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800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由酸性调节罐、加酸罐、酸液泵、Fe-C内电解反应罐、反清洗储酸罐、加碱罐、沉降罐、曝气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加酸罐通过管路与酸性调节罐相连,酸性调节罐出口通过酸液泵与Fe-C内电解反应罐进口相连,Fe-C内电解反应罐出口与沉降罐相连,沉降罐与外排或污水回注管路相连。(*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内电解反应处理污水的原理,经室内大量模拟试验数据的分析而研究设计的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二、技术背景随着油田边远区块、小区块、滩海油田等难动用的储量的不断开发,边远区块的污水处理问题越显突出。由于其地处偏远,油井少,难以与已有的集输系统联网,因此,有些区块的采出液只全部靠汽车运送至集中处理站,成本高。如果实现污水就地处理,就地外排,减少输液量,将可以大大的降低处理成本。有些区块具有污水处理量小、水量水质波动较大的特点,采用常规的生物降解技术,生物系统容易被突然变化的水质破坏;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吸附剂难以再生回用;采用化学药剂氧化的方法,COD去除率低,加药量大,运行成本高,不宜单独使用。因此必须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高含盐油田污水的新方法。国内外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均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多采用常规处理,如重力分离、凝聚、粗粒化、浮选、过滤、吸附、膜分离等物理化学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氧化塘等生物法。近十几年随着电化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化学、光化学、电磁吸附分离等方法。传统的电化学技术主要是指在直流电源作用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方法主要存在液体的浓度极差大时问题,电流效率较低,处理能耗大,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脉冲电解、内电解等工艺,使电化学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主要应用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净化处理。上述几种污水处理的方法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就机理与实践结合上尚未见到多大的成效,毕竟理论成果到技术成果的转化需要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三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依据内电解反应处理污水的理论,针对油田采出液的几大特性,经室内模拟试验,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富有成效的流程简单的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的装置,尤其是针对高含盐、高含聚合物的采用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采油污水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各项指标可达到外排标准和回注标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由酸性调节罐、加酸罐、酸液泵、Fe-C内电解反应罐、反清洗储酸罐、加碱罐、沉降罐、曝气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加酸罐通过管路与酸性调节罐相连,酸性调节罐出口通过酸液泵与Fe-C内电解反应罐进口相连,Fe-C内电解反应罐出口与沉降罐相连,沉降罐与外排或污水回注管路相连。在Fe-C电解罐一侧设有一个反清洗储酸罐,反清洗储酸罐的底出口通过酸液泵与Fe-C电解罐中下部相连,并与反清洗储酸罐上部相连,其底部与酸液泵进口相连。曝气装置由鼓风机、沉降罐Fe-C内电解反应罐以及鼓风机与Fe-C内电解反应罐和沉降罐底部的连通管路组成,通过鼓风机对两罐加气,通过曝气管用气浮的方法进行曝气。