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417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它包括沿路缘石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的上方设置有带孔盖板,且排水沟设置在路缘石的机动车道侧,所述路缘石上设置有与排水沟相通的排水口,所述路缘石的绿化带侧设置有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和可与市政雨水井连接的溢流井部分,所述渗透式雨水井部分通过倾斜的水泥砂浆碎石层或水泥砂浆砾石层与排水口相连。该系统可将机动车道路面的雨水引流至绿化带中的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当绿化带内的水量较多,绿化带无法承受时,雨水进入设置在绿化带宽度方向的溢流井部分,雨水一部分渗透,一部分沿管道进入市政雨水井排走。该系统对雨水有了较为充足的利用,且并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属于市政道路施工

技术介绍
在市政道路排水设施中,传统的雨水排水口将雨水收集后,全部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排走,对雨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且传统雨水排水口相隔间距较大,排水不及时,容易被污染物堵住,致使道路路面积水问题特别严重,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将机动车道路面的雨水引流至绿化带中,且多余部分雨水可渗透补充地下水,对雨水有了较为充足的利用,且并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包括沿路缘石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的上方设置有带孔盖板,且排水沟设置在路缘石的机动车道侧,所述路缘石上设置有与排水沟相通的排水口,所述路缘石的下沉式绿化带侧设置有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和可与市政雨水井连接的溢流井部分,所述渗透式雨水井部分通过倾斜的水泥砂浆碎石层或水泥砂浆砾石层与排水口相连。上述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包括预埋在土里的雨水井,所述雨水井述的周身均匀开有渗透孔,所述述雨水井的井口安装有截污筐,雨水井的顶部覆盖有篦子。上述雨水井的开孔率为3%,渗透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两渗透孔之间的间距为10cm。上述雨水井为方形,所述雨水井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300mm、高度为1000mm。上述雨水井为PE材质制成的雨水井;所述篦子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300mm。上述溢流井部分包括预埋在土里的井体,所述井体的周身均匀开有渗透孔。上述渗透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两渗透孔之间的间距为10cm。上述井体为方形井体,井体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300mm、高度为1000mm。上述路缘石上相邻排水口之间的间距为15-20m。上述排水沟为U形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为树脂混凝土制成的排水沟,所述盖板为球墨铸铁盖板,所述排水沟的长度为1000mm、宽度为240mm、高度为270mm。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中,沿路缘石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的上方设置有带孔盖板,且排水沟设置在路缘石的机动车道侧,所述路缘石上设置有与排水沟相通的排水口,所述路缘石的绿化带侧设置有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和可与市政雨水井连接的溢流井部分,所述渗透式雨水井部分通过倾斜的水泥砂浆碎石层或水泥砂浆砾石层与排水口相连。该系统可将机动车道路面的雨水引流至绿化带中的渗透式雨水井部分,经过多层次的自然沉降与过滤过程,雨水基本满足绿色植物所需水质的要求,当绿化带内的水量较多,绿化带无法承受时,雨水进入设置在绿化带宽度方向的溢流井部分,雨水一部分渗透,一部分沿管道进入市政雨水井排走。该系统对雨水有了较为充足的利用,且并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是建设海绵城市、解决降雨看海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措施。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渗透式雨水井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溢流井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篦子,2-雨水井,3-水泥砂浆碎石层或水泥砂浆砾石层,4-下沉式绿化带,5-井体,6-连接管,7-路缘石,8-排水沟,9-盖板,10-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如图所示,它包括沿路缘石7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排水沟8,排水沟8纵向并列置于路缘石7的开孔外侧,对道路雨水进行初期过滤沉降,排水沟8的上方设置有带孔盖板9,盖板9的大小可根据路缘石7的开孔情况进行选择,通常排水沟8的长度为1000mm、宽度为240mm、高度为270mm,该排水沟8为U形排水沟,所述排水沟8为树脂混凝土制成的排水沟,所述盖板9为球墨铸铁盖板。