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同德专利>正文

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7483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预处理槽槽内中间水平设置两块上面带有小孔的除油隔板,在含油污水进口和气水进口处各装有一台旋流器,槽底部两根出水管与槽外的集水箱连接;一次气浮处理槽的含油污水进口与集水箱的出口连接,槽内中间设有一层正弦形除油填料,在槽中央填料层的上方装有一台混合旋流器,槽底部四根出水管与槽外的集水箱连接;二次气浮处理槽含油污水进口与集水箱的出口连接,槽内中间设有一层正弦形除油填料,在槽中央填料层的上方装有一台混合旋流器;出水缓冲槽底部通过气浮泵与预处理槽的气水进口连接;本装置无需使用化学药剂,低运行成本,对地层及环境无二次污染,是一种真正的环保水处理方法,除油效率达99%。(*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这一气体循环利用设计使得能源得到综合利用,而且使物料受热均匀,使得产品的质量更佳。在此过程中,物料在进料口 12处绞笼13内的和出料口 20 处绞笼13内的所受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出料口 20处的 温度高,物料在这高温和缺氧的状态下炭化。物料随着活化装置的螺旋杆27转动,物料的温度很高,再从出料口 31 出去,如直接排入到空气中,可能会燃烧起来,所以本技术设计一冷却 装置6,冷却装置6的绞笼外管37外包围着冷却水腔38,在物料从活化装置 3出来,进入冷却装置6的绞笼35中,随着螺旋杆36的转动向出料口40处 推进,在这一过程中,物料的热量与绞笼外管37进行热交换,绞笼外管37 与冷却水腔38进行热交换,把热量带给冷却水,使得物料的热量降低,到出 料口 40时的物料温度为室温,从而使活性炭可以安全的排出设备外。一般处理槽的设计都是污水上进下出或左进右出,中间没有分段 处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往往处理后的含油污水的水质难以达标。原因是当含油超过300mg/1、悬浮物超过100mg/l时,污水中 混合有大量的油和悬浮物,而微小的气泡(直径30pm)无法托起这 么多的油块上浮聚集,即使再增加溶气水量,也不能解决问题,从 而造成除油和悬浮物效果差,这是气浮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2处理槽无中间除油填料设计在气浮槽设计中, 一般只考虑在前端污水入口处采用斜板除油处 理,但后面的处理槽没有采取措施。当污水含油高时,虽然通过气 浮手段可使60 80%的油上浮,但还剩下20 40%的含油未被除去, 是气浮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二。3溶气水与含油污水混合不均一般溶气水通过一根管道送入分离槽的底部,并通过管头部分的 开孔释放溶气水与槽内的含油污水混合释放(曝气),并由小气泡携 油滴上浮至水面。由于含油污水的进、出槽流速快,而释放的溶气 水只能作用到部分污水,显而易见,这样的混合是不均的,这是气 浮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三。终上所述,气浮和旋流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处理含油污水的 设备结构和工艺设计上存在不足之处,使气浮技术不能发挥到最佳 效果, 一般除油效率只有90%左右,同时要添加反相破乳剂,从而 使处理污水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加压溶气气浮除油(悬浮物)和填料聚结除油(机杂)原理,设计一种综合物理除油系统。本技术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由预处理槽,一、二次气 浮处理槽和出水缓冲槽四个部分组成,预处理槽位于处理装置的前 部,槽内中间水平设置两块上面带有小孔的除油隔板,在油水界面 处设有收油管,由管线与集油池连接,在含油污水进口和气水进口 处各装有一台旋流器,在槽底部设两根出水管,出水管与槽外的集 水箱连接,集水箱中设有调节水量板; 一次气浮处理槽位于预处理 槽后,槽的含油污水进口与集水箱的出口和加压溶气进水管连接, 槽内中间设有一层正弦形除油填料,在槽中央填料层的上方装有一 台混合旋流器,槽底部设四根出水管,出水管与槽外的集水箱连接, 集水箱中设有调节水量板;二次气浮处理槽位于一次气浮处理槽后, 含油污水进口与集水箱的出口和加压溶气进水管连接,槽内中间设 有一层正弦形除油填料,在槽中央填料层的上方装有一台混合旋流 器;出水缓冲槽位于二次气浮处理槽后,槽底部通过管线和气浮泵 与预处理槽的气水进口处连接;一、二次气浮处理槽底部与集泥池 连接。