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是一种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具有术后压迫时间短,无需卧床,患者不适感较股动脉路径轻,而且并发症较少,因此逐渐成为目前PCI治疗的首选路径。在桡动脉PCI治疗过程中桡动脉需要置入导丝、导管、动脉鞘管,拔除后,桡动脉闭合不良容易出现前臂血肿。对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是使用血压计袖带间断性加压包扎,半小时拆除袖带后限定前臂活动,防止二次出血。但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经麻醉仍然处于不清醒状态,会不自觉的动手臂,因此医护人员会用绷带等将患者手术侧肢体捆住。该方法虽然有效的减少了二次出血,但是容易在肢体处出现勒痕,影响肢体局部供血,出现出血点和皮下瘀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的底板(4)、可上下活动的顶板(3)、固定的第一侧板(1)以及可前后活动的第二侧板(2),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侧板(1)左右侧面下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板耳(7),所述的第一侧板(1)正面下部固定开设有复数个活动孔(5),第一侧板(1)正面上部固定开设有复数个活动槽(6),所述的活动孔(5)和活动槽(6)宽度一致,所述的第二侧板(2)和第一侧板(1)外形一致,所述的顶板(3)正面上部固定设置有复数个第一侧板限位杆(8),所述的顶板(3)正面下部固定设置有复数个第二侧板限位杆(9),所述的顶板(3)正面底部位于第二侧板限位杆(9)两侧固定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的底板(4)、可上下活动
的顶板(3)、固定的第一侧板(1)以及可前后活动的第二侧板(2),其特征是:
所述的第一侧板(1)左右侧面下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板耳(7),所述的第一侧板
(1)正面下部固定开设有复数个活动孔(5),第一侧板(1)正面上部固定开
设有复数个活动槽(6),所述的活动孔(5)和活动槽(6)宽度一致,所述的
第二侧板(2)和第一侧板(1)外形一致,所述的顶板(3)正面上部固定设置
有复数个第一侧板限位杆(8),所述的顶板(3)正面下部固定设置有复数个第
二侧板限位杆(9),所述的顶板(3)正面底部位于第二侧板限位杆(9)两侧
固定设置有固定装置(12),所述的顶板(3)和底板(4)外形一致,所述的第
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对应的板耳(7)固定设置有侧板伸缩装置(10),
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