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鸣专利>正文

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1064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林产工业、农副业、食品工业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两组池系,每组池系中有过滤加热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过滤加热池连接的发酵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发酵池连通的至少一个生化处理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生化处理池连通的生物监测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废水降解净化、清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废水净化处理回收再利用,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系统有关,特别与用于林业、农副业、食品工业等工业生产中的产生的富含有机物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池系统有关。
技术介绍
在林产工业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中,木片的洗涤用水;在农副业及食品工业中,果品薯类及其它植物原料的洗涤用水是废水的主要来源。这种废水中主要污染成分为泥沙、植物碎屑,植物纤维及植物的水溶性浸出物,富含有机物质,COD一般在1300—3000mg/L。平均每生产一立方米中纤板耗水1吨左右,若此废水不回收利用,则增加生产成本,造成水资源浪费,再者废水的排放还将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如果把此废水经沉淀过滤后回收利用,则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持续增高,在循环中易于变质造成对产品质量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对废水降解净化、清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废水净化处理回收再利用,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用于林产工业、农副业、食品工业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技术工业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两组池系,每组池系中有过滤加热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过滤加热池连接的发酵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发酵池连通的至少一个生化处理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生化处理池连通的生物监测池,两组池系可同时工作,也可单独工作,单独工作时,另一组池系处于维护及清理状态。上述的生化处理池为五个,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串连通,数量越多,效果越好。上述的相间生化处理池中设置有加热管,以便对废水进行再加热,促进再发酵和微生物的生长,加热管路可用工厂的余热进行加热。上述的生化处理池中设置有温度监测点,温度监测点用于观察和控制各生化处理池的温度,以便有益菌株的繁殖。上述的每组池中的各池间的孔洞串连通,位于孔洞上游一侧覆盖有过滤网。沉淀过滤后的污水,经引入口分别引入两个过滤加热池,在过滤加热池中废水被加热,部分有机物及碎木屑和细小纤维在加热过程中分解,加热后处于中位的液层流入发酵池。经发酵的废水,依次流经各生化处理池,在各个生化处理池中,废水被反复加热、发酵,植入和繁殖不同的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低分子矿物盐。温度监测点用于观察和控制各生化处理池的温度,以便有益菌株的繁殖,生物监测池与最末端一个生化处理池相连接,在生物监测池中放养数种对水质污染有不同敏感性的鱼类,观察鱼类的生存状态即可判断水的净化程度。生物监测池中的经净化的水,用水泵引入生产系统再使用。本技术能对废水降解净化,清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废水净化处理回收再利用,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过滤网位置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在矩形池内用墙体分割成两组池系。第一组池系包括带加热口14-1的过滤加热池1-1,发酵池2-1,生化处理池3-1,生化处理池3-3,生化处理池3-5,生化处理池3-7,生化处理池3-9,生物监测池4-1。第二组池系包括带加热口14-2的过滤加热池1-2,发酵池2-2,生化处理池3-2,生化处理池3-4,生化处理池3-6,生化处理池3-8,生化处理池3-10,生物监测池4-2。在生化处理池3-3,3-7,3-4,3-8中分别设置有二次加热管10或三次加热管11。各池间以相邻隔墙上分布的孔洞5串联相通,位于孔洞的上游一侧覆盖如图2、图3所示过滤网6,过滤网的数目依次增加。以池底为零标高,则孔洞的标高依次为2460mm、2000mm、1600mm、2000mm、1600mm、2000mm、1800mm。同一隔墙上的孔洞大小为80mm×80mm,相邻孔洞距离为1000mm。各池都设置有积水坑7,积水坑的大小以便于为泥浆泵排淤为度。过滤加热池和3-3,3-7,3-4,3-8号生化处理池以管道导入蒸汽或热水,生物监测池设置管道12及水泵13组成的净水抽取系统,各生化处理池设置温度监测点8,以便选择最适宜的温度。图1中序号9为沉淀过滤池。过滤加热池通过管道与沉淀过滤池连接且在其管道上设置阀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建筑设施上部布置有覆盖构造,由柱、梁和盖系统构成。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池系,每组池系中有过滤加热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过滤加热池连接的发酵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发酵池连通的至少一个生化处理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生化处理池连通的生物监测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池为五个,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串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间生化处理池中设置有加热管。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池中设置有温度监测点。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池系中的各池间通过孔洞串连通,位于孔洞上游一侧覆盖有过滤网。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池系中的各池间的孔洞串连通,位于孔洞上游一侧覆盖有过滤网。专利摘要本实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林产工业、农副业、食品工业的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两组池系,每组池系中有过滤加热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过滤加热池连接的发酵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发酵池连通的至少一个生化处理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生化处理池连通的生物监测池。本技术能对废水降解净化、清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废水净化处理回收再利用,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文档编号C02F3/00GK2883352SQ20062003383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王春鸣 申请人:王春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废水生化降解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池系,每组池系中有过滤加热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过滤加热池连接的发酵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发酵池连通的至少一个生化处理池,通过管或沟或孔洞与生化处理池连通的生物监测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鸣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