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738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化纤废水处理装置,涉及一种工业生产废水处理设备。提供一种运行成本经济、处理效果明显的化纤废水处理装置。设有格栅、集水井、浮油吸收机、调节池、厌氧池、三相分离器、流水脉冲器、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一级沉淀池、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生物炭池、清水池、潜水泵、污泥池、潜污泵、污泥浓缩池、加药箱、絮凝剂箱、混凝箱、压力过滤器、污泥泵、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流量计、碱液罐、阀门和管道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生产废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厌氧(UASB)法处 理高浓度化纤废水的装置。技术背景聚酯纤维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其水质波动大,COD高达2600mg/L, BOD达1000mg/L, SS达500mg/L,明显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机废水较易被微生物降解,采用生物处理方法 较为合理。或用全好氧生物处理,或用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从技术上看,厌氧处理技术对能 源要求很少,容积负荷比好氧负荷高,占地少,对营养物需求量少,单位反应器容积的有机 物去除量高,厌氧方法产生的污泥少,剩余污泥脱水性能好,浓縮时不使用脱水剂。但厌氧 法出水COD高于好氧处理,启动反应器缓慢。好氧技术处理时间短,处理出水COD较低, 但需消耗能源,管理要求较高,投资较高。采用复合型处理方法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再加上应用UASB高效厌氧反应器,使厌氧+好氧治理废水效果更佳。在该处理装置的后续 工序中增加一生物炭池,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及溶解氧 等富集于炭的表面,增加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几率,延长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强化生物 降解作用,将炭表面吸附的有机物去除。采用UASB法处理化纤废水,大部分COD、 BOD在UASB厌氧反应器内去除,给后续 处理带来了好处,从而大大节省由于供氧而引起的电耗。UASB反应器,由于其污泥浓度很 高,活性也很强,可在常温下处理,其COD容积负荷可达6 8kgCOD/ (m、d),是普通厌 氧反应器的3 5倍,亦比好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高得多。因此,处理相同水量水质的废水, UASB厌氧反应器所需的容积比普通厌氧反应器小得多,亦比好氧反应器小得多,从而可节 省占地面积和降低基建投资;厌氧反应器排出的污泥不仅数量少,而且稳定性较好,从而可 降低污泥处理费用。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可回收数量可观的生物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化纤工业中的高浓度废水不易处理达标、或处理运行费用高等 问题,提供一种运行成本经济、处理效果明显的化纤废水处理装置。本技术设有格栅、集水井、浮油吸收机、调节池、厌氧池、三相分离器、流水脉冲4器、 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 一级沉淀池、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生物炭池、清 水池、潜水泵、污泥池、潜污泵、污泥浓縮池、加药箱、絮凝剂箱、混凝箱、压力过滤器、 污泥泵、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流量计、碱液罐、阀门和管道等。格栅设于集水井进口, 浮油吸收机设于集水井内,第一提升泵设于调节池底部,第一提升泵的出水口与流水脉冲器 连通,在第一提升泵与流水脉冲器之间设流量计,流水脉冲器的脉冲水流出口接至厌氧池的 底部,第二提升泵设于集水井底部,第二提升泵的出水口与调节池连通,在第二提升泵与调 节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碱液罐。三相分离器设于厌氧池上部,三相分离器的溢流口接一级生物 接触氧化池的底部, 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接至一级沉淀池的中部, 一级沉淀池的出 水口接至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底部,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接至二级沉淀池的中部, 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经三通接头接至通往调节池的回流管,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接 至生物炭池上部,生物炭池的达标净水出口接至清水池,清水池外接排水管。潜水泵设于清 水池内,潜水泵的出水口接至生物炭池的底部,生物炭池上部的清洗液出口接至调节池。生 物炭池底部的空气进口与调节池的空气进口接压縮空气气源, 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底部和 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有曝气头。厌氧池、 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底部沉淀污泥出 口分别接污泥泵,污泥泵接污泥池,污泥池内设置潜污泵,潜污泵的出口接至污泥浓縮池顶 部,设于污泥浓縮池底部的浓缩污泥出口经污泥泵接至混凝箱,污泥浓缩池的出口与污泥泵 入口之间设管道接至絮凝剂箱的底部,污泥泵的出口接混凝箱,混凝箱的出口接至压力过滤 器,污泥浓縮池的上清液出口接至调节池,污泥泵的出口还接至厌氧池底部。厌氧池可设有流水脉冲器、三相分离器、污泥回流口、污泥排出口、布水器、活性污泥、 弹性填料、支架、挂架和池体,流水脉冲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池体上,三相分离器设于池体内 上部并与池体连成一体,弹性填料接在挂架上,挂架与池体固定。