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适合用于较小污水量、无市政管网接入且出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休闲娱乐场所、旅游景点等地点的生活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迄今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目前,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已将其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处理。我国相关政策已规定对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居民区、旅游景区、度假村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排放的污水和工业废水应就地处理达标排放。公知的较小水量污水处理设备所采用的工艺已从原来单一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方法结合的复合工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多是以生化反应为基础,将生化、沉淀、消毒、污泥回流等多个功能不同的单元有机的结合在一个设备之中而形成的污水处理组合体,而其生化部分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A/O、SBR、MBR等工艺,尤以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居多。中国专利CN201420497643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依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由以下处理单元依次连通:格栅化粪槽、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消毒池,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之间具有进出水管,各个处理单元均具有排泥管、排气管,厌氧池、好氧池具有曝气系统和回流系统,各处理单元出水均采用三角堰,所述格栅化粪槽进水管输入端设于设备外部,进口深入栅前格栅化粪槽底部;格栅化粪槽与厌氧池连接,厌氧池进水管通入池底部进水,厌氧池填料区填加固定化载体和生物海绵铁填料;厌氧池与好氧池连接,好氧池进水管通入池底部进水,填料区填加固定化载体和生物海绵铁填料;好氧池与沉淀消毒池连接,进水管进入沉淀池中部,池底污泥区设有45度坡脚;沉淀池与消毒池连接,进水管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由以下处理单元依次连通:格栅化粪槽、厌氧池、好氧
池、沉淀消毒池,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之间具有进出水管,各个处理单元均具有排泥
管、排气管,厌氧池、好氧池具有曝气系统和回流系统,各处理单元出水均采用三角堰,
所述格栅化粪槽进水管输入端设于设备外部,进口深入栅前格栅化粪槽底部;格栅化粪
槽与厌氧池连接,厌氧池进水管通入池底部进水,厌氧池填料区填加固定化载体和生物
海绵铁填料;厌氧池与好氧池连接,好氧池进水管通入池底部进水,填料区填加固定化
载体和生物海绵铁填料;好氧池与沉淀消毒池连接,进水管进入沉淀池中部,池底污泥
区设有45度坡脚;沉淀池与消毒池连接,进水管进入消毒池底部氯片消毒,上部出水
管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曝
气系统均采用盘式曝气器,与外部曝气泵以软管相连,曝气泵装于池体一侧,所述沉淀
池底部污泥回流量为200%,由装于池体一侧的水泵回流至格栅化粪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池体上部均有孔
口,用于排气和溢流,臭气统一软管收集,通过沿河面漂浮、具有一定长度的导气管排
出,各池体靠近底部均有孔口,孔口出口设有阀门,用于排泥和放空,污泥软管收集、
定期排放,回流污泥、各池体放空及剩余污泥排放均利用同一台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左侧设置有格
栅化粪槽,进水管开口端设置于箱体左侧上端并与格栅化粪槽连通,厌氧池和好氧池之
间通过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相连,所述的出水管与沉淀消毒槽相连,所述格栅化粪
槽内进水管的后侧具有间隙为5mm的格栅,格栅化粪槽的上部设如排气孔,下部设有
化粪槽排泥孔,所述进水管的入口端设置有污泥回流孔,该污泥回流孔和位于处理设备
下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