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预应力钢绞线施工中塑料管密封接头,特别涉及的是连接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带螺栓锁紧和排气管的密封接头。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逐渐得到推广,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节省材料等优点,现在最为先进的技术是真空压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它的特点是先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中预先埋设金属管或者塑料管,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在预埋金属管或者塑料管内牵拉预应力钢绞线,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绞线固定在构件上,最后在管道一端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使其产生-0.1Mpa的真空度,再用灌浆泵将特种水泥从管道另一端灌入,直至充满管道。这些金属管或者塑料管不仅需要为预应力钢绞线提供保护屏障,还需要较高的密封性来保证真空灌浆的质量。现在预埋管件中较先进是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该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强度高,质量较好,但是在现场施工中,这种塑料管一般采用热塑焊接,或者缠密封胶带的方式相互连接,这些连接方式处理繁琐,无法设置排气管,而且密封效果差,很容易出现漏气的现象,影响真空预应力孔道灌浆的密实度和饱满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密封性能好的连接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带螺栓锁紧和排气管的密封接头。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带螺栓锁紧和排气管的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是由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对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带螺栓锁紧和排气管的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接头(6)是由第一半圆管(1)和第二半圆管(4)对接结合组成,用螺栓紧固件组(5)将对接接合面紧固结合;在所述第一半圆管(1)外缘凸出设置有贯通其半圆管壁的排气管(1c);第一半圆管(1)的内圈和第二半圆管(4)的内圈上分别有结构相同位置对称间隔设置的两个大环形凹槽(1b,4b)、两个小环形凹槽(1a,4a)和密封垫凹槽(1d,4c);所述两个大环形凹槽(1b,4b)分别设置在第一半圆管(1)长度中点的两侧和第二半圆管(4)长度中点的两侧;所述两个小环形凹槽(1a,4a)分别设置在两个大环形凹槽(1b,4b)的外侧;在每个大环形凹槽(1b,4b)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垫凹槽(1d,4c);所述两个大环形凹槽(1b,4b)分别包裹在密封接头(6)两端分别连接的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3)端部首个大环形筋(3b)的外缘上;所述两个小环形凹槽(1a,4a)分别包裹在密封接头(6)两端分别连接的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3)端部首个小环形筋(3a)的外缘上;第一半圆管(1)内圈上的所述第一密封垫凹槽(1d)和第二半圆管(4)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带螺栓锁紧和排气管的密封接头,其特
征在于,所述密封接头(6)是由第一半圆管(1)和第二半圆管(4)对接
结合组成,用螺栓紧固件组(5)将对接接合面紧固结合;在所述第一半圆
管(1)外缘凸出设置有贯通其半圆管壁的排气管(1c);第一半圆管(1)
的内圈和第二半圆管(4)的内圈上分别有结构相同位置对称间隔设置的两
个大环形凹槽(1b,4b)、两个小环形凹槽(1a,4a)和密封垫凹槽(1d,4c);
所述两个大环形凹槽(1b,4b)分别设置在第一半圆管(1)长度中点的两侧
和第二半圆管(4)长度中点的两侧;所述两个小环形凹槽(1a,4a)分别设
置在两个大环形凹槽(1b,4b)的外侧;在每个大环形凹槽(1b,4b)的两侧分
别设置有一个密封垫凹槽(1d,4c);所述两个大环形凹槽(1b,4b)分别包裹
在密封接头(6)两端分别连接的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3)端部首个大环形
筋(3b)的外缘上;所述两个小环形凹槽(1a,4a)分别包裹在密封接头(6)
两端分别连接的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3)端部首个小环形筋(3a)的外缘
上;第一半圆管(1)内圈上的所述第一密封垫凹槽(1d)和第二半圆管(4)
内圈上的所述第二密封垫凹槽(4c)均与所述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3)端部
首个大环形筋(3b)两侧的小直管(3c)位置对应;在所述密封垫凹槽(1d,
4c)内分别装有密封垫(2)。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连接竹节状预应力塑料管带螺栓锁紧和
排气管的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坡,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鑫坤泰预应力专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