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766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组分:60‑80份聚丙烯、40‑60份异氰酸酯、25‑40份二茂铁粉末、80‑100份聚氯乙烯、60‑65份磷酸酯淀粉、10‑25份酚醛树脂、15‑30份丁苯橡胶、5‑10份高岭土、10‑12份碳酸钾、2‑3份氢氧化镁、2‑5份氧化钙、1‑2份纳米二氧化硅、2‑5份滑石粉、1‑2份纳米氧化锌、2.5‑5份碳纤维、5‑8份聚氯乙烯纤维、10‑15份木质素纤维、10‑15份聚酯纤维、1‑3份甘油、2‑5份乳化硅油、2‑5份有机硅树脂、1‑1.5份乙酸乙酯、1‑5份熊果酸、2‑8份洋茉莉醛、1‑4份纳米二氧化钛、1‑2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2份硬脂酸镁、4‑6份水溶性蜡片。该塑料合成复合材料将PP和PVC按比例共混,兼具两者优势,制备得到一种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抗冲击性能,且密度小的轻质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
,具体是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比比皆是。从我们起床后使用的洗漱用品、早餐时用的餐具,到工作学习时用的文具、休息时用的座垫、床垫,以及电视机、洗衣机、计算机的外壳,还有夜晚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各种造型的灯具。塑料以它优异的性能逐步地代替了许多已经使用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材料和器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塑料集金属的坚硬性、木材的轻便性、玻璃的透明性、陶瓷的耐腐蚀性,橡胶的弹性和韧性于一身,因此除了日常用品外,塑料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国防、建筑等各行各业。多数塑料以合成树脂为基本成分,一般合有辅助物料如填料、增塑剂、染料、稳定刑等。种类很多,现有技术中的塑料用高分子包装材料,如聚氯乙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酪(PC)等。现有的塑料包装材料的主要缺点是:易老化,易燃,耐热性差,物理及化学稳定性不及玻璃,特别是聚合残留单体和引发剂、添加剂有潜在生理活性、与物品相互作用,废弃物不易分解或处理、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60-80份聚丙烯、40-60份异氰酸酯、25-40份二茂铁粉末、80-100份聚氯乙烯、60-65份磷酸酯淀粉、10-25份酚醛树脂、15-30份丁苯橡胶、5-10份高岭土、10-12份碳酸钾、2-3份氢氧化镁、2-5份氧化钙、1-2份纳米二氧化硅、2-5份滑石粉、1-2份纳米氧化锌、2.5-5份碳纤维、5-8份聚氯乙烯纤维、10-15份木质素纤维、10-15份聚酯纤维、1-3份甘油、2-5份乳化硅油、2-5份有机硅树脂、1-1.5份乙酸乙酯、1-5份熊果酸、2-8份洋茉莉醛、1-4份纳米二氧化钛、1-2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2份硬脂酸镁、4-6份水溶性蜡片。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60份聚丙烯、40份异氰酸酯、40份二茂铁粉末、80份聚氯乙烯、60份磷酸酯淀粉、25份酚醛树脂、15份丁苯橡胶、10份高岭土、10份碳酸钾、2份氢氧化镁、5份氧化钙、2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滑石粉、1份纳米氧化锌、5份碳纤维、8份聚氯乙烯纤维、10份木质素纤维、10份聚酯纤维、3份甘油、5份乳化硅油、5份有机硅树脂、1份乙酸乙酯、5份熊果酸、2份洋茉莉醛、4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纳米三氧化二锑、2份硬脂酸镁、46份水溶性蜡片。作为优选,所述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70份聚丙烯、55份异氰酸酯、30份二茂铁粉末、90份聚氯乙烯、65份磷酸酯淀粉、20份酚醛树脂、20份丁苯橡胶、8份高岭土、10份碳酸钾、2份氢氧化镁、3份氧化钙、1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滑石粉、1份纳米氧化锌、3份碳纤维、6份聚氯乙烯纤维、12份木质素纤维、12份聚酯纤维、2份甘油、3份乳化硅油、3份有机硅树脂、1份乙酸乙酯、3份熊果酸、5份洋茉莉醛、2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份硬脂酸镁、5份水溶性蜡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塑料合成复合材料将PP和PVC按比例共混,兼具两者优势,制备得到一种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抗冲击性能,且密度小的轻质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60份聚丙烯、40份异氰酸酯、25份二茂铁粉末、80份聚氯乙烯、60份磷酸酯淀粉、10份酚醛树脂、15份丁苯橡胶、5份高岭土、10份碳酸钾、2份氢氧化镁、2份氧化钙、1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滑石粉、1份纳米氧化锌、2.5份碳纤维、5份聚氯乙烯纤维、10份木质素纤维、10份聚酯纤维、1份甘油、2份乳化硅油、2份有机硅树脂、1份乙酸乙酯、1份熊果酸、2份洋茉莉醛、1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份硬脂酸镁、4份水溶性蜡片。