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器滴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5665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器滴斗,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输液器滴斗再次使用时气体难以自动排出的问题。本输液器滴斗,包括本体、排气管和疏水性的空气过滤膜,本体一端具有出液孔,另一端固连有端盖,端盖上具有进液孔,端盖上开设有排气孔,排气管一端固连在端盖上,排气管另一端具有盘状部,该盘状部的外径大于排气管的外径,盘状部侧面上开设有导气孔,排气管内孔一端与排气孔相连通,另一端与导气孔相连通,盘状部侧面上具有固定凸沿,空气过滤膜固连在固定凸沿内。本输液器滴斗能够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当更换输液瓶时仍然具有自动排气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
,涉及一种输液器滴斗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一种主要用于静脉输液的经过无菌处理的、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常见的一次性的医疗耗材,一般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斗、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其中滴斗用于暂时储存液体,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需要先挤压滴斗,使得滴斗内的气体被挤出才能够使输液瓶中的液体进入滴斗内,使用较为麻烦。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263819.7)公开了一种输液器,滴斗中设置自排气装置,自排气装置包括自排气管和空气过滤膜,自排气管下端固定在滴斗底部,自排气管内具有连通滴斗内腔与外界大气的排气通孔,空气过滤膜固定在自排气管顶部,使用时无需倒置或挤压滴斗,但是由于滴斗体积较小,因此自排气管的管径也较小,此时将直径较小的空气过滤膜固定在自排气管的端口上较难,即该固定连接工艺成本较高,且连接稳定性较差,为此中国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2014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器滴斗,包括筒状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一端具有出液孔(11),本体(1)的另一端固连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上具有进液孔(21),所述端盖(2)上开设有排气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滴斗还包括排气管(3)和疏水性的空气过滤膜(4),所述排气管(3)位于本体(1)内部,该排气管(3)的一端固连在端盖(2)上,且排气管(3)的轴向与本体(1)的轴向相同,所述排气管(3)的另一端具有盘状部(31),该盘状部(31)的外径大于排气管(3)的外径,所述盘状部(31)的侧面上开设有导气孔(32),该导气孔(32)的直径大于排气管(3)内孔的直径,所述排气管(3)内孔的一端与排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器滴斗,包括筒状的本体(1),所述本体(1)
的一端具有出液孔(11),本体(1)的另一端固连有端盖(2),
所述端盖(2)上具有进液孔(21),所述端盖(2)上开设有排气
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滴斗还包括排气管(3)和疏
水性的空气过滤膜(4),所述排气管(3)位于本体(1)内部,
该排气管(3)的一端固连在端盖(2)上,且排气管(3)的轴向
与本体(1)的轴向相同,所述排气管(3)的另一端具有盘状部
(31),该盘状部(31)的外径大于排气管(3)的外径,所述盘
状部(31)的侧面上开设有导气孔(32),该导气孔(32)的直径
大于排气管(3)内孔的直径,所述排气管(3)内孔的一端与排
气孔(22)相连通,另一端与导气孔(32)相连通,所述导气孔
(32)的中心线与排气管(3)内孔的中心线相垂直,所述盘状部
(31)的侧面上环绕导气孔(32)具有环形的固定凸沿(33),所
述空气过滤膜(4)固连在固定凸沿(3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
气过滤膜(4)的内侧面与盘状部(31)的侧面相贴合固连,所述
空气过滤膜(4)的外周壁与固定凸沿(33)的内周壁相贴合固连,
所述空气过滤膜(4)的外侧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士勇金煜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县安尔康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