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净化污水工艺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355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污水净化工艺和装置,在交替的缺氧和好氧条件下在两个处理区内处理污水,随后将上述处理后的污水在分离区进行好氧处理,最后引入澄清区,净化后的水和污泥排走,至少部分污泥再循环到进人两处理区之一的污水中。(*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污泥生物净化污水的工艺,即把污水交替引入两个处理区与微生物接触,并在交替的缺氧和好氧条件下处理污水,随后上述处理过的水被引入澄清区以分离污泥,至少一部分分离后的污泥再循环并与处理前的污水相混合。英国专利申请说明书号1404565公开了上述形式的处理工艺。该已有技术的工艺能以相对低的能耗有效地去除氮,其氮的去除是靠硝化后的反硝化完成的。好氧条件下进行的硝化包括将以氨形式存在的氮氧化成硝酸根。这种硝化工艺可用下式表示在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是用硝酸根离子作氧化剂来降解有机物的。其降解结果是硝酸根离子还原成以气态释放的游离态氮。反硝化可如下式表示在好氧条件下污水中的有机物也在进行氧化。其反应如下如上所述,当存在有机物时硝化过程能引起有机物的降解,而有机机物又是进行反硝化的前提条件,因此,这是不合适的。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到,上述细菌处理工艺中的细菌用碳来作其还原物,在硝化过程中用CO2作碳源,在其它两个工艺中用污水中所含的含碳物质作碳源。德国专利申请号3427310.7对上述生物净化工艺作了进一步发展,在该工艺中,先在厌氧条件下,使污水在第一处理区与微生物接触,然后,再将污水进入交替的缺氧和好氧处理区,澄清区分离出的污泥再循环到第一处理区。这一工艺除了可有效地去除氮以外,还可以令人满意地去除磷。由于两类细菌的活性,从而能够去除磷,即(a).磷积累细菌,和(b).非磷积累细菌。当污水厌氧处理时,已经积累了多磷酸盐的磷积累细菌吸附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以例如多磷酸丁酸盐(PHB)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些相对富有能量的多磷酸盐被作为一种能量的来源,其结果导致了在厌氧处理区中释放于水体中的正磷酸盐的形成。在随后的污水好氧处理中,积累和水解的悬浮有机物被氧化,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微生物的生长,一部分用于往以多磷酸盐形式存在的磷积累细菌里,从水体中收集正磷酸盐离子。污水应先从缺氧区引入好氧区,然后再引入澄清区,而这会引起澄清池出水中NH3含量相对地高,这一点适用于上述两个已知的工艺。上述已知工艺的实际应用要求保持硝化时间与反硝化时间的比大约为1.67∶1或更高些,以保证在净化后的污水中,NH3的含量处于所希望的低的水平上。这样一个硝化时间与反硝化时间的比,引起了好氧处理区内部氨和氮浓度的剧烈变化,从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这些变化,图1表示一个采用英国专利申请说明书号1404565的工艺的处理装置,运行周期为240分钟后,好氧处理区中氨和硝酸盐的浓度变化,图2表示一个采用西德专利申请号3427310.7的工艺的处理装置,在运行周期为240分钟后,好氧处理区中氨、硝酸盐以及磷酸盐浓度的变化。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到,在对处理区曝气(污水的好氧处理)以进行硝化的同时,有机物也被氧化了,而这种氧化对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没有影响。这种有机物的氧化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因为这可促使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降低,使后续的反硝化由于剩余有机物的含量不足而不能进行。本专利技术基于下述发现,在污水进入澄清区前,将已经交替进行缺氧和好氧处理过的污水,引入一个只进行好氧处理的深度处理区,从而提供了两个处理区在交替的缺氧和好氧处理过程中,以好氧条件处理污水的有限周期。这样做具有几个好处,如增加了原污水中碳的利用率,减少了净化后污水中氨和硝酸盐的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两个处理区中,先将污水交替的进行缺氧和好氧处理,然后再将污水引入只进行好氧处理的附加处理区,最后,再引入澄清区。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反硝化实际上是去除氮的过程,即将硝酸根转化成以气态形式释放的游离态氮(N2)。除氮需要有硝酸根的存在,这就事先要求由最初的硝化过程将以通常形式出现在废水中的氮,如溶解的氨,转化为硝酸盐。若在富氧(好氧)的条件下高度硝化(产生硝酸盐),污水中的有机物也将同时被高度氧化,这样在进行后续的反硝化时就会缺少有机物,这将中断游离态氮的形成和氮的去除。