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544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其膜分离组件为一独立的膜分离池,该膜分离池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曝气管、出水管和进水管;其生物反应器由三个独立且相互水力贯通的单元池构成,各单元池内均设置有曝气扩散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单元池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控制阀与该反应器外部的污水进水管连接,通过出水管和出水控制阀与膜分离池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单元池与膜分离池之间分别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物反应区不需要污泥回流系统,减少了投资,降低了能耗;在膜分离区内不用维持很高的污泥浓度,降低了膜的过滤阻力,能够维持较高的膜通量,减少了能量消耗;对膜组件的清洗、检修和更换都很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水处理新技术,是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成功地应用于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一般由膜分离组件及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根据膜组件设置的位置,主要分为分置式和淹没式两种。分置式一般是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分开设置,生物反应器的混合液经泵增压后进入膜组件,在压力的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液体透过膜,成为系统的处理水,被膜截留的物质随浓缩液回流到生物反应器内。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虽然有运行维护检修方便等特点,但也存在着为维持膜通量而需要很高的液体流速,能耗较高的缺点。淹没式的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是将膜组件置入生物反应器内,经过膜得到过滤液,悬浮物及活性污泥等物质被截留载生物反应器内。目前的该类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膜组件置于曝气池内,膜组件检修更换不便,当污泥浓度过高时使膜的过滤通量降低,阻力增大,增加了能耗,运行管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能耗低、检修管理方便的膜生物反应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它主要包括膜分离组件和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分离组件为一独立的膜分离池,该膜分离池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曝气管、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的生物反应器由三个独立且相互水力贯通的单元池构成,各单元池内均设置有曝气扩散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单元池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控制阀与该反应器外部的污水进水管连接,通过出水管和出水控制阀与膜分离池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单元池与膜分离池之间分别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的膜分离池中的出水管与膜组件中的膜内孔相连。所述的膜分离池中的曝气管位于膜组件的下方。所述的第三单元池位于第一、第二单元池之间。所述的膜组件是微滤膜或超滤膜。所述的曝气扩散装置是潜水式曝气机或表面曝气机或微孔曝气装置等。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是微孔曝气器或微孔曝气管。本技术是结合了分置式和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而构成的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生物反应器由三个独立且相互水力贯通的单元池构成,各单元池内均设置有曝气扩散装置,第一、第二单元池具有双重功能,既可做曝气池,也可做沉淀池,第三单元池始终做曝气池使用,使生物反应区不需要污泥回流系统,减少了投资,降低了能耗。(2)由于进入膜分离区内的污水是经过生物处理沉淀后的出水,所以在膜分离区内不用维持很高的污泥浓度,降低了膜的过滤阻力,能够维持较高的膜通量,减少了能量消耗。(3)由于膜组件集中放置在膜分离区内,因此对膜组件的清洗、检修和更换都很方便。(4)出水优质稳定,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适用于不同水源,耐冲击负荷能力强。(5)采用组合式模块结构,布置紧凑,容易实现高水平的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所示结构是本技术的其中一个优选结构,它是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主要包括膜分离组件和生物反应器,所述的膜分离组件为一独立的膜分离池4,该膜分离池4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5、膜分离池曝气管12、膜分离池出水管13和膜分离池进水管18;所述的生物反应器由三个独立且相互水力贯通的单元池构成,各单元池内均设置有曝气扩散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单元池1、2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单元池进水管19、20和第一、第二单元池进水控制阀6、7与该反应器外部的污水进水管17连接,通过第一、第二单元池出水管21、22和第一、第二单元池出水控制阀8、9与膜分离池进水管18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单元池1、2与膜分离池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单元池污泥回流泵10、11。所述的膜分离池4中的膜分离池出水管13与膜组件5中的膜内孔相连,膜分离池4中的膜分离池曝气管12位于膜组件5的下方。所述的膜组件5是微滤膜或超滤膜。所述的第三单元池3位于第一、第二单元池1、2之间。原污水首先经进水管17通过打开的第一单元池进水控制阀门6进入第一单元池1内,因为该池内在上一个主体运行阶段作为沉淀池运行时积累了大量经过再生、具有较高吸附及活性的污泥,因而可以高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混合液同时自左向右通过始终作为曝气池的第三单元池3,通过其内设置的第三单元池曝气装置15,为混合液中有机物的降解提供充足的氧气,有机物得到进一步降解,同时在推流过程中,第一单元池内污泥进入第三单元池3,再进入第二单元池2内,使污泥在各池内重新分配,此时混合液进入作为沉淀池的第二单元池2,第二单元池曝气装置16停止工作,进行泥水分离,出水经过打开的第二单元池出水控制阀7进入膜分离池4内,在膜分离池4内使难降解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降解,此时通过设置在膜组件5下方的膜分离池曝气管12的曝气作用,使得附着在膜外壁上的污物被清洗进入原混合液中而不会堵塞滤膜,水分子透过膜成为过滤液通过膜分离池出水管13排出,而活性污泥等污物大于滤膜的孔径而被截留,污泥通过第一单元池污泥回流泵10回到第一单元池1。第一个运行阶段结束后,通过短暂的过渡段,即进入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过程为污水从第二单元池2进入系统,混合液通过第三单元池3进入作为沉淀池的第一单元池1,水流方向相反,操作过程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它主要包括膜分离组件和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分离组件为一独立的膜分离池,该膜分离池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曝气管、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的生物反应器由三个独立且相互水力贯通的单元池构成,各单元池内均设置有曝气扩散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单元池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控制阀与该反应器外部的污水进水管连接,通过出水管和出水控制阀与膜分离池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单元池与膜分离池之间分别设置有污泥回流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分离池中的出水管与膜组件中的膜内孔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膜分离池中的曝气管位于膜组件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单元池位于第一、第二单元池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组件是微滤膜或超滤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扩散装置是潜水式曝气机或表面曝气机或微孔曝气装置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是微孔曝气器或微孔曝气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其膜分离组件为一独立的膜分离池,该膜分离池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曝气管、出水管和进水管;其生物反应器由三个独立且相互水力贯通的单元池构成,各单元池内均设置有曝气扩散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单元池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控制阀与该反应器外部的污水进水管连接,通过出水管和出水控制阀与膜分离池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单元池与膜分离池之间分别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本技术生物反应区不需要污泥回流系统,减少了投资,降低了能耗;在膜分离区内不用维持很高的污泥浓度,降低了膜的过滤阻力,能够维持较高的膜通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它主要包括膜分离组件和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分离组件为一独立的膜分离池,该膜分离池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曝气管、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的生物反应器由三个独立且相互水力贯通的单元池构成,各单元池内均设置有曝气扩散装置,其中第一、第二单元池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控制阀与该反应器外部的污水进水管连接,通过出水管和出水控制阀与膜分离池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单元池与膜分离池之间分别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诺卫环境安全工程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