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339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9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包括、砂轮保护壳、砂轮、前套、轴承、垫片、垫圈、转子、叶片、外壳主体、减震握套、气缸、后轴承座、R2轴承、三通气垫、大O型环、后进气轴、小O型环、开关、消音片、风管束子、高压包纱管、消音管、快速接头和弹簧;该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设置了减震握套,缓解了使用者在较长时间使用时带来的手部酸痛;所述砂轮外侧设置有砂轮保护壳,能有效防止砂轮打磨时因为失误或者砂轮直径与管道内径接近,导致不需要打磨的部位被打磨到,造成产品整体质量降低;打磨机快速接头处设置的弹簧将外接的气管包裹,避免在打磨时因为拖拽或者与砂轮接触造成的外接气管的漏气现象的发生,保证打磨机能更稳定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磨机,具体为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属于打磨机应用

技术介绍
打磨机作为一种常见的打磨工具,应用范围极广,主要用途有木材加工,钢板、钢管加工、以及工艺品等方面,而不同用途的打磨机构造、外形工作原理也不同,比如打磨木材的打磨机一般为电动的打磨机,而打磨钢管内径的打磨机有气动打磨机,目前市场上的打磨机仍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一般的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在打磨时常常会因为失误或者钢管内径与砂轮直径太接近导致不需要打磨处被砂轮擦出划痕,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操作时,因为打磨机对手臂有一个反作用力,持续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手臂酸痛的现象;而且一般外接电线或者气管因为经常拖拽或者摩擦,导致其损坏,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包括砂轮、外壳主体和后进气轴,所述砂轮一侧设置砂轮保护壳;所述砂轮一端设置前套;所述前套一端设置轴承,且轴承有两,个设置在所述前套内腔;所述轴承一端设置垫片,且垫片一侧设置垫圈;所述垫圈一侧设置转子,且转子一端连接叶片;所述外壳主体外壁覆盖减震握套,且减震握套内壁与所述外壳主体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外壳主体内腔依次设置气缸、后轴承座、R2轴承、三通气垫和大O型环,且所述气缸、后轴承座、R2轴承、三通气垫和大O型环同一轴线;所述外壳主体一端连接所述后进气轴,且后进气轴一端设置小O型环,且小O型环外侧设置所述大O型环;所述后进气轴一端设置开关,且开关包裹在所述后进气轴一端;所述开关一端设置消音片,且消音片一端设置风管束子;所述风管束子一端连接消音管,且消音管内腔设置高压包纱管;所述消音管一端设置快速接头,且快速接头与所述消音管之间设置风管束子;所述快速接头一端连接弹簧。优选的,所述叶片是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叶片,且叶片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腔。优选的,所述高压包纱管一端连接后进气轴,一端连接快速接头。优选的,所述所述气缸表面均匀分布着许多圆孔。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一端外径不变,一端外径逐渐减小逐渐,且所述外壳主体内径不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设置了减震握套,大大减小了打磨机使用时的反作用力和振动带来的对手部的冲击力,缓解了使用者在较长时间使用时带来的手部酸痛;所述砂轮外侧设置有砂轮保护壳,能有效防止砂轮打磨时因为失误或者砂轮直径与管道内径接近,导致不需要打磨的部位被打磨到,造成产品整体质量降低,因此提高了产品品质;打磨机快速接头处设置的弹簧将外接的气管包裹,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在打磨时因为拖拽或者与砂轮接触造成的外接气管的漏气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打磨机能更稳定的工作,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砂轮保护壳,2、砂轮,3、前套,4、轴承,5、垫片,6、垫圈,7、转子,8、叶片,9、外壳主体,10、减震握套,11、气缸,12、后轴承座,13、R2轴承,14、三通气垫,15、大O型环,16、后进气轴,17、小O型环,18、开关,19、消音片,20、风管束子,21、高压包纱管,22、消音管,23、快速接头,2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包括砂轮2、外壳主体9和后进气轴16,所述砂轮2一侧设置砂轮保护壳1;所述砂轮2一端设置前套3;所述前套3一端设置轴承4,且轴承4有两,个设置在所述前套3内腔;所述轴承4一端设置垫片5,且垫片5一侧设置垫圈6;所述垫圈6一侧设置转子7,且转子7一端连接叶片8;所述外壳主体9外壁