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加征专利>正文

可连续运行曝气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724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连续运行曝气生物滤池,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滤料层很容易被淤积堵塞,不得不停止运行来进行反冲洗。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滤池结构,在滤池内设立滤料循环系统,由循环管、收集头、分离器组成。能连续不断地对滤料进行清洗,防止滤料层淤积堵塞,使曝气生物滤池能长期连续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国内外曝气生物滤池共同存在的缺点,大大改善了滤池性能,简化了滤池结构,省去了用于反冲洗的一大批附属设备,降低了投资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曝气生物滤池,尤其是一种不需要停止运行来进行反冲洗的能够长期连续运行的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作为一种高效率的水处理设备已经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曝气生物滤池技术,近若干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在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以及各地中小型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曝气生物滤池都属于间隙运行的水处理设备。曝气生物滤池的形式按照所用滤料的比重不同可分为两类第一类,BIOFOR滤池采用比重大于水的重质滤料;第二类,BIOSTYR滤池采用比重小于水的轻质滤料。两种曝气生物滤池的共同结构特点是滤池壳体内布设进气分布管、进水分布管、反冲气分布管、反冲水分布管、滤料、滤料承托层〔如果是轻质滤料则为上隔板〕、过滤头、出水堰、出水管、反冲水出水管等。滤池的外围设备包括,运行水泵、运行风机、反冲水泵、反冲风机、反冲用清水池以及反冲自动控制设备等。这两种曝气生物滤池不仅仅内部结构复杂,外围配套设备太多,工艺流程繁琐,而且更严重的缺点是所用滤料容易被不断被拦截的悬浮物颗粒淤积堵塞,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以后,由于滤床阻力不断增加而被迫停止运行来进行反冲洗。用气水反冲的方法将滤料层集聚的污泥洗净以后再重新开始运行。这种间隙运行的方式造成水处理系统工作过程的中断,影响滤池的性能稳定;频繁的反冲洗操作必须自动控制,人工操作很难适应;由于反冲洗所需附属设备过多,造成设备投资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曝气生物滤池经过一定时间运行以后就产生滤料层被悬浮物淤积堵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滤池结构。可以连续不断地清洗一部分滤料,洗净后的滤料重新返回滤料层。从根本上避免了滤料层的淤积和堵塞,保证曝气生物滤池能够长时间不间断地连续运行。本专利技术解决防止滤料层淤积堵塞的技术方案是,在滤池内设立滤料循环系统,其组件包括滤料收集头7、滤料循环管4、分离器1。作为清洗动力的空气进口管13和水的进口管12的出口端伸插于滤料收集头7内。借助气和水的动力将滤料层中被悬浮物颗粒淤积堵塞的一部分滤料连续不断地吸进滤料收集头7,与水气激烈混合后经过滤料循环管4进入分离器1。在水气喘流的冲刷下将滤料洗涤干净。混合液进入分离器1以后,由于流速减慢,滤料与浑浊污水分离。清洗后的滤料从分离器1的滤料引出口2返回滤料层。浑浊污水通过分离器的排出口3从滤池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按以上方式设计的曝气生物滤池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滤料层的淤积和堵塞,保证曝气生物滤池能够长期连续运行;改善了滤池的工作性能,避免了滤池频繁开停对水处理系统的冲击,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节省了专门用于反冲洗的一大批附属设备,包括反冲水泵、反冲风机、反冲清水池、以及反冲用的自动控制设备;简化了工艺流程和滤池内部结构,节省了投资和运行费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按照第一类滤池运行方式(BIOFOR滤池,水向上行)的工作原理和滤池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按照第二类滤池运行方式(BIOSTYR滤池,水向上行)的工作原理和滤池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按照第二类滤池运行方式(BIOSTYR滤池,水向下行)的工作原理和滤池结构图。