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希豪专利>正文

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210 阅读:4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在罐体(10)内设置四套内循环系统;每套内循环系统均有一个气液分离器(8),该气液分离器(8)位于罐体(10)上方,它通过回流管(5)与罐体(10)下端的旋流布水器(1)连接,它还分别通过各自的一级提升管(6)和各自的二级提升管(9)与罐体(10)内的集气器(4)和三相分离器(7)连接。为建造大容量、大直径的厌氧反应器提供了一种更经济、更合理的内循环系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效率较高的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它具有内循环系统。内循环系统的存在使IC厌氧反应器能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并能提高传质速率和厌氧消化速率。但是由于现有的IC厌氧反应器只有一套内循环系统,当IC反应器容积较大,直径较大时,仅靠一套内循环系统来实现有机废水与污泥的均匀混合与接触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按照现行的设计方法,直径较大的IC反应器传质不够理想,容积有机负荷会相应降低。如果想得到较高的传质效率,就必须增加进水时的动力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用以克服上述已有产品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在大直径、大容量的厌氧反应器内实现均匀布水,并使有机废水与污泥之间有着较高的传质速率和较高的容积有机负荷。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由罐体和罐体内部的内循环系统构成,其特征是在罐体内设置四套内循环系统;每套内循环系统均有一个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位于罐体上方,它通过回流管与罐体下端的旋流布水器连接,它还分别通过各自的一级提升管和各自的二级提升管与罐体内的集气器和三相分离器连接。所述的集气器只有一个,所述的三相分离器也只有一个,它们分别与四套内循环系统连接。所述的集气器和三相分离器也可以分别被隔板隔为四个独立的区域,四个独立的区域分别与四套内循环系统连接。在罐体底部设置有四块弧形导流板,将罐体底部分为四个独立的区域,四个旋流布水器分布于该四个独立的区域内。本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能在大容量、大直径的厌氧反应器内实现均匀布水,并使有机废水与污泥之间有着较高的传质速率和较高的容积有机负荷。为建造大容量、大直径的厌氧反应器提供了一种更经济、更合理的内循环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提供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罐体10内设置四套内循环系统。每套内循环系统均有一个气液分离器8,该气液分离器8位于罐体10上方,它通过回流管5与罐体10下端的旋流布水器1相连接,它还分别通过各自的一级提升管6和各自的二级提升管9与罐体10内的集气器4和三相分离器7连接。所述的集气器4和三相分离器7可以各有一个,分别为四套内循环系统共用。所述的集气器4和三相分离器7也可以分别被隔板隔为四个独立的区域,四个独立的区域分别与四套内循环系统连接。为使进水与循环水按一定方向有序流动而互不干扰,在罐体10底部设置有四块弧形导流板2,将罐体10底部分为四个独立的区域,四个旋流布水器1分布于该四个独立的区域内。这种结构的反应器仍能均匀布水,具有较高的传质速率和容积有机负荷。由于是大型装置,在罐体10内设置有中央立柱3,其下端固定在罐体10底部,上端与所述三相分离器7固定连接,中部与所述集气器4相固定。中央立柱3起到支撑、稳定整个内循环系统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由罐体(10)和罐体(10)内部的内循环系统构成,其特征是在罐体(10)内设置四套内循环系统;每套内循环系统均有一个气液分离器(8),该气液分离器(8)位于罐体(10)上方,它通过回流管(5)与罐体(10)下端的旋流布水器(1)连接,它还分别通过各自的一级提升管(6)和各自的二级提升管(9)与罐体(10)内的集气器(4)和三相分离器(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气器(4)只有一个,所述的三相分离器也只有一个,它们分别与四套内循环系统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气器(4)和三相分离器(7)分别被隔板隔为四个独立的区域,四个独立的区域分别与四套内循环系统连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在罐体(10)底部设置有四块弧形导流板(2),将罐体(10)底部分为四个独立的区域,四个旋流布水器(1)分布于该四个独立的区域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在罐体(10)内设置四套内循环系统;每套内循环系统均有一个气液分离器(8),该气液分离器(8)位于罐体(10)上方,它通过回流管(5)与罐体(10)下端的旋流布水器(1)连接,它还分别通过各自的一级提升管(6)和各自的二级提升管(9)与罐体(10)内的集气器(4)和三相分离器(7)连接。为建造大容量、大直径的厌氧反应器提供了一种更经济、更合理的内循环系统。文档编号C02F3/28GK2903040SQ20062008400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邵希豪 申请人:邵希豪, 于德利, 庞维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直径大容量IC厌氧反应器,由罐体(10)和罐体(10)内部的内循环系统构成,其特征是:在罐体(10)内设置四套内循环系统;每套内循环系统均有一个气液分离器(8),该气液分离器(8)位于罐体(10)上方,它通过回流管(5)与罐体(10)下端的旋流布水器(1)连接,它还分别通过各自的一级提升管(6)和各自的二级提升管(9)与罐体(10)内的集气器(4)和三相分离器(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希豪
申请(专利权)人:邵希豪于德利庞维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