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复合型介质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9791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复合型介质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是景观水处理的技术问题;该处理装置包括:取水撇渣系统,取水泵井,设有湿地植物、介质净化层、衬垫、衬底、集水装置、布水装置的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控制井,自动控制系统;在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中,下游景观水经取水系统、提升水泵、布水装置流入所述人工湿地,由提升水泵定时控制景观水的进给,经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和所述介质净化层共同营造的微生态环境处理后水经集水装置、控制管、控制井流入景观水体上游,由控制管控制人工湿地的水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低成本,能耗小,运营维护费用省,水体净化效果好,无环境二次污染的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进行景观水 生态净化处理的技术。背来拨术目前的景观水体,大多为静止或流动性比较差的封闭缓流水体。首先,这些景 观水体的水域面积相对小,所以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其次,这些景观 水中有的水源采用了自来水,使得整个景观水中缺少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所以自净 能力极低。虽然也有部分景观水体采用了天然河道或者湖泊引水的方法,但因为现 在水源污染严重,氮磷含量偏高,使得水体从一开始就有很高的污染,另外又有雨 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将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 枯草等大量汇集到地势较低的景观水体中。最后,景观水体建成后的管理不完善和 维护不到位,也会导致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 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的美观,甚至影响到周围 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对景观水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其水体的清澈、 洁净,是十分必要。目前的景观水体包括公园、居住小区、公共场所等的水景,其水处理很少为人 所重视,现有的处理方法又大多仅限于通过假山、喷泉等来处理,极易造成藻类疯 长、水体发绿以至发臭。人工曝气复氧治理黑臭河流的方法,确有较好的效果,但 要从根本上保证水质尚需一定的水处理措施。目前的处理景观水的瀑布曝气充氧法、跌水曝气充氧法、喷水曝气充氧法由于能耗大、处理费用大,极少是24小时连续运行的。而且,单一地依靠水的曝气充氧 也只能是局部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而很难保证整个水体的好氧环境。因此只 能作为景观水处理的辅助手段。水景设计人员必须在整体规划上就站在环保的高度进行周密考虑,在水景水质 要求和低耗能绿色环保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从景观水质维护的方法来看,传 统方式如混凝、沉淀法、循环过滤法、加药气浮法等均存在人力财力投入大、环境 二次污染等一定的缺陷,目前最适合的方式也是最科学环保的则当数应用生态学原 理处理水质。^舰咖^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低成本、低投资,能耗小,运营维护处理费用省,水体净化效果好,水体处理量灵 活,无环境二次污染的利用复合型介质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利用复合型介质的景观水生 态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一取水撇渣系统,用于在取水的过程中同时滤除水面上的漂浮物和水体中的悬 浮物及水底的部分沉积物;一取水泵井,设提升水泵(或潜水泵),连接取水撇渣系统;一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自上而下包括湿地植物、介质净化层、衬垫、衬底, 以及集水装置和连接取水泵井的布水装置;所述介质净化层由细沙、粗砂、细石、粗石配比组成;还包括一控制井,连接所述集水装置,设有控制出水高度的控制装置,用于控 制所述人工湿地的水位,以控制人工湿地中有氧处理的比例;一自动控制系统,用于通过景观水提升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所述人工湿地的布水;在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景观水经取水撇渣系统、提升水泵(或潜水泵)、 布水装置流入所述人工湿地,由提升水泵(或潜水泵)定时控制景观水的进给,经 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和所述介质净化层共同营造的微生态环境处理后水经集水装 置、控制管、集水井流出,由控制管控制人工湿地的水位。进一步地,所述取水撇渣系统包括上取水装置和下取水装置; 上取水装置安装在景观水体中间或侧面,用于在取水的过程中同时滤除水面上 的漂浮物;下取水装置安装在景观水体的底部,用于在取水的过程中可同时滤除水体中的 悬浮物及水底的部分沉积物;上、下取水装置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形体较大的污染物,二者可同时选用安装, 也可二取其一。