因此,将污水(含有机物)引入同一池中的处理区同时进行硝化是不合适的。由于在交替的缺氧和好氧处理后,使一部分净化后的污水再接受好氧处理,从而可以使硝化过程平稳地进行。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残余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采用上述反硝化工艺能使污水中氨的含量相对低并基本稳定,硝酸根含量稍高但更均匀。可以从图3和图4中明显看出,图3和图4分别表示根据英国专利说明书号1404565的装置和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划出的出水中氨浓度和硝酸根浓度作为时间函数的曲线。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另一优点是硝化时间与反硝化时间之比可以自由选择,因此,可使反硝化时间占总处理时间的50%以上,而50%是已有技术中的最大限度。反硝化时间的增加保证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碳源,同时又能允许污水从好氧处理区排放。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的另一技术优点是可以同时去除氮和磷,使得所处理的污水中磷含量的去除可以明显地增加,这可以从图5中清楚地看到,图5表示根据英国专利说明书号1404565的装置和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划出的出水中磷的浓度(以正磷酸盐形式存在)作为时间函数的曲线。用已知的方法在附加的处理区建立好氧条件是完全可行的,例如,向污水中通入压缩空气或通过搅拌使空气进入污水中。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上述工艺的一种装置。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的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处理池,处理池装有可以把污水从一个池转移到另一个池的设施,并把处理池建成可在每一个池内进行交替的好氧和厌氧处理,处理池装有交替地将污水引入池中的设施和交错地把池中的污水引入澄清池的设施,以及把澄清池中的污泥循环到进入处理池的污水中的设施。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此装置包括一个附加处理池,该处理池与另两个处理池部分地连通,并且部分地与澄清池连通,该池被建成可在其中进行好氧处理的环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适用于从污水中即除氮又除磷,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有另外一个处理池,该池装有把污水引入池中的设施,把池中的污水交替引入缺氧或好氧两区之一的处理池,并把该池建成可在其中进行厌氧处理环境。下面将参照图6和图7来叙述本专利技术,图6和图7简要地表示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最佳实施例。图6和图7所示的装置有两个处理池1和2,处理池具有将污水引入池中的导管3和4,还有将污水排入附加处理池7的水管5和6。处理池7通过导管8与澄清池9相连接,澄清池9有一个放排净化后污水的出水管11和一个循环管12,处理池1和2通过导管13和14相互连接。图6所示的装置有一个集合管15,它与管3和4相连,并与供应未处理污水的管16相连,循环管12也与集合管15相连。图7所示的装置有一个附加处理池17,与集合管15一样,它也与供应未处理污水的管18相连,同时也与导管3以及循环管12相连接。图6所述的装置运行如下供应未处理污水的导管16把污水引入集合管15,污水和从循环管12来的污泥在这里相混合,通过导管3和4将含有污泥的污水交替地引入处理池1和2中,在处理相1中,污水经过池1中的缺氧处理,然后由导管13从池1引入池2中接受好氧处理。在处理相1中,池2中的污水通过导管6流入池7中,处理池7中维持不变的好氧处理条件,处理后的污水从池7流进澄清池9以分离净化后水和污泥,净化后的水从导管11排走,至少部分污泥通过循环管12被循环到集合管15。在处理相2中,污水由集合管15通过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净化污水的工艺,将污水交替地引入两个处理区,并在交替的缺氧和好氧条件下,在处理区内使污水与微生物相接触而处理污水,随后将上述处理后的水引入澄清区以分离污泥,至少一部分分离后的污泥被回流,并与未处理的污水相混合,其特征在于:污水在经过交替的缺氧和好氧处理后,引入一个只进行好氧处理的附加处理区,然后再进入澄清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利克布德高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埃克吕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K[丹麦]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