)完成,致使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增高。生化处理工艺是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A/A/O工艺),它是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厌氧、缺氧、好氧等区域,以实现不同形势的厌氧—好氧(A/O)除磷,好氧—缺氧(O/A)脱氮的目的。常用的生物化学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如氧化沟工艺和SBR法。SBR法是在一个池体内严格按时间顺序运行的一种工艺,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达到了除磷脱氮的目的,且不需要二沉池和污泥池回流。简少了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但是对于单一SBR反映器连续进水时,需要较大的调节池;对于多个SBR反映器,其进水和排水的阀门自动切换频繁,系统设备利用率低,控制复杂,一旦出现污泥流出,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氧化沟工艺是一种首尾相接的循环流,体现了“A/O”工艺的特点,解决了除磷脱氮的难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但该工艺对悬浮物(SS)的去除有限。由于这种处理工艺各单元为平面布置,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投资成本高,且各单体设施之间污水的转换需由动力设备(水泵)完成,致使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增高。生化物化处理工艺的目的是将物化加药混凝反应与生化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然而目前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生化物化处理工艺虽然具有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的工艺特点,但其在污水处理中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是在流程中的各单体设施内实现的,即物化加药混凝反应是在物化处理工艺段中完成的,生化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是在生化处理工艺段中完成的,达不到物化工艺和生化工艺的复合处理的目的。另外,其处理设施仍为传统的平面布置,各单体设施之间污水的转换仍需由动力设施完成,仍然存在设备投资高,耗能高、占地面积大及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工艺复合将物化加药混凝反应与生化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机结合,解决污水处理设备投资大、耗能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并利用初始高水头实现全程自流,降低运行费用。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的调节池位于装置的下部,使物化工艺和生化工艺复合的循环澄清池位于装置的上部,循环澄清池为倒锥形结构,其内由下自上依次设置有喷嘴、混合罩、喉管及扩张管,扩张管内为第一反应区,环绕扩张管外部上段设置的导流体与扩张管之间为第二反应区,在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曝气管,导流体、扩张管与锥体的内壁间为澄清区,导流体的下部具有通道,在澄清区的锥体壁上设有与污泥浓缩池连通的收泥斗,在澄清区的上端均布设置有多个与环形集水槽连通的收水槽,该收水槽内设置有与缺氧池连通的立管;在调节池和循环澄清池设置有加压泵和加药下料机,加压泵的进口通过管道与调节池连接,加压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澄清池内的喷嘴连接,加药下料机的下料口位于加压泵的进口端;循环澄清池的四个边角设置有污泥池,其出口分别与循环澄清池、好氧池及污泥脱水机连通;缺氧池位于循环澄清池的下部,其内设置有填料;在缺氧池旁设置有被分隔为多格的好氧池,与缺氧池通过管道连通,其内设置有填料,填料的下部安装有曝气管;在好氧池的周围环布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底部被分格为多个独立的锥体,每个锥体的下部均设有与污泥浓缩池连通的管道,在好氧池的外壁设置环形配水槽,该环形配水槽内设置有多个分水管,该多个分水管分别对应沉淀池的锥体底部,在沉淀池的外围下部设置有积水槽,并在积水槽的排水口部位设置有消毒装置。