所述排水沟8设置在路缘石7的机动车道侧,所述路缘石7上设置有与排水沟8相通的排水口10,路缘石7上相邻排水口10之间的间距为15-20m,所述路缘石7的下沉式绿化带4侧设置有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和可与市政雨水井连接的溢流井部分,所述渗透式雨水井部分通过倾斜的水泥砂浆碎石层或水泥砂浆砾石层3与排水口10相连。其中,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包括预埋在土里的雨水井2,优选雨水井2为方形雨水井,雨水井2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300mm、高度为1000mm,雨水井2为PE材质滚塑一次成型;所述雨水井2的周身均匀开有渗透孔,所述述雨水井2的井口安装有截污筐,拦截雨水中的杂物。雨水井2的顶部覆盖有篦子1,优选篦子1为树脂雨水篦子,雨水井2的开孔率为3%,渗透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两渗透孔之间的间距为10cm,所述篦子1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300mm。渗透式方形雨水井安装时,首先地基夯实,外层包裹一层透水土工布(200g/㎡),其次,周围回填粗砂与碎石,可混合回填,大约20cm厚,最后土壤回填压实,确保井体不会晃动、移位等。所述溢流井部分包括预埋在土里的渗透式井体5,所述井体5的周身均匀开有渗透孔,渗透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两渗透孔之间的间距为10cm,所述井体5为方形井体,井体5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300mm、高度为1000mm。井体5靠近其底部的位置通过De200—De300PE连接管6连接至市政雨水井中,起到溢流导流的作用。机动车道由于面积较大,降雨时产生的雨水较多,在机动车道往两侧路缘石7找坡的前提下,路缘石7开排水口10。雨水首先进入U型排水沟8,对初期雨水中的砂石、枝叶等比重较大的杂质进行自然沉降,然后雨水从排水沟8中溢出,通过路缘石7的排水口10进入下沉式绿化带劲中;路缘石7的内侧布置砂浆碎石等对雨水进行滞留过滤,砂浆碎石需往绿化带内找坡,渗透式方形雨水井2布置在坡形水泥砂浆碎石层或水泥砂浆砾石层3的末端,雨水沿导流方向进入渗透式雨水井2中,使用篦子1以及内部设置的截污筐再次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在雨水井2内渗透至土壤中补充地下水。当下沉式绿化带4内的水量较多,下沉式绿化带4无法承受时,雨水进入设置在下沉式绿化带4宽度方向的溢流井部分的井体5中,一部分雨水渗透,一部分雨水沿连接管6进入市政雨水井排走。该系统可将机动车道路面的雨水引流至下沉式绿化带4中,经过多层次的自然沉降与过滤过程,雨水基本满足绿色植物所需水质的要求,且多余部分雨水可渗透补充地下水,对雨水有了较为充足的利用,且并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是建设海绵城市、解决降雨看海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措施。本技术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沿路缘石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的上方设置有带孔盖板,且排水沟设置在路缘石的机动车道侧,所述路缘石上设置有与排水沟相通的排水口,所述路缘石的下沉式绿化带侧设置有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和可与市政雨水井连接的溢流井部分,所述渗透式雨水井部分通过倾斜的水泥砂浆碎石层或水泥砂浆砾石层与排水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沿路缘石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的上方设置有带孔盖板,且排水沟设置在路缘石的机动车道侧,所述路缘石上设置有与排水沟相通的排水口,所述路缘石的下沉式绿化带侧设置有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和可与市政雨水井连接的溢流井部分,所述渗透式雨水井部分通过倾斜的水泥砂浆碎石层或水泥砂浆砾石层与排水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所述渗透式雨水井部分包括预埋在土里的雨水井,所述雨水井述的周身均匀开有渗透孔,所述雨水井的井口安装有截污筐,雨水井的顶部覆盖有篦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雨水井的开孔率为3%,渗透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两渗透孔之间的间距为10c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雨水井为方形,所述雨水井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300mm、高度为1000mm。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强许晓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融汇管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