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树森专利>正文

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31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在壳体(2)内为气腔(5),壳体左端口密封连接有外端大、里端小的压力锥形管(3),右端口密封连接有里端小、外端大的气水混合锥形管(4),壳体(2)上端为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压力锥形管(3)的内端插入气水混合锥形管(4)内端两管结合处为间隙配合,插入长度为L=1-6毫米,间隙H=3-7毫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独特,设计科学合理,工作性能安全可靠,制作和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工程,由于总效率大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节约了能耗,可广泛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工程。(*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混合装置,特别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中的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
技术介绍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有机废水主要是采用好氧生化处理。曝气设备主要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鼓风曝气是通过曝气装置把鼓风送来的空气分散成气泡送入水中,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一部分氧溶入水中。采用生化方法进行污水处理时,曝气装置是污水处理的关键设备,污水处理的质量、效率及成本也主要取决于曝气装置。通常的曝气装置由于动力效率和氧的转化利用率低,氧的利用率都不到15%,一般都在6-13%之间。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射流曝气器见图2,壳体(2)内为负压气腔(5),壳体左端口密封连接有外端大、内端小的锥形压力管(3),右端口密封连接有内端小、外端大的气水混合锥形管(4),壳体(2)上端为进气管(1)。锥形压力管(3)与气水混合锥形管(4)的内端面相隔3毫米。这种装置氧的转化利用率高达20-30%,但动力效率低、工作压力较高,总效率低,污水处理成本较高,多用于较小型的污水处理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效率和氧的转化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的,可适用于大、中型的污水处理工程的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在壳体(2)内为气腔(5),壳体左端口密封连接有外端大、里端小的压力锥形管(3),右端口密封连接有里端小、外端大的气水混合锥形管(4),壳体(2)上端为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压力锥形管(3)的内端插入气水混合锥形管(4)内端两管结合处为间隙配合,插入长度为L=1-6毫米,间隙H=3-7毫米。传统的射流曝气器工作时,工作液以一定的压力通过压力锥形管,在内端口间隔处克服空气阻力与由进气口进入的空气接触并混合、雾化,工作液带走气体,使气腔和气水混合锥形管处于负压状态。本技术突破了传统射流曝气器的设计原理和结构,将压力锥形管的内端直接插入气水混合锥形管内端,两管结合处为间隙配合,插入长度及间隙的大小是根据曝气器的大小而设定。在本技术中气腔只起到储气的作用,带压力的工作液与空气在整个气水混合锥形管内充分接触并混合、雾化、分散,当工作液带走管内的空气,气水混合锥形管内处于负压状态,空气从两管间隙处自动补入气水混合锥形管与工作液连续进行混合、雾化、分散。本技术与传统射流曝气器的区别在于,气水混合路线加长,传统射流曝气器主要是在两管间隔处实现气水混合,本技术则是空气直接进入气水混合锥形管内,在整个气水混合锥形管内充分混合,因气水混合锥形管体积小于气腔,在相同工作压力条件下,本技术的气水混合锥形管内形成的负压明显大于传统气腔内的负压,且内小外大的锥形管特别有利于气水混合物的分散。本技术将可以使工作压力由2.5-3kg/cm2降至1.5-2kg/cm2,提高了动力效率近一倍,氧的转化利用率由20-30%提高到30-50,提高了总效率,降低了能耗。本技术构思独特,设计科学合理,工作性能安全可靠,制作和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工程,由于总效率大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节约了能耗,本技术可广泛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工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射流曝气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圆柱形管状壳体(2)上端为进气管(1),两端为连接法兰,壳体左端口密封连接有外端大、内端小的压力锥形管(3),右端口密封连接有内端小、外端大的气水混合锥形管(4),密封方式为焊接,压力锥形管(3)的里端插入气水混合锥形管(4)内端,插入长度为L=1-6毫米,两管间的结合处为间隙配合,间隙H=3-7毫米,壳体(2)内为气腔(5)。插入的长度及配合间隙的大小是根据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的工作量具体设计。通常射流器壳体长度与直径的比例为8-10,压力锥形管长度是射流器总长度的56%,气水混合锥形管长度为射流器总长度的44%,射流进气管为射流器直径的50%,装在压力锥形管的2/3处。权利要求1.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在壳体(2)内为气腔(5),壳体左端口密封连接有外端大、里端小的压力锥形管(3),右端口密封连接有里端小、外端大的气水混合锥形管(4),壳体(2)上端为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压力锥形管(3)的内端插入气水混合锥形管(4)内端两管结合处为间隙配合,插入长度为L=1-6毫米,间隙H=3-7毫米。专利摘要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在壳体(2)内为气腔(5),壳体左端口密封连接有外端大、里端小的压力锥形管(3),右端口密封连接有里端小、外端大的气水混合锥形管(4),壳体(2)上端为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压力锥形管(3)的内端插入气水混合锥形管(4)内端两管结合处为间隙配合,插入长度为L=1-6毫米,间隙H=3-7毫米。本技术构思独特,设计科学合理,工作性能安全可靠,制作和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工程,由于总效率大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节约了能耗,可广泛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工程。文档编号C02F3/02GK2825632SQ200520099868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者于树森 申请人:于树森, 于健, 于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吸式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在壳体(2)内为气腔(5),壳体左端口密封连接有外端大、里端小的压力锥形管(3),右端口密封连接有里端小、外端大的气水混合锥形管(4),壳体(2)上端为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压力锥形管(3)的内端插入气水混合锥形管(4)内端两管结合处为间隙配合,插入长度为L=1-6毫米,间隙H=3-7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树森
申请(专利权)人:于树森于健于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