本技术将传统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单体设施由按空间序列的平面布置设计为立体竖式布置,从而使整个设备布置紧凑、流程缩短,减少了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通过各处理单元的优化组合及集成,实现处理工艺单元中物化与生化的复合;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复合;生化中“AO”与“AAO”工艺的复合。设置的循环澄清池集絮凝物化混凝反应过程、生化好氧缺氧反应过程及澄清泥水分离过程于一体,其位于整个装置的最上部,形成高水头作用,实现污水处理主系统的全程自流,减少动力泵的使用数量,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进入缺氧池的污水是从底部呈切线方向旋流上升进入好氧池的,形成的回流既起到防止污泥沉积,又达到除磷脱氮的目的。沉淀池采用竖流式结构,可将来自好氧池中的脱落生物膜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部分在水体静压下排入污泥浓缩池,分离出的液体部分进入积水槽经紫外线消毒设备杀死病原体,使排放水满足中水回收利用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1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循环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的剖面2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节池,2、加药下料机,3、加压泵,4、循环澄清池,5、缺氧池,6、好氧池,7、沉淀池、8、积水槽,9、消毒装置,10、污泥池,11、鼓风机,12、泥浆泵,13、污泥脱水机,14、锥体,15、喷嘴,16、混合罩,17、喉管,18、扩张管,19、导流体,20第一反应区,21、第二反应区,22、澄清区,23、收泥斗,24、立管,25、收水槽,26、环形集水槽,27、排泥管,28、填料,29、曝气管,30、环形配水槽,31、分水管,32、管道,33、溢流堰,34、污泥贮存池,35、景观水池,36、柱体。具有实施方式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调节池1、加药下料机2、加压泵3、循环澄清池4、缺氧池5、好氧池6、沉淀池7、积水槽8、消毒池9、污泥池10、鼓风机11、泥浆泵12及污泥脱水机13构成。调节池1位于整个设备的下部,其为密闭的池体,池体的容积可使待处理污水停留2小时以上。在调节池1与循环澄清池4之间设置有加压泵3、加药下料机2、鼓风机11及污泥脱水机13,加压泵3的进水口端位于调节池1的底部,出水口端通过水管进入循环澄清池4内。加药下料机2采用市售产品,其下料口通过管道将药物送至加压泵3的进水口端,实现泵前加药。本实施例加入的药物为公知的生物硅药物,如硅藻精土,具有较强的凝聚作用。鼓风机11通过管道分别与循环澄清池4和好氧池5内的曝气管29连通,污泥脱水机13采用的是离心式(或带式)脱水机,其通过泥浆泵12与污泥贮存池34连通,污泥贮存池34起过渡作用,使污泥稳定进入污泥脱水机13,提高工作性能,污泥贮存池34与污泥池10连通。如图3所示循环澄清池4位于整个设备的上部,其为锥形结构,本实施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的调节池(1)位于装置的下部,使物化工艺和生化工艺复合的循环澄清池(4)位于装置的上部,循环澄清池(4)为倒锥形结构,其锥体(14)内由下自上依次设置有喷嘴(15)、混合罩(16)、喉管(17)及扩张管(18),扩张管内为第一反应区(20),环绕扩张管外部上段设置的导流体(19)与扩张管之间为第二反应区(21),在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曝气管(29),导流体、扩张管与锥体的内壁间为澄清区(22),导流体的下部具有通道,在澄清区的锥体壁上设有收泥斗(23)通过排泥管(27)与污泥池(10)连通,在澄清区的上端均布设置有多个与环形集水槽(26)连通的收水槽(25),环形集水槽(26)内设置有与缺氧池(5)连通的立管(24);在调节池(1)和循环澄清池(4)之间设置有加压泵(3)和加药下料机(2),加压泵的进口位于调节池内、出口位于循环澄清池内,加药下料机的下料口位于加压泵的进口端;在循环澄清池旁设置有污泥池(10),其出口分别与循环澄清池、好氧池及污泥脱水机连通;缺氧池(5)位于循环澄清池的下部,其内设置有填料(28);好氧池(6)设置在缺氧池旁,与缺氧池通过管道连通,内设填料(28)和曝气管(29),在好氧池的外壁设置环形配水槽(30),该环形配水槽内设置有多个分水管(31),该多个分水管分别对应沉淀池的锥体底部;在好氧池的周围环布有沉淀池(7),沉淀池的底部被分格为多个独立的锥体,每个锥体的下部均设有与污泥池连通的管道(32),在沉淀池的外围下部设置有积水槽(8),并在积水槽的排水口部位设置有消毒装置(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发鑫段有郁范金澄王建军张青森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城市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