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252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置在配电箱外壳上的表层容易受到外力撞击,且受到撞击时容易被破坏,进而导致绝缘效果大大降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100‑120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25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2‑20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5‑22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5‑18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3‑5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1‑1重量份的氧化铝;0.5‑0.8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1.8‑2.6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1.8‑2.6重量份的含氢硅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绝缘性好、粘接性能优异、散热性能佳、耐高温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层,具体涉及的是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
技术介绍
配电柜是一种电气设备,配电柜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配电柜内的部件主要有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操作机构、互感器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等组成。配电柜的分类方法很多,如通过断路器安装方式可以分为移开式配电柜和固定式配电柜;或按照柜体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敞开式配电柜、金属封闭配电柜、和金属封闭铠装式配电柜;根据电压等级不同又可分为高压配电柜,中压配电柜和低压配电柜等。主要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石油化工、冶金轧钢、轻工纺织、厂矿企业和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等各种不同场合。而现有配电箱未来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强度,大都采用金属材质构成,然后再表面涂覆一层绝缘层,进而使其满足配电箱的要求。但现有绝缘层大都设置在配电箱表层,达到防锈、防水、绝缘的效果,但设置在配电箱外壳上的表层容易受到外力撞击,且受到撞击时容易被破坏,进而导致绝缘效果大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在配电箱外壳上的表层容易受到外力撞击,且受到撞击时容易被破坏,进而导致绝缘效果大大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为解决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包括:100-120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25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2-20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5-22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5-18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3-5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1-1重量份的氧化铝;0.5-0.8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1.8-2.6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1.8-2.6重量份的含氢硅油。通过本专利技术组成成分的组合和配比,能实现极好的绝缘性能,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延展性极高,当附着在配电柜的金属壳体上时,尽管金属壳体弯折180度后,依然没有出现裂口,极大地保证了配电箱外壳上的表层受到外力撞击时的绝缘效果;同时,通过本专利技术组分和配比的优化,还能更好地吸收配电柜内热气,进而更好的通过金属外壳散发到空气中,降低配电柜内温度;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粘附性能极高,耐温性能好,当本专利技术固定在金属壳体表层后,极其不易脱落。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包括:110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3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8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5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7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5重量份的氧化铝;0.7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1.9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2.1重量份的含氢硅油。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包括:115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5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2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6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6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5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9重量份的氧化铝;0.6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2.6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1.8重量份的含氢硅油。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包括:105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23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22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5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3重量份的氧化铝;0.8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2.2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2.5重量份的含氢硅油。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通过本专利技术组成成分的组合和配比,能实现极好的绝缘性能,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延展性极高,当附着在配电柜的金属壳体上时,尽管金属壳体弯折180度后,依然没有出现裂口,极大地保证了配电箱外壳上的表层受到外力撞击时的绝缘效果;2、通过本专利技术组分和配比的优化,还能更好地吸收配电柜内热气,进而更好的通过金属外壳散发到空气中,降低配电柜内温度;3、本专利技术的粘附性能极高,耐温性能好,当本专利技术固定在金属壳体表层后,极其不易脱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包括:110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3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8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5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7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5重量份的氧化铝;0.7重量份的氧化苯甲酰;1.9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2.1重量份的含氢硅油。本实施例中该防护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脂环族环氧树脂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获得熔融混合液;步骤二、保持熔融混合液的熔融状态,并将气相白炭黑、氧化铝、氧化苯甲酰加入混合液中,在5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搅拌时间大于1h;步骤三、搅拌完成后,调整搅拌速度至1000-1200r/min,顺次加入四氢呋喃、间苯二甲胺、多丁酮肟基硅烷、含氢硅油;本步骤中当前一种物质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后一种物质;当物质添加完成后,将搅拌速度调整至500-600r/min,搅拌时间为10-15min制成涂覆液;步骤四、将涂覆液涂覆到配电箱壳体的内侧表面上,涂覆厚度为3mm,放入120-150℃固化后即可。对本实施例制成的成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采用GB/T11211-2009的试验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制成的涂覆液与配电箱壳体之间粘合强度进行检测,检测出本实施例中该涂覆液与配电箱壳体之间的粘合强度为124Mpa。同时,还检测固化后成品的耐温性能,本实施例的成品耐温性能达到120℃以上,符合配电箱要求。并对导电率进行检测,该固化后的涂覆液导电率为8.3×1015Ω·m。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各组分含量不同,具体组分设置如下:115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5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2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6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6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5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9重量份的氧化铝;0.6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2.6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1.8重量份的含氢硅油。本实施例中该涂覆液与配电箱壳体之间的粘合强度为109Mpa。本实施例的成品耐温性能达到120℃以上。本实施例中该固化后的涂覆液导电率为6.1×1015Ω·m。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各组分含量不同,具体组分设置如下:105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23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22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5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3重量份的氧化铝;0.8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2.2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2.5重量份的含氢硅油。本实施例中该涂覆液与配电箱壳体之间的粘合强度为138Mpa。本实施例的成品耐温性能达到120℃以上。本实施例中该固化后的涂覆液导电率为7.5×1015Ω·m。实施例4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3的对照实施例,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各组分含量不同,具体组分设置如下:125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8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0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3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3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5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1重量份的氧化铝;0.8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2.6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2.6重量份的含氢硅油。本实施例中该涂覆液与配电箱壳体之间的粘合强度为72Mpa。本实施例的成品耐温性能达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其特征在于,包括:100‑120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25 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2‑20 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5‑22 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5‑18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3‑5 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1‑1 重量份的氧化铝;0.5‑0.8 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1.8‑2.6 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1.8‑2.6 重量份的含氢硅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其特征在于,包括:100-120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25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2-20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5-22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5-18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3-5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1-1重量份的氧化铝;0.5-0.8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1.8-2.6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1.8-2.6重量份的含氢硅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配电箱内侧的防护层,其特征在于,包括:110重量份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3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18重量份的脂环族环氧树脂;15重量份的间苯二甲胺;17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0.5重量份的氧化铝;0.7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1.9重量份的多丁酮肟基硅烷;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逢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行之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