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其包括半导体制冷管以及控制器;半导体制冷管包括左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左半导体制冷片与右半导体制冷片通过铰链铰接;左半导体制冷片或者右半导体制冷片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左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均为不透明的半导体制冷片制成;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以及程序控温器;左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温度有效地控制为所需的温度;可以有效减少流式细胞检测过程中免疫荧光淬灭,并且重量轻、体积小、无震动、无噪音;可以不影响流式细胞仪的上样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现代生物学技术,用于对悬浮于流体中的微小颗粒(包括细胞)进行分析和分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医学检测。流式细胞术需要使用到流式细胞仪以及鞘液;其原理是每个悬浮颗粒被高速鞘液流带动,通过激光光束时会按某种方式把光散射,同时所带有的荧光化合物被激发并发射出频率低于激发光的荧光。这些散射光和荧光的组合数据被检测器记录,就能够推算出每个颗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进行流式细胞分析时,如果流式样品管的温度不可控,会造成细胞功能检测数据的波动以及不稳定(得到的数据往往具有比较大的CV值);在一些要求比较严格的实验中,细胞检测数据的波动以及不稳定甚至会得出误导性的结果。或者,如果流式样品管的温度不可控造成细胞功能不稳定,会导致无法区各分组间可能存在的细小功能差别、以及同一样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比如,针对免疫细胞响应外界刺激产生的细胞内钙流的测定,是一个针对时间轴的荧光变化的动态测定;严格地控制温度,对实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再如使用二氢罗丹明(DHR)荧光染料来测定细胞内氧自由基(ROS),需要样品在低温状态下加入荧光染料,然后迅速升温至37度的控恒温反应体系下加入刺激剂,在保持恒温的条件下收集不同的时间段的信号,以获取更准确、更丰富的细胞内呼吸爆发的数据;所以,类似的实验不仅要求恒温,而且要求样品在实时上机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地调整温度。另外一个例子是利用AnnexinV方法检测细胞膜破损外翻的细胞凋亡测定实验,要求样品尽量地保持4度低温的稳定状态。现阶段,进行流式细胞分析时使用的流式检测管一般位于常温环境,温度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可以将温度有效地控制为所需的恒定温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即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对流式检测管制冷或者加热,在控制器的配合下,将温度有效地控制为所需的温度。本技术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其包括半导体制冷管以及控制器;半导体制冷管包括左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左半导体制冷片与右半导体制冷片通过铰链铰接;左半导体制冷片或者右半导体制冷片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左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均为不透明的半导体制冷片制成;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以及程序控温器;左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左半导体制冷片的末端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的末端均设置有磁块。可以使左半导体制冷片与右半导体制冷片紧密闭合成环,达到左半导体制冷片的内壁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的内壁与流式检测管紧密贴合的目的,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控制温度为所需的值。进一步地,左半导体制冷片或者右半导体制冷片还设置有纵向贯穿的观察窗。从观察窗可以有效地观察流式检测管内样品的剩余量进一步地,控制器还包括显示屏。进一步地,程序控温器为PID控温器。通过显示屏可以看到程序控温器的相关详细;比如当前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通过程序控温器设定的保温时间等,比较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将温度有效地控制为所需的恒定温度;2、可以在样品实时上机的情况下根据实验要求随时改变温度;3、可以有效减少流式细胞检测过程中免疫荧光淬灭,并且重量轻、体积小、无震动、无噪音;4、可以不影响流式细胞仪的上样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的原理简图。图2是本技术中半导体制冷管使用时俯视的简图。半导体制冷管1;左半导体制冷片11;右半导体制冷片12;铰链13;磁块14;观察窗15;控制器2;电源模块21;程序控温器22;温度传感器23;显示屏24;流式检测管3;上样针4;样品5。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为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其包括半导体制冷管1以及控制器2。半导体制冷管1包括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左半导体制冷片11与右半导体制冷片12通过铰链13铰接;左半导体制冷片11或者右半导体制冷片12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3。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均为不透明的半导体制冷片制成。控制器2包括电源模块21以及程序控温器22。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均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3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本技术中的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准备使用时,流式检测管3内装入样品5后,将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合围在流式检测管3的外壁,然后将流式细胞仪的上样针4插入样品5,准备即完成。根据实验需求,通过程序控温器22设定温度(当温度传感器23测量的温度高于程序控温器22设定的温度时,程序控温器22驱动电源模块21向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供电,使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制冷冷却流式检测管3,直至温度传感器23测量的温度等于程序控温器22设定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23测量的温度低于程序控温器22设定的温度时,程序控温器22驱动电源模块21向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供电,使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制热来加热流式检测管3,直至温度传感器23测量的温度等于程序控温器22设定的温度),等待一段时间后,流式检测管3的温度稳定为设定温度后,即可开启流式细胞仪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通过程序控温器22不仅可以使样品5保持恒温,还可以实现变温;譬如通过设定程序控温器22的程序来实现保持36摄氏度10分钟后自动变温为4摄氏度。由上述可以看出,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既可以制冷又可以制热,与配合控制器2可以将温度有效地控制为所需的温度。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均为不透明的半导体制冷片制成,可以有效减少流式细胞检测过程中免疫荧光淬灭,并且重量轻、体积小、无震动、无噪音。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可以合围在流式检测管3的外壁,上样时不需要将上样针4从流式检测管3拔出,从而可以不影响流式细胞仪的上样操作。左半导体制冷片11的末端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的末端均设置有磁块14。左半导体制冷片11的磁块14与右半导体制冷片12的磁块14相互吸引,可以使左半导体制冷片11与右半导体制冷片12紧密闭合成环,达到左半导体制冷片11的内壁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的内壁与流式检测管3紧密贴合的目的,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控制温度为所需的值。左半导体制冷片11或者右半导体制冷片12还可以设置有纵向贯穿的观察窗15。从观察窗15可以有效地观察流式检测管3内样品5的剩余量.控制器2还可以包括显示屏24。通过显示屏24可以看到程序控温器22的相关信息;比如当前温度传感器23测量的温度,通过程序控温器22设定的保温时间等,比较方便。程序控温器22可以为PID控温器。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可以将温度有效地控制为所需的温度;可以有效减少流式细胞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制冷管(1)以及控制器(2);半导体制冷管(1)包括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左半导体制冷片(11)与右半导体制冷片(12)通过铰链(13)铰接;左半导体制冷片(11)或者右半导体制冷片(12)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3);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均为不透明的半导体制冷片制成;控制器(2)包括电源模块(21)以及程序控温器(22);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均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3)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式细胞检测管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制冷管(1)以及控制器(2);半导体制冷管(1)包括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左半导体制冷片(11)与右半导体制冷片(12)通过铰链(13)铰接;左半导体制冷片(11)或者右半导体制冷片(12)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3);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均为不透明的半导体制冷片制成;控制器(2)包括电源模块(21)以及程序控温器(22);左半导体制冷片(11)以及右半导体制冷片(12)均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3)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晋鹏,江朝阳,刘盼,王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藤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