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曾新专利>正文

蒸馏水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27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一只密封贮水箱(6)和一只电加热蒸汽水炉(1)的蒸馏水发生器,贮水箱(6)与蒸汽水炉(1)间用管道(10)及阀门(9)连接,贮水箱(6)上方设置有进水口管(7)及阀门(8),蒸汽水炉(1)的炉体(22)中设置有加热电极(19、20、21),炉体(22)四周为用硅酸盐陶瓷纤维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温层(2),其特征在于:在电加热蒸汽水炉(1)的上部设置有一组热交换盘香套管(3);盘香套管(3)的外套管(5)为进水管,位于此外套管(5)之外圈上的进水口与通向贮水箱(6)的进水管(10)相连接,位于内圈上的出水与通往炉体(22)的加水管(13)相连接;盘香套管(3)的内套管(4)为蒸汽冷凝水管,位于此内套管(4)之内圈上的蒸汽进汽口通过蒸汽出汽管(17)与炉体顶部的蒸汽集汽管(16)相连接,位于外圈上的蒸馏水出水口与蒸馏水出水管(11)相连接。(*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蒸馏炉,是一种生产蒸馏水的蒸馏水发生器。蒸馏水是化学、医疗等事业不可缺少的用水。一般是利用锅炉发生的蒸汽来生产蒸馏水,也有用单独的蒸馏水发生器来生产蒸馏水。现的一些蒸馏水发生器,基本上是采用电加热方法,其结构中上半节为贮水箱,下半节为电加热蒸汽水炉,该水炉的炉体四周充填有硅酸盐陶瓷纤维保温材料,炉体内设置正负板状电极,通电后水被电离而加热,产生的蒸汽被引导到冷凝器冷凝成蒸馏水,再用管子引流至盛水容器中。这种结构形式的蒸馏水发生器的最大不足之处是热量被大量浪费,而且,从引流管流出的蒸馏水仍是热的,不能马上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蒸馏水发生器,使充分利用热量,节省能源。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与已有蒸馏水发生器一样,具有一只密封的贮水箱和一只电加热蒸汽水炉,贮水箱与蒸汽水炉之间用管道及阀门连接,贮水箱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及其阀门,蒸汽水炉的炉体中设置有加热电极。本设计的特点是在电加热蒸汽水炉的上部设置有一组热交换盘香(螺旋形)套管,盘香套管的外套管为进水管,位于外圈上的进水口与进水管道相连接,位于内圈上的出水口与通往炉体的出水管相连接;盘香套管的内套管为蒸汽冷凝管,位于内圈上的蒸汽进汽管与炉体顶部的蒸汽出汽管相连接,位于外圈上的冷凝水(蒸馏水)出水口与蒸馏水出水管相连接。如此所说的蒸馏水发生器,当向贮水箱中灌贮水后,关闭箱顶的阀门并打开水箱与水炉间连接管道上的阀门,则贮水箱中的水从盘香套管的外圈回流至内圈直至流入炉体中。当炉体中的水位达到出水管管口时,由于平衡作用,向炉体的加水自动仃止。当向设置在炉体中的电极(此时浸没在水中)通电后,炉体中的水即被电离发热直至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从炉体顶部的蒸汽出汽管进入盘香套管之内套管的内圈并回流至外圈,直至流出炉体。随着炉体内水份的蒸发,水位降低,贮水箱中的冷水将不断自动自向炉体加水。为增加设置在炉体内之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其加热效率,在本设计中把电极设计成组合碗状结构,即正极为两只叠套成一体且开口向下的碗状正电极,负极为一只开口向上的碗状负电极,负电极插置在两正电极之间,并在碗状正、负电极碗底壁上开有通孔。这些通孔的作用是,碗状正电极碗底部的通孔作平衡蒸汽压力和作蒸汽通道用,碗状负电极碗底部的通孔作排污用。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水炉的上部设置了一只热交换盘香套管,流进炉体的冷水与流出炉体的蒸汽相对而行,蒸汽从盘香套管的内圈流向外圈的过程中与从盘香套管的外圈流向内圈的冷水间产生热交换作用,则一方面蒸汽对流入炉体的冷水进行了予热,节省了电加热的电能,另一方面冷水对流出炉体的蒸汽进行了冷却,提高了蒸汽的冷凝效果。此外,碗状电极能高加热效率,与同样功率的板状电极相比,采用碗状电极能缩小发生器的体积。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附图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请参阅附图。