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伯坚专利>正文

一种双流式自动染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201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流式自动染纱机,包括染缸、染液循环管路、喷嘴、提纱辊、喷淋管路、喷淋器、换向器、泵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的染缸为长方体,所述的提纱辊有若干根,上下分布的方式横跨在染缸内侧,所述的染液循环管路穿插于染缸内外侧,所述喷淋器设置在染液循环回路上,所述的喷嘴、喷淋管路设置于染液循环回路上方,所述的泵安装在染缸外侧,接入染液循环回路作为动力源,所述的换向器设置于泵处,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和检测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统的手控式单向染纱改进为自动控制式双流染纱,在降低人工工作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以及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流式自动染纱机。
技术介绍
目前,纺织工业企业中使用的染液控制全是靠人工目测,要专人控制,染液液面高度到一定位置要人工关掉,不足的话要拧开阀门,这样大大增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染出的布有色差,所以,设计一台拥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印染厂染色机的是目前各大企业所渴望的。而当前的低浴比染纱机,当要进行染色时,泵将会对染液进行加压,让染液流入染纱缸内对筒纱进行染色,透过导流斗的转向变化,再借由导流斗所选择的正向对应口或逆向对应口为输出,以将染纱缸的染液转化为染液循环流,对染缸内筒纱进行反复着色,使筒纱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染色效果。而当泵于运作时,所输出的染液有一定的流量及压力,要保证染液以相对稳定的速率送泵中输出到染液循环回路和染缸中时,则泵须以80%~100%的输出方式进行动作,才能使染液输送至每个提纱辊的顶端处进行喷射,也就是说,染液的量及输送压力须足够才能使染液对筒纱进行染色。而当前
技术介绍
下,泵必须以高负载状态下才能对提纱辊的染纱进行染液喷射,进而产生高耗电问题及浪费染液资源等问题。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解决
技术介绍
下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流式自动染纱机,包括染缸(1)、染液循环管路(2)、喷嘴(3)、提纱辊(4)、喷淋管路(5)、喷淋器(6)、换向器(7)、泵(8)和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缸(1)为长方体,所述的提纱辊(4)有若干根,上下分布的方式横跨在染缸(1)内侧,所述的染液循环管路(2)穿插于染缸(1)内外侧,所述喷淋器(6)设置在染液循环管路(2)上,所述的喷嘴(3)、喷淋管路(5)设置于染液循环管路(2)上方,所述的泵(8)安装在染缸(1)外侧,接入染液循环管路(2)作为动力源,所述的换向器(7)设置于泵(8)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流式自动染纱机,包括染缸(1)、染液循环管路(2)、喷嘴(3)、提纱辊(4)、喷淋管路(5)、喷淋器(6)、换向器(7)、泵(8)和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缸(1)为长方体,所述的提纱辊(4)有若干根,上下分布的方式横跨在染缸(1)内侧,所述的染液循环管路(2)穿插于染缸(1)内外侧,所述喷淋器(6)设置在染液循环管路(2)上,所述的喷嘴(3)、喷淋管路(5)设置于染液循环管路(2)上方,所述的泵(8)安装在染缸(1)外侧,接入染液循环管路(2)作为动力源,所述的换向器(7)设置于泵(8)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流式自动染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液循环管路(2)有两条,任意一条管路都分为上方管路(21)以及下方管路(22),所述的上方管路(21)横跨于染缸上方,所述的下方管路(22)穿插于染缸内外两侧,任意一条管路的穿插路线一致,且按照如下特征穿插:将染缸按照长度等分为3个区块,染液循环管路(2)从第一个区块中部引出染缸,然后从第一个区块与第二个区块连接处导入染缸,并通过染缸底部延伸到上方管路(21)并联结;染液循环管路(2)从第二个区块中部引出染缸,然后从第二个区块与第三个区块之间导入染缸,并通过染缸底部延伸到上方管路(21)并联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流式自动染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方管路(21)通过下方管路(22)的联结以及联结处两侧的钢筋支持,并且上方管路(21)与下方管路(22)联结点前方10cm处设置有喷淋器(6),所述的上方管路(21)上方设置有喷淋管路(5),所述的喷淋管路(5)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伯坚
申请(专利权)人:严伯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