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祖志专利>正文

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51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初滤器8、精滤器9顺次连接后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进水口,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底部为曝气管12,曝气管12与进气阀13和曝气泵15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内部有超滤组件11,超滤组件11为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两侧为收集管22,收集管22上部连通出水管23,出水管23连接出水泵16,出水泵16的出水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臭氧机18的气体出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臭氧机18,内有臭氧发生器;能有效处理污水,大大减少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杀菌、消毒、脱色。(*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背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在于水处理,在众多缺水城市中并不是没有水,而是水资源严重恶化,不符合使用要求,如果能通过既经济可行,又运行可靠稳定的方法处理,使水满足用户和环境的各种要求,并循环使用,则缺水问题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本技术的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筛网1、筛网2设置在调节池6的进水管内,曝气管4固定在调节池6的中下部,曝气泵3连接曝气管4,调节池6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泵7,调节池6的底部密封固定排污阀5;初滤器8、精滤器9顺次连接后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进水口,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底部为曝气管12,曝气管12与进气阀13和曝气泵15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内部有超滤组件11,超滤组件11为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又称为生物膜,两侧为收集管22,收集管22上部连通出水管23,出水管23连接出水泵16和反冲阀14,反冲阀14的另一端连接进气阀13,出水泵16的出水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臭氧机18的气体出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初滤器8内装极细目格栅,精滤器9内装PE膜,PE膜为由聚乙烯和粘合剂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过滤膜,孔径为1~5μm。精滤器9内也可以装PP膜,PP膜为由聚丙烯和粘合剂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过滤膜。市场有售。原理筛网1、2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会阻塞或卡住泵、阀及其它设备的大颗粒物质。曝气泵3、曝气管4、排污阀5、调节池6、进水泵7的作用,由于废水并不是以固定流速流入污水处理单元,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服务社区的生活规律,在大多数需方单位中,日常生活、工作方式会影响废水流量和污染程度,由于废水流量与浓度不断变化,使得废水操作难于有效进行,因此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必须按最大流速设计,结果导致这些设施在平均流速情况下过大,基于以上理由,流量调节的目的,就是减少水量波动,使废水几乎以固定的流速进入本技术的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提高运行能力。初滤器8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大的颗粒物质,精滤器9的目的是去除绝大多数的SSC,能去除90%以上,并附带去除一些COD、BOD、细菌等,污水的色度在此有明显改善。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包括超滤组件11为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又称为生物膜,将裸露的膜纤维束置于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由于出水泵16的抽吸作用使中空纤维膜内形成负压(约0.1Mpa),反应器内水进入外压中空纤维膜内,经两侧收集管22汇集后,经由出水泵16出水,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内液位及进出水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曝气泵15将空气输入进气阀13后再输入曝气管12,用于曝气,水下曝气直接冲击抖动的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膜纤维,水气两相呈错流形式冲击以防止膜面沉积影响水通量,出水泵16配合中水箱17,用于收集成品水。需要反冲曝气管12时,开动反冲阀14,水经过进气阀13进入曝气管12,进行清洗。反冲的目的是为了延长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又称为生物膜的使用寿命,保证水通量的稳定。排污阀19、排污泵20用于排除污水;臭氧机18,内有臭氧发生器,它主要是去除水中大量的细菌,进一步去除色度、COD、BOD等。优点和效果经过本技术的设备处理后,COD、BOD、浊度、SS去除率可达90%-100%,下表为废水和经过本技术的设备处理后水质比较,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图中各部分编号筛网1、筛网2、曝气泵3、曝气管4、排污阀5、调节池6、进水泵7、初滤器8、精滤器9、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超滤组件11、曝气管12、进气阀13、反冲阀14、曝气泵15、出水泵16、中水箱17、臭氧机18、排污阀19、排污泵20、收集管22、出水管23。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本技术的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筛网1、筛网2设置在调节池6的进水管内,曝气管4固定在调节池6的中下部,曝气泵3连接曝气管4,调节池6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泵7,调节池6的底部密封固定排污阀5;初滤器8、精滤器9顺次连接后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进水口,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底部为曝气管12,曝气管12与进气阀13和曝气泵15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内部有超滤组件11,超滤组件11为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又称为生物膜,两侧为收集管22,收集管22上部连通出水管23,出水管23连接出水泵16和反冲阀14,反冲阀14的另一端连接进气阀13,出水泵16的出水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臭氧机18的气体出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初滤器8内装极细目格栅,精滤器9内装PE膜,PE膜为由聚乙烯和粘合剂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过滤膜,孔径为1~5μm。精滤器9内也可以装PP膜,PP膜为由聚丙烯和粘合剂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过滤膜。市场有售。安装时,筛网1、筛网2、曝气泵3、曝气管4、排污阀5、调节池6、进水泵7为用户另外修建安装的。再顺次连接初滤器8、精滤器9、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中水箱17、臭氧机18。其中,臭氧机18是外购件。臭氧能够氧化无机物、有机物,能够杀菌,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对杀菌、消毒、脱臭、脱色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权利要求1.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初滤器(8)、精滤器(9)顺次连接后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进水口,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底部为曝气管(12),曝气管(12)与进气阀(13)和曝气泵(15)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内部有超滤组件(11),超滤组件(11)为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两侧为收集管(22),收集管(22)上部连通出水管(23),出水管(23)连接出水泵(16)和反冲阀(14),反冲阀(14)的另一端连接进气阀(13),出水泵(16)的出水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臭氧机(18)的气体出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初滤器(8)内装极细目格栅,精滤器(9)内装PE膜,PE膜为由聚乙烯和粘合剂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过滤膜,孔径为1~5μm;精滤器(9)内也可以装PP膜,PP膜为由聚丙烯和粘合剂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过滤膜。专利摘要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初滤器8、精滤器9顺次连接后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进水口,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底部为曝气管12,曝气管12与进气阀13和曝气泵15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内部有超滤组件11,超滤组件11为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两侧为收集管22,收集管22上部连通出水管23,出水管23连接出水泵16,出水泵16的出水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臭氧机18的气体出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臭氧机18,内有臭氧发生器;能有效处理污水,大大减少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杀菌、消毒、脱色。文档编号C02F3/10GK2598995SQ0323334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会东, 黄榕林, 沈克 申请人:沈祖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控快速生物膜反应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初滤器(8)、精滤器(9)顺次连接后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进水口,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底部为曝气管(12),曝气管(12)与进气阀(13)和曝气泵(15)连接,超滤膜生物反应器(10)的内部有超滤组件(11),超滤组件(11)为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两侧为收集管(22),收集管(22)上部连通出水管(23),出水管(23)连接出水泵(16)和反冲阀(14),反冲阀(14)的另一端连接进气阀(13),出水泵(16)的出水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臭氧机(18)的气体出口连接中水箱(17)的进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东黄榕林沈克
申请(专利权)人:沈祖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