由图见,本实施例中下部为蒸汽水炉1,密封的贮水箱6坐置在蒸汽水炉1上,该贮水箱6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7和阀门8。蒸汽水炉1上部设置有一组合式的热交换盘香套管3,该套管3的外套管为截面呈长方形的进水管5,套置在该外套管5中的圆管截面盘香管一内套管4为蒸汽冷凝水管;该组盘香套管的中心部位处为蒸汽集汽管16,此蒸汽集汽管16通过蒸汽出汽管17与位于内套管4之内圈上的蒸汽进汽口相连接,内套管4之外圈上的蒸馏水出水口与蒸馏水出水管11相连接。从贮水箱6底侧壁上通出的放水管10接入组合式热交换盘香套管3之外套管5的外圈上,外套管5之内圈上的出水口与通往带盖水炉体22的加水管13相连接。由图见,水炉体22中设置有一组碗状电极,本实施例中,两只叠成一体、开口向下的碗状电极19、21为正极,开口向上的单只碗状电极20为负极,负电极20插置在两正电极19、21之间;两正电极19、21于碗底部连成一体,并装置有集汽管16,该集汽管16的管口与蒸汽出汽管17相连。由图见,两正电极19、21及一负电极20的碗底部侧壁上均开制有通孔,图中正电极19、21上的通孔为14、15,负电极20上的通孔为18。蒸汽水炉1之水炉体22及组合式盘香套管3的周围为用隔热材料制成的保温层2,在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层2为硅酸铝陶瓷纤维层和铝铂层,纤维层与铝铂层相互间隔排列。铝铂层具有热反射的作用,使保温效果更好。图中所示于水炉体22之底部还接有一根排污管道23。图中,12为与正负电极相电连接的电源插座,9为放水管道10上的阀门。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一只密封贮水箱(6)和一只电加热蒸汽水炉(1)的蒸馏水发生器,贮水箱(6)与蒸汽水炉(1)间用管道(10)及阀门(9)连接,贮水箱(6)上方设置有进水口管(7)及阀门(8),蒸汽水炉(1)的炉体(22)中设置有加热电极(19、20、21),炉体(22)四周为用硅酸盐陶瓷纤维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温层(2),其特征在于在电加热蒸汽水炉(1)的上部设置有一组热交换盘香套管(3);盘香套管(3)的外套管(5)为进水管,位于此外套管(5)之外圈上的进水口与通向贮水箱(6)的进水管(10)相连接,位于内圈上的出水与通往炉体(22)的加水管(13)相连接;盘香套管(3)的内套管(4)为蒸汽冷凝水管,位于此内套管(4)之内圈上的蒸汽进汽口通过蒸汽出汽管(170与炉体顶部的蒸汽集汽管(16)相连接,位于外圈上的蒸馏水出水口与蒸馏水出水管(1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蒸馏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加热电极(19、20、21)为两只叠成一体、开口向下的碗状正电极(19、21)和一只开口向上的碗状负电极(20),负电极(20)插置在两正电极(19、21)之间,并在碗状正负电极(19、20、21)碗底部的壁上开有通孔(14、15、1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蒸馏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绝缘保温层(2)为硅酸铝陶瓷纤维层和铝铂层,纤维层和铝铂层相互间隔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生产蒸馏水的蒸馏水发生器。主要特点是在电加热蒸汽水炉的上部设置有一组热交换盘香套管,其中外套管为进水管,内套管为蒸汽-蒸馏水管。加入的冷水从外套管的外圈沿盘香管进入水炉体,则加入的冷水与内套管中的蒸汽发生热交换而得到了预热;从水炉体中发生的蒸汽从内套管的内圈沿盘香管向外流出,蒸汽在盘香管中行进时受外套管中冷水的冷却而凝结成蒸馏水。本技术结构简单,节省能源,并且能迅速产生蒸馏水。文档编号C02F1/04GK2196109SQ94238559公开日1995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0日专利技术者黄曾新, 张世凯, 翁炜昕 申请人:黄曾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曾新张世凯翁炜昕
申请(专利权)人:黄曾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