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钛餐的低成本钛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总要使用餐盘。对市面上的餐盘材料大致为铝、铁、不锈钢。铝在遇酸、碱,盐、卤都易溶解,铝溶解在食物中进入人体后能破坏人体中负责细胞能量转换的三磷酸腺苷,从而防碍人体细胞的能量转换过程。铁容易生锈铁锈在与空气中的氧原子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氧化铁,人体吸收了过多的氧化铁对人体的肝脏会造成很大的的损害。不锈钢在常态下是稳定的,不会对健康有任何危害,但是如果长时间和盐类(含盐食品接触)而不及时清洗干净,会产生六价铬,这个是有毒的。然而Ti-1.0Al-1.0Fe钛合金是进近α型钛合金,拥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完全无毒、无害、无过敏,遇到酸、碱,盐、卤以及高温时无重金属物析出。其表面经阳极氧化处理后,形成的氧化膜有抑菌性能,因此既是非常理想的餐盘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铝、铁、不锈钢等材料用来制作餐盘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钛餐盘的低成本钛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钛餐盘的低成本钛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钛合金板材的组成成分质量百分含量:AL为0.5%~1.5%,Fe为0.5%~1.5%,O为0.10%~0.20%,C<0.02,N<0.008,H<0.0015;余量为T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钛餐盘的低成本钛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钛合金板材的组成成分质量百分含量:AL为0.5%~1.5%,Fe为0.5%~1.5%,O为0.10%~0.20%,C<0.02,N<0.008,H<0.0015;余量为Ti。2.一种应用于钛餐盘的低成本钛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1.0t真空自耗电弧炉进行钛锭熔炼;所述钛合金铸锭的截面为直径为380mm;所述钛合金铸锭是由真空自耗电弧炉进行2次熔炼制得,1次熔炼电流控制在4500~5500A,熔炼电压控制在37.5V,真空度控制在0.1~1.2MPa;2次熔炼电流控制在6500~7500A,熔炼电压控制在37.5V,真空度控制在0.1~1.0MPa;步骤二:采用3t电液锤将步骤一中车光后的钛合金铸锭进行开坯锻造,空冷后得到板坯;所述开坯锻造采用轴向拔长的锻造方式,共分2~3火次完成,每火次开坯锻造的始锻温度均在950℃~1000℃,终锻温度≥820℃,每火次开坯锻造的锻造比均为1.0~1.2;所述开坯锻造的总锻造比为2.0~3.6;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所述板坯根据轧机轧辊宽度进行锯切下料;切料时要注意,金属切削液一定要加大,以防止锯条过热降低锯条使用寿命;压下量控制在0.15~2.0毫米/分钟,以防止压下量过大造成锯条打齿;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带锯下料后的板坯用刨床将表面氧化皮去除,保证板坯单边刨下量在2~4mm,再用侧铣床铣侧边保证单边铣下量在4~6mm并且要倒直角C5,如果局部有微裂纹可以用角磨处理;步骤五:将刨面,倒直角后的板坯用4辊可逆轧机进行热轧开坯;加热温度为890℃~920℃,保温时间1.5h;轧制道次排序,1~5道次时总变形量控制在1.5~2.5;5~10道次时变形量控制在2.0~3.0;11~15道次时变形量控制在0.5~1.5;步骤六:将热轧开坯后带氧化皮的板材进行打磨处理并下料。将下料后的板坯进行真空去应力退火处理,加热温度750℃~800℃,保温时间1~1.5h,真空度在1.2~1.5Mpa;步骤七:用双主动轧机将真空退火后的板材进行冷轧出成品;轧制道次排序,1~5道次时变形量控制在1.5~2.5;5~10道次时变形量控制在2.0~3.0;11~15道次时变形量控制在1.5~2.5;16~20道次时变形量控制在1.0~1.5;21~25道次时变形量控制在0.2~0.3;将冷轧出板坯用剪板机进行切舌头,成品下料;将下料后的成品板进行碱酸洗处理,碱液浓度为45%,碱液温度为85℃,浸泡时间45分钟;酸液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张斌,高岭昕,王永伟,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泰恒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