实施例2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80份聚丙烯、60份异氰酸酯、40份二茂铁粉末、100份聚氯乙烯、65份磷酸酯淀粉、25份酚醛树脂、30份丁苯橡胶、10份高岭土、12份碳酸钾、3份氢氧化镁、5份氧化钙、2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滑石粉、2份纳米氧化锌、5份碳纤维、8份聚氯乙烯纤维、15份木质素纤维、15份聚酯纤维、3份甘油、5份乳化硅油、5份有机硅树脂、1.5份乙酸乙酯、5份熊果酸、8份洋茉莉醛、4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纳米三氧化二锑、2份硬脂酸镁、6份水溶性蜡片。实施例3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75份聚丙烯、45份异氰酸酯、35份二茂铁粉末、95份聚氯乙烯、62份磷酸酯淀粉、18份酚醛树脂、22份丁苯橡胶、7份高岭土、11份碳酸钾、2份氢氧化镁、5份氧化钙、1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滑石粉、1份纳米氧化锌、5份碳纤维、5份聚氯乙烯纤维、15份木质素纤维、10份聚酯纤维、2份甘油、2份乳化硅油、4份有机硅树脂、1份乙酸乙酯、2份熊果酸、6份洋茉莉醛、2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份硬脂酸镁、5份水溶性蜡片。实施例4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60份聚丙烯、40份异氰酸酯、40份二茂铁粉末、80份聚氯乙烯、60份磷酸酯淀粉、25份酚醛树脂、15份丁苯橡胶、10份高岭土、10份碳酸钾、2份氢氧化镁、5份氧化钙、2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滑石粉、1份纳米氧化锌、5份碳纤维、8份聚氯乙烯纤维、10份木质素纤维、10份聚酯纤维、3份甘油、5份乳化硅油、5份有机硅树脂、1份乙酸乙酯、5份熊果酸、2份洋茉莉醛、4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纳米三氧化二锑、2份硬脂酸镁、46份水溶性蜡片。实施例5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70份聚丙烯、55份异氰酸酯、30份二茂铁粉末、90份聚氯乙烯、65份磷酸酯淀粉、20份酚醛树脂、20份丁苯橡胶、8份高岭土、10份碳酸钾、2份氢氧化镁、3份氧化钙、1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滑石粉、1份纳米氧化锌、3份碳纤维、6份聚氯乙烯纤维、12份木质素纤维、12份聚酯纤维、2份甘油、3份乳化硅油、3份有机硅树脂、1份乙酸乙酯、3份熊果酸、5份洋茉莉醛、2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份硬脂酸镁、5份水溶性蜡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60‑80份聚丙烯、40‑60份异氰酸酯、25‑40份二茂铁粉末、80‑100份聚氯乙烯、60‑65份磷酸酯淀粉、10‑25份酚醛树脂、15‑30份丁苯橡胶、5‑10份高岭土、10‑12份碳酸钾、2‑3份氢氧化镁、2‑5份氧化钙、1‑2份纳米二氧化硅、2‑5份滑石粉、1‑2份纳米氧化锌、2.5‑5份碳纤维、5‑8份聚氯乙烯纤维、10‑15份木质素纤维、10‑15份聚酯纤维、1‑3份甘油、2‑5份乳化硅油、2‑5份有机硅树脂、1‑1.5份乙酸乙酯、1‑5份熊果酸、2‑8份洋茉莉醛、1‑4份纳米二氧化钛、1‑2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2份硬脂酸镁、4‑6份水溶性蜡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60-80份聚丙烯、40-60份异氰酸酯、25-40份二茂铁粉末、80-100份聚氯乙烯、60-65份磷酸酯淀粉、10-25份酚醛树脂、15-30份丁苯橡胶、5-10份高岭土、10-12份碳酸钾、2-3份氢氧化镁、2-5份氧化钙、1-2份纳米二氧化硅、2-5份滑石粉、1-2份纳米氧化锌、2.5-5份碳纤维、5-8份聚氯乙烯纤维、10-15份木质素纤维、10-15份聚酯纤维、1-3份甘油、2-5份乳化硅油、2-5份有机硅树脂、1-1.5份乙酸乙酯、1-5份熊果酸、2-8份洋茉莉醛、1-4份纳米二氧化钛、1-2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2份硬脂酸镁、4-6份水溶性蜡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P-PVC共混塑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60份聚丙烯、40份异氰酸酯、40份二茂铁粉末、80份聚氯乙烯、60份磷酸酯淀粉、25份酚醛树脂、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桐城市中汇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