进一步地,所述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的布水装置连接补水泵井,所述补水泵井 设提升水泵(或潜水泵),用于补充景观水体的非干净水源泵入人工湿地;使其成为 干净的水源来补充景观水体中因蒸发等因素流失的水量。若用于补充的水为干净水 源,则可省却补水泵井,直接注入景观水体。进一步地,所述布水装置为水平铺设于介质净化层上的布水管,布水管之间间 距相等,均匀分布,所有布水管输入端经布水总管连接安置有提升泵的取水泵井景 观水输出口;所述集水装置为水平铺设于衬底上的集水管,集水管之间间距相等, 均匀分布,所有集水管的输出端经集水总管连接控制井;所述集水装置设监测管垂 直铺设于介质层中,监测管底端连通集水管,监测管顶端开口略高出人工湿地表面, 并设有盖子。进一步地,所述介质净化层由上而下依次为上混石层(布水层)、至少一层沙石 混合层、下混石层(集水层);其中,沙石混合层为微生物提供厌氧、兼氧及好氧反应所需的环境;同时,湿地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不仅为好氧、兼氧微生物提供所 需的部分氧气,而且还可疏通介质层,防止堵塞。整个人工湿地介质净化层综合了 物理、化学、生物三种协调作用,以长期髙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及病 原体等污染物。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埋在人工湿地介质净化层的表层里(从景观角度出发, 可选用具有观赏性的卵石或砾石),景观水从布水管流出,以在人工湿地上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取水泵井的进水口和控制井(集水井)的出水口为异端设置, 使封闭的景观水体有效的流动起来,死水变活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井的出水口设一集水井,内有提升水泵;当人工湿地位于 景观水体的下游时,需要通过集水井中的提升泵将净化处理后的水打到上游;当人 工湿地位于景观水体的上游时,净化处理后的水可由控制井直接自流入景观水体上 游,此种情况下集水井可省略。利用本技术提供的利用复合型介质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人工湿地 技术的特点1) 低成本、低投资投资建造成本为国内现有常规技术设备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2) 运营维护成本低人工湿地技术基本上不需要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上的工作主要 为清理渠道和管理作物,以及由专业人员作定期检查,因此运营费用是传统处理工 艺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3) 水体净化效果好模拟天然湿地系统,并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三重作用放大 湿地的水体净化能力。人工湿地技术可以高效的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不仅能去除 常规污染物,而且对营养物质磷和氮等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随着湿地植物的生长 成熟,人工湿地去磷除氮的能力越来越高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人工湿地技术 对现有其他景观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营养元素有较好的净化效果。4) 水体处理量灵活人工湿地技术可以根据景观水体量的大小及其出水水质的要求进行量体设计建造,可大可小,因地制宜。5) 景观配合度较高由于有多种植物可供选用,占地面积及其形状亦可灵活设计, 而且无异味,因此该技术可灵活配合整体景观设计,成为景观中的一部分。6) 所有材料皆取之大自然,没有二次污染。7) 对封闭型景观水体,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异端设置,以使封闭水域有效的循环流动起来。表1,本技术人工湿地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与其他景观水处理工艺<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复合型介质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取水撇渣系统,用于在取水的过程中同时滤除水面上的漂浮物和水体中的悬浮物及水底的部分沉积物;    一取水泵井,设提升水泵,连接取水撇渣系统;    一介质复合型人工湿地:自上而下包括湿地植物、介质净化层、衬垫、衬底,以及集水装置和连接取水泵井的布水装置;所述介质净化层由细沙、粗砂、细石、粗石配比组成;    一控制井,连接所述集水装置,设有控制出水高度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人工湿地的水位,以控制人工湿地中有氧处理的比例;    一自动控制系统,用于通过景观水提升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所述人工湿地的布水;    在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中,景观水经取水撇渣系统、提升水泵、布水装置流入所述人工湿地,由提升水泵定时控制景观水的进给,经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和所述介质净化层共同营造的微生态环境处理后,水经集水装置、控制管、集水井流出,由控制管控制人工湿地的水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效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达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