三相分离器可设有排气管、滑泥板、筋板孔、封头板、筋板、吊筋、池体、出水管、吊 架和出水堰,出水堰为一两端封闭的槽体,开口朝上,底部设出水管,出水堰由吊架固定在 池体上,由两件滑泥板和两件封头板构成一个气室,其开口朝下,中间设至少两件开有通气 孔的筋板,滑泥板的上顶部设一出气管,槽体设有至少4件吊筋,槽体与池体固定。流水脉冲器可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大容器、脉冲水管、小容器、沼气出口和固定件, 小容器固设在大容器内,小容器的容器口朝下,小容器内套设一脉冲水管,脉冲水管的出水 设于大容器的底部以下,在大容器的一侧设进水口,在大容器的上部设出气口,在小容器的 顶部与大容器的顶部之间设固定件。生物接触氧化池可设有进水口、进气口、布气管、曝气头、弹性填料、挂架、出水口和池体,布气管设于池底,曝气头装于布气管上,弹性填料悬吊在挂架上,挂架装在池体上,沉淀池可设有进水口、斜管蜂窝状填料、支架、出水口、池体和污泥出口,斜管蜂窝状 填料放置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池体上,池体下部的内壁为坡状。生物炭池可设有2个进水口、 2个出水口、出水堰、池体、活性炭、卵石、过流支板、 进气口和布气管,出水堰为两端封闭的槽体,开口朝上,两侧设锯齿状,出水堰与池体固定 为一体,活性炭、卵石放置在过流支板上,过流支板固定在池体上,布气管置于池底,压縮 空气接进气口,进气口通布气管,池的下部的进水口接入反冲水,池的上部的进水口接沉淀 池的出水管,池的下部的出水口接清水池的入水口,池的上部的出水口接至中和池。工作时,生产废水由排水管流入污水处理站,首先经格栅去除大块杂物后进入集水井, 通过浮油吸收机收集浮油。废水由集水井中的提升泵经管道抽入中和调节池。废水需在此加 碱调节pH值,均质均量,使污水调节均匀,在中和调节池内进行预曝气,然后由中和调节 池提升泵经流水脉冲器以脉冲进水的方式进入UASB厌氧池底部。在UASB厌氧池中,利用 厌氧菌的酸化、水解作用,将废水中的高分子有机污染物(如对苯二甲酸、乙醛、乙二醇等) 断链分解为有机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利于后续的好氧生化降解。聚酯污水中的纺丝油 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同理,表面活性剂的发泡基团也相应地受到破坏,也能起到抑制接触 氧化池内因鼓风曝气而产生大量泡沫的作用。厌氧池出水自流进入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水 中各种有机污染物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被转化为C02、 H20等无害的物质,从而 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再经一级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 一级生物 接触氧化池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及其它悬浮物在此沉淀并收集在沉淀池污泥斗中。 一级沉淀 池出水自流进入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被转化为C02、 H20等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 再经二级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及其它悬浮物在此 沉淀并收集在沉淀池污泥斗中。二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化纤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格栅、集水井、浮油吸收机、调节池、厌氧池、三相分离器、流水脉冲器、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一级沉淀池、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生物炭池、清水池、潜水泵、污泥池、潜污泵、污泥浓缩池、加药箱、絮凝剂箱、混凝箱、压力过滤器、污泥泵、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流量计、碱液罐、阀门和管道;格栅设于集水井进口,浮油吸收机设于集水井内,第一提升泵设于调节池底部,第一提升泵的出水口与流水脉冲器连通,在第一提升泵与流水脉冲器之间设流量计,流水脉冲器的脉冲水流出口接至厌氧池的底部,第二提升泵设于集水井底部,第二提升泵的出水口与调节池连通,在第二提升泵与调节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碱液罐;三相分离器设于厌氧池上部,三相分离器的溢流口接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底部,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接至一级沉淀池的中部,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接至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底部,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接至二级沉淀池的中部,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经三通接头接至通往调节池的回流管,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接至生物炭池上部,生物炭池的达标净水出口接至清水池,清水池外接排水管;潜水泵设于清水池内,潜水泵的出水口接至生物炭池的底部,生物炭池上部的清洗液出口接至调节池;生物炭池底部的空气进口与调节池的空气进口接压缩空气气源,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底部和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有曝气头;厌氧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底部沉淀污泥出口分别接污泥泵,污泥泵接污泥池,污泥池内设置潜污泵,潜污泵的出口接至污泥浓缩池顶部,设于污泥浓缩池底部的浓缩污泥出口经污泥泵接至混凝箱,污泥浓缩池的出口与污泥泵入口之间设管道接至絮凝剂箱的底部,污泥泵的出口接混凝箱,混凝箱的出口接至压力过滤器,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出口接至调节池,污泥泵的出口还接至厌氧池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太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