含油污水进入处理装置时,同时通入一定量的气液混合物,进入 油水分离槽后,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膨胀形成大量微小的气泡(直 径在30nm左右)并携带部分油滴及悬浮物上浮到水面,剩余的油 和悬浮物随污水向下进入正弦形填料,在运动过程中油珠经反复碰 撞、磨擦、聚集,当油粒直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直径〉25^im)后 被小气泡携带上浮至水面,从而被收集送至集油池中,悬浮物(机 杂)则沉积在处理槽底部送至集污池中。本技术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含油污水量300m3/d 3X104m3/d; 滞留时间20 30分钟;循环水量(溶 气水)20 30%的原污水处理量;气液混合比10 : 1;来液污水含油《lX10"mg/1,出口含油2 100mg/l,除油率> 99%;冲击负荷70%的污水含油滞留15分钟。功能特点參适应范围采出水含油《10000mg/1*有效去除悬浮物和COD*质轻*占面积小*结实*操作简便*只需少量维护*水力滞留时间<30分钟*自动/手动收油*自动/手动排泥*自动/手动液面、介面检测与控制 *处理每吨水所需的功率小于0.18kw.h/T 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是结合多项物理方法和技术,使除油效率达 99%,无需使用化学药剂,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对地层及环境无 二次污染,属于真正的环保水处理方法。该项技术及产品为城市及石油石化行业污水处理带来非常好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6图2为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口 2、旋流器3、水调节板4、集水箱5、集水箱 6、加压溶气进水管7、混合旋流器8、出水流量管9、加压 溶气进水管10、混合旋流器11、出水调节板12、出水管 13、预处理槽14、 一次气浮处理槽15、 二次气浮处理槽16、 出水缓冲槽17、收油管18、正弦形填料19、收油管20、正弦 形填料21、集油池22、出水管23、集泥池24、气浮泵25、 除油隔板26、除油隔板27、出水流量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进 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由预处理槽,一、二次气 浮处理槽和出水缓冲槽四个部分组成,预处理槽(13)位于处理装 置的前部,槽内中间水平设置两块上面带有小孔的除油隔板(25) (26),在油水界面处设有收油管(17),由管线(19)与集油池(21) 连接,在含油污水进口和气水进口 (1)处各装有一台旋流器(2), 在槽底部设两根出水管(27),出水管与槽外的集水箱(4)连接, 集水箱中设有调节水量板(3); —次气浮处理槽(14)位于预处理 槽后,槽的含油污水进口与集水箱的出口和加压溶气进水管(6)连 接,槽内中间设有一层正弦形除油填料(18),在槽中央填料层的上 方装有一台混合旋流器(7),槽底部设四根出水管(8),出水管与 槽外的集水箱(5)连接,集水箱中设有调节水量板(11); 二次气 浮处理槽(15)位于一次气浮处理槽后,含油污水进口与集水箱的出口和加压溶气进水管(9)连接,槽内中间设有一层正弦形除油填料(20),在槽中央填料层的上方装有一台混合旋流器(10);出水缓冲槽(16)位于二次气浮处理槽后,槽底部通过管线(22)和气 浮泵(24)与预处理槽的气水进口连接,出水管(12)装在槽的侧 壁上;一、二次气浮处理槽底部与集泥池(23)连接。第一槽为前处理槽,主要功能是针对含油污水含油量高的情况 (5000mg/l 10000mg/l),进行必要的预处理,除油效率为70 80%。第二槽为一次气浮处理槽,将预处理后的污水与溶解气水同时在 一次气浮槽中央旋流混合器中释放混合,其功能为溶气气浮,第一 次气浮除油效率为98.5%。第三槽为二次气浮槽,主要功能是溶气气浮,同样将一次溶气气 浮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预处理槽,一、二次气浮处理槽和出水缓冲槽四个部分组成,预处理槽位于处理装置的前部,槽内中间水平设置两块上面带有小孔的除油隔板,在油水界面处设有收油管,由管线与集油池连接,在含油污水进口和气水进口处各装有一台旋流器,在槽底部设两根出水管,出水管与槽外的集水箱连接,集水箱中设有调节水量板;一次气浮处理槽位于预处理槽后,槽的含油污水进口与集水箱的出口和加压溶气进水管连接,槽内中间设有一层正弦形除油填料,在槽中央填料层的上方装有一台混合旋流器,槽底部设四根出水管,出水管与槽外的集水箱连接,集水箱中设有调节水量板;二次气浮处理槽位于一次气浮处理槽后,含油污水进口与集水箱的出口和加压溶气进水管连接,槽内中间设有一层正弦形除油填料,在槽中央填料层的上方装有一台混合旋流器;出水缓冲槽位于二次气浮处理槽后,槽底部通过管线和气浮泵与预处理槽的气水进口处连接;一、二次气浮处理槽底部与集泥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同德
申请(专利权)人:朱同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