酸性调节罐和Fe-C内电解罐均为圆筒形,其内均设有搅拌器;Fe-C电解罐高于沉降罐,电解液通过溢流管流入沉降罐,加碱罐的出口与溢流管相连。沉降罐为圆筒形,其底为锥形底,其底端部设有排污管,锥底上部至灌顶部设有一根中心管,电解液通过溢流管进入中心管再进入沉降罐,沉淀液通过波纹板返上沉降罐顶部溢流入污水回注系统或外排。本技术解决了高含盐高含聚合物污水的处理问题,其处理后污水水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工艺设计合理、流程简单、便于管理。四附图说明图1----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Fe-C内电解反应罐结构示意图图3----曝气管结构示意图图4----沉降罐结构示意图1-酸性调节罐2-Fe-C内电解反应罐3-反清洗储酸罐4-沉降罐5-鼓风机6-酸液泵7-酸液泵8-溢流管 9-曝气管10-溢流管11-斜板12-加酸罐13-加碱罐五、实施例为进一步公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 1)酸性调节罐酸性调节罐1将废水pH调至3.5左右,内设机械搅拌器。酸性调节罐1为圆筒型,碳钢板制做、环氧防腐,两布三油。具体尺寸为直径3.2m,高3m,有效容积20m3。2)Fe-C内电解反应罐进Fe-C内电解反应罐2的酸液泵6流量设为可调,设计流量为20m3/h。为使铁炭能在反应器内处于流化状态,采用机械搅拌及曝气管9曝气,气源可用鼓风机5压缩空气。Fe-C内电解反应罐2内设挡板,可以有效阻止废水携带大颗粒的铁炭,铁炭可以通过加料口直接添加,添加量为5Kg/h,铁碳比为30∶1(质量比),Fe-C内电解反应罐2为圆筒型,碳钢板制、做环氧防腐,两布三油。具体尺寸为直径2.4m,高4.5m,有效体积20m3。3)竖流式沉降罐从Fe-C内电解反应罐2出来的废水,pH大致为6.0左右。通过竖流沉降罐4前端设加碱罐13的碱随溢流管(或溢流口)8补加,将废水pH调至8~9左右,即可生成Fe(OH)2和Fe(OH)3沉淀而有效地去除Fe离子。沉降罐为碳钢板制做、环氧防腐。具体尺寸为直径3.6m,高5.5m,有效容积为30m3。4)加酸(碱)罐设加酸罐3、12用PVC材料制作,加碱罐13,碳钢板制做、环氧防腐,两布三油,带搅拌器,功率3kW。5)pH控制现场试验系统中有两处pH自动控制装置,酸性调节罐中控制废水pH值在3.5左右,可通过控制加酸罐电磁阀门开度来调节加酸量,加酸罐中稀酸可通过重力流加到酸性调节罐中;另外在Fe-C内电解反应罐自流入沉降罐的管道中调节废水pH到8~9左右,也可通过控制加碱罐阀门开度来调节加碱量。权利要求1.一种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由酸性调节罐、加酸罐、酸液泵、Fe-C内电解反应罐、反清洗储酸罐、加碱罐、沉降罐、曝气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加酸罐通过管路与酸性调节罐相连,酸性调节罐出口通过酸液泵与Fe-C内电解反应罐进口相连,Fe-C内电解反应罐出口与沉降罐相连,沉降罐与外排或污水回注管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Fe-C电解罐一侧设有一个反清洗储酸罐,反清洗储酸罐的底出口通过酸液泵与Fe-C电解罐中下部相连,并与反清洗储酸罐上部相连,其底部与酸液泵进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装置由鼓风机、沉降罐Fe-C内电解反应罐以及鼓风机与Fe-C内电解反应罐和沉降罐底部的连通管路组成,通过鼓风机对两罐加气,通过曝气管用气浮的方法进行曝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酸性调节罐和Fe-C内电解罐均为圆筒形,其内均设有搅拌器;Fe-C电解罐高于沉降罐,电解液通过溢流管流入沉降罐,加碱罐的出口与溢流管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沉降罐为圆筒形,其底为锥形底,其底端部设有排污管,锥底上部至灌顶部设有一根中心管,电解液通过溢流管进入中心管再进入沉降罐,沉淀液通过波纹板返上沉降罐顶部溢流入污水回注系统或外排。专利摘要一种内电解反应处理油田采出水装置由酸性调节罐、加酸罐、酸液泵、Fe-C内电解反应罐、反清洗储酸罐、加碱罐、沉降罐、曝气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加酸罐通过管路与酸性调节罐相连,酸性调节罐出口通过酸液泵与Fe-C内电解反应罐进口相连,Fe-C内电解反应罐出口与沉降罐相连,沉降罐与外排或污水回注管路相连。文档编号C02F9/06G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威宗华张建孙建成董金婷张启阳刘东杰王冰桂召龙张海凤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