覆盖减震握套10,且减震握套10内壁与所述外壳主体9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外壳主体9内腔依次设置气缸11、后轴承座12、R2轴承13、三通气垫14和大O型环15,且所述气缸11、后轴承座12、R2轴承13、三通气垫14和大O型环15同一轴线;所述外壳主体9一端连接所述后进气轴16,且后进气轴16一端设置小O型环17,且小O型环17外侧设置所述大O型环15;所述后进气轴16一端设置开关18,且开关18包裹在所述后进气轴16一端;所述开关18一端设置消音片19,且消音片19一端设置风管束子20;所述风管束子20一端连接消音管22,且消音管22内腔设置高压包纱管21;所述消音管22一端设置快速接头23,且快速接头23与所述消音管22之间设置风管束子20;所述快速接头23一端连接弹簧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叶片8是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叶片8,且叶片8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9内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高压包纱管21一端连接后进气轴16,一端连接快速接头23,保证了所述后进气轴16与所述快速接头23气体连接稳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所述气缸11表面均匀分布着许多圆孔,保证了气体顺利的从所述气缸11排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外壳主体9一端外径不变,一端外径逐渐减小逐渐,且所述外壳主体9内径不变,保证了所述外壳主体9与所述前套3紧密固定。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打开开关18使打磨机启动,且高压气体进入快速接头23进而进入高压包纱管21,然后进入后进气轴16,高压气体带动R2轴承13运作,然后气体进入气缸,然后带动转子7的高速转动,转子7转动后带动轴承4转动,然后轴承4又带动前套3,前套3进而带动砂轮2高速旋转,高压气体作用下转子7持续转动,带动砂轮2持续的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包括砂轮(2)、外壳主体(9)和后进气轴(16),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2)一侧设置砂轮保护壳(1);所述砂轮(2)一端设置前套(3);所述前套(3)一端设置轴承(4),且轴承(4)有两,个设置在所述前套(3)内腔;所述轴承(4)一端设置垫片(5),且垫片(5)一侧设置垫圈(6);所述垫圈(6)一侧设置转子(7),且转子(7)一端连接叶片(8);所述外壳主体(9)外壁覆盖减震握套(10),且减震握套(10)内壁与所述外壳主体(9)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外壳主体(9)内腔依次设置气缸(11)、后轴承座(12)、R2轴承(13)、三通气垫(14)和大O型环(15),且所述气缸(11)、后轴承座(12)、R2轴承(13)、三通气垫(14)和大O型环(15)同一轴线;所述外壳主体(9)一端连接所述后进气轴(16),且后进气轴(16)一端设置小O型环(17),且小O型环(17)外侧设置所述大O型环(15);所述后进气轴(16)一端设置开关(18),且开关(18)包裹在所述后进气轴(16)一端;所述开关(18)一端设置消音片(19),且消音片(19)一端设置风管束子(20);所述风管束子(20)一端连接消音管(22),且消音管(22)内腔设置高压包纱管(21);所述消音管(22)一端设置快速接头(23),且快速接头(23)与所述消音管(22)之间设置风管束子(20);所述快速接头(23)一端连接弹簧(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钢管内径打磨机,包括砂轮(2)、外壳主体(9)和后进气轴(16),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2)一侧设置砂轮保护壳(1);所述砂轮(2)一端设置前套(3);所述前套(3)一端设置轴承(4),且轴承(4)有两,个设置在所述前套(3)内腔;所述轴承(4)一端设置垫片(5),且垫片(5)一侧设置垫圈(6);所述垫圈(6)一侧设置转子(7),且转子(7)一端连接叶片(8);所述外壳主体(9)外壁覆盖减震握套(10),且减震握套(10)内壁与所述外壳主体(9)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外壳主体(9)内腔依次设置气缸(11)、后轴承座(12)、R2轴承(13)、三通气垫(14)和大O型环(15),且所述气缸(11)、后轴承座(12)、R2轴承(13)、三通气垫(14)和大O型环(15)同一轴线;所述外壳主体(9)一端连接所述后进气轴(16),且后进气轴(16)一端设置小O型环(17),且小O型环(17)外侧设置所述大O型环(15);所述后进气轴(16)一端设置开关(18),且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军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隆达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