图中1.分离器,2.滤料引出管,3.浑浊水排出管,4.滤料循环管,5.滤池壳体,6.滤料,7.滤料收集头,8.出水堰,9.出水口,10.进气分布管,11.进水分布管,12.清洗水接管,13.清洗气接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 按照图1中第一类滤池运行方式(BIOFOR滤池,水向上行),废水从进水分布管11进入,曝气的空气从进气分布管10进入,水气向上行通过滤料层6(滤料为陶粒),经过出水堰8,处理后的清水从出水口9引出。滤池底部被悬浮物淤积的滤料从滤料收集头7吸入,在来自清洗水管12和来自清洗气管13的水气冲击下,经循环管4向上行进入分离器1。清洗干净后的滤料从滤料引出管2引出返回滤料层。浑浊水从浑浊水排出管3排出滤池。在本实例的运行方式中,由于滤池的进水出水方向是从下向上,滤料层最容易淤积堵塞的部分是在下层,所以滤料循环管4、滤料收集头7、分离器1的相对位置安排为,滤料收集头在下,分离器在上。由于采用的滤料是重质滤料,其比重大于水,所以滤池的底应该采用锥形底。如果采用平底,将造成滤池底部存在一部分滤料不能循环的死区。试验废水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进水流量360m3/d滤池进水水质为,CODcr150mg/l,BOD565mg/l,SS 30mg/l,PH7.1;滤池出水水质为,CODcr35mg/l,BOD521mg/l,SS 10mg/l,PH7.2滤池连续运行3个月以上,没有出现滤料床淤积堵塞现象。实例2 按照图2中第二类滤池运行方式(BIOSTYR滤池,水向上行),废水从进水分布管11进入,曝气的空气从进气分布管10进入,水气向上行通过滤料层6(滤料为泡沫塑料小球),经过出水堰8,处理后的清水从出水口9引出。滤池底部被悬浮物颗粒淤积的滤料从滤料收集头7吸入,在来自清洗水管12和来自清洗气管13的水气冲击下,经循环管4向上行进入分离器1。清洗干净后的滤料从滤料引出管2引出返回滤料层。浑浊水从浑浊水排出管3排出滤池。在本实例的运行方式中,由于滤池的进水出水方向是从下向上,滤料层最容易淤积堵塞的部分是在下层。所以滤料循环管4、滤料收集头7、分离器1的相对位置安排为,滤料收集头在下,分离器在上。由于采用的滤料是轻质滤料,其比重小于水,所以滤池的底采用平底。试验废水为某油脂化工厂水处理车间前一级处理设备后的出水,进水流量720m3/d,滤池进水水质为,CODcr450mg/l,BOD5245mg/l,SS 80mg/l,PH7.5;滤池出水水质为,CODcr75mg/l,BOD535mg/l,SS 12mg/l,PH7.4滤池连续运行2个月以上,没有出现滤料床淤积堵塞现象。实例3按照图3中第二类滤池运行方式(BIOSTYR滤池,水向下行),废水从滤池顶部进水管9进入滤池,经过出水堰8从四周向滤池布水,曝气的空气从滤池底部进气分布管10进入。水向下行,气向上行逆流通过滤料层6(滤料为泡沫塑料小球),处理后的清水从滤池底部出水管11引出。滤池上部被悬浮物淤积的滤料从滤料收集头7吸入,在来自清洗水管12和清洗气管13的水气冲击下,经循环管4向下行进入分离器1。清洗干净的滤料从滤料引出管2引出返回滤料层。浑浊水从浑浊水排出管3排出滤池。在本实例的运行方式中,由于滤池的进水出水方向是从上向下,滤料层最容易淤积堵塞的部分是在上层,所以滤料循环管4、滤料收集头7、分离器1的相对位置安排为,滤料收集头在上,分离器在下。由于采用的滤料是轻质滤料,其比重小于水,所以滤池的底采用平底。试验废水为某毛纺厂职工生活污水,进水流量240立方米/天,滤池进水水质为,CODcr280mg/l,BOD5160mg/l,SS 140mg/l,PH7.3;滤池出水水质为,CODcr35mg/l,BOD519mg/l,SS 18mg/l,PH7.1滤池连续运行3个月以上,没有出现滤料床淤积堵塞现象。以上实例为单池运行,当处理水量较大时,例如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在滤池的壳体中,有进水分布管、进气分布管、出水堰、出水管、滤料、滤料循环管、滤料收集头和分离器,其特征是:在滤池内布设有滤料循环系统,其组件包括滤料循环管4、滤料收集头7、分离器1,滤料循环管4的一端与滤料收集头7连接,另一端与分离器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加征
申请(专利权)人:朱加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