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少勇专利>正文

生活饮用水净化矿化材料的组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67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活饮用水净矿化材料的组份,对饮用水进行处理。选用泥质粉砂岩、斜发沸石、活性炭、龙江麦饭石、天青石、硒矿石、贝壳、勃姆石、柘榴石等,进行合理的粒度级配和份数比,可吸除水中有害有毒物质,采用载银网溶出银离子和银极板释放银离子杀灭细菌,净矿化后的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可直接饮用,并且低度矿化,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偏硅酸、锶、锂、锌、硒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工程中过滤材料的使用。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世界上一直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在过滤材料的选择上,采用石英砂、大理石粒、白云石粒、磁铁矿粒、花岗岩粒、无烟煤粒、卵石、碎石等。消毒的环节上,采用氯杀菌消毒。这些处理主要是改善水的感官性状和杀灭细菌,对一些化学物质也有一定去除效果。但对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和有机物去除效果却很差。利用氯消毒效果固然很好,余氯又能持续杀菌,并能抑制水中残存的病原微生物再度繁殖。但氯在水中与有机物化合,生成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氯的有机物,如四氯化碳等,特别是三氯甲烷,被现代医学证明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危害着人体的健康。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高速发展,造成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中有机物大量增加,水处理加氯量也在增加,生成氯的有机物也必然在增加,这是被世人所关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水处理中过滤材料和消毒环节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生活饮用水净化矿化材料的组份,利用多种净化矿化材料,进行合理的粒度级配和份数比,对生活饮用水难于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动态和静态吸附去除;采用银离子杀菌,使水成为可直接饮用水;同时水中增加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硒等,并且符合偏硅酸锶锂复合型矿泉水标准;适用于家庭净水器、居民点集体净化矿化水箱、自来水净水场和工业废水处理等。本专利技术是选用多种非金属矿石,进行粒度级配和份数比,由下而上依次排列,完成水处理工程中过滤和消毒环节,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其特征在于;a、净化矿化层由水进入处开始自下而上各层为载银网、泥质粉砂岩、斜发沸石、活性炭、斜发沸石、泥质粉砂岩、龙江麦饭石、天青石、柘榴石、硒矿石、贝壳、野生植物灰烬、勃姆石、泥质粉砂岩、斜发沸石、斜发沸石、斜发沸石、银离子杀菌极板;b、各层材料的粒度级配排列由粗粒度至细粒度再到粗粒度,其各层粒度为载银网20—100目;泥质粉砂岩2—6目;斜发沸石2—6目;活性炭选标准粒度;斜发沸石6—12目;泥质粉砂岩6—12目;龙江麦饭石12—20目;天青石5—20目;柘榴石12—20目;硒矿石12—20目;贝壳12—20目;野生植物灰烬燃烧后的;勃姆石12—20目;泥质粉砂岩12—20目;斜发沸石12—20目;斜发沸石6—12目;斜发沸石2—6目;银离子杀菌极板;c、各层材料重量的份数比泥质粉砂岩1—4;斜发沸石1—4;活性炭3—10;斜发沸石0.5—4;泥质粉砂岩0.5—4;龙江麦饭石0.5—4;天青石0.2—3;柘榴石0.5—4;硒矿石0.2—3;贝壳0.2—5;野生植物灰烬0.1—0.5;勃姆石0.5—15;泥质粉砂岩1—6;斜发沸石1—4;斜发沸石1—4;斜发沸石1—4;按上述进行水处理,组合成生活饮用水净化矿化材料的组份。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是高硅质、高比表面积、多维微孔的天然分子筛一泥质粉砂岩、斜发沸石,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动态吸附材料,即水一过就完成对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吸附。同时它们又具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置换出盐基,吸进有害物质和有毒重金属元素。泥质粉砂岩含可溶性硅酸在80%以上,在水中自然生成偏硅酸,即偏硅酸矿泉水;柘榴石能吸附锰;天青石富含锶,硒矿石富含硒,水是很活泼的溶剂,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能被水溶解的物质,只是溶出的多与少而已,水能溶出天青石中的锶,也能溶出硒矿石中的硒,使水中增加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锶和硒;富含锂和锌的野生植物灰烬,能被水溶出锂和锌元素;麦饭石已被世界承认是一种药石,它既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又能被水溶出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贝壳富含钙,既能增加水中的钙元素,又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富含铝的勃姆石,具有降氟的特效功能;活性炭是高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它对水中的有机物和一般化学物质,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载银网能溶出银离子杀菌,银离子杀菌极板是靠电能作用,释放银离子杀菌,每升水中只要有一千亿分之二克银离子,即可杀死水中的细菌。本专利技术在普通水质情况下,即没有某种元素含量特别高的情况下,采用由粗粒径到细粒径再到粗粒径的层次顺序装料,水的净化矿化效果最佳;水先到粗粒径的料层,粒径粗孔隙率大,含污能力大,水到细粒径料层时,污物已大量减少,不会造成细料层堵塞;上下都有粗料层,在反冲洗时不会出现料层翻砂现象;下有载银网拦截杀菌,上有银离子杀菌极板灭菌,可确保水中无菌;上下都有动态净化材料泥质粉砂岩和斜发沸石及活性炭,多次吸附水中有害物质和有毒重金属元素,保证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中间料层多为富含有益元素的矿石,而且粒度小,溶出快些,能保证水中适量的有益元素;这样就解决了不同料层的吸附与溶出,溶出与吸附的因果制约;特殊水质地区,有不同的滤料份数比如水中含氟量高的地区,含砷、锰高的地区,是另外课题,另有特殊的滤料份数比来解决这些特殊水质地区的水质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几种动态水质净化矿化材料的粒度级配和份数比,使水—过滤料层就完成对水中有害物质和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吸附;2、几种动态水质净矿化材料,都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能置换出盐基,吸附进有害物质和有毒重金属元素;3、采用银离子杀菌,避免了用氯杀菌而生成的氯的有机物,给人体带来的危害;4、能溶出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偏硅酸、锶、锂、锌、硒等。符合偏硅酸锶锂复合型矿泉水标准;5、按着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净化前后的去除率感官性状指标平均去除率为92%,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平均去除率为80—85%,细菌学指标去除率近于100%,是可直接饮用水;6、增加了一些非金属矿石的利用价值,特别是“泥质粉砂岩”从未被开发利用,这一专利技术的实施,将带动一些非金属矿加工业的发展。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是选用了多种非金属矿石,进行粒度级配和份数比,来完成生活饮用水的净化矿化,其中有的材料是已经用于净水,如沸石、麦饭石、活性炭等;其中有的材料是新选用的,如泥质粉砂岩、天青石、柘榴石、硒矿石、贝壳、勃姆石、野生植物灰烬、载银网、银离子杀菌极板等。就哈尔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是属中性水,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都属于一般,只有色度和浑浊度略高些,我们采用一般粒度级配和份数比,即可使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并且低度矿化,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偏硅酸、锶、锂、锌、硒等。其粒度级配和份数比,自下而上的层次顺序组装列为下表 采用表中净矿化材料粒度由粗到细再到粗和份数比的层次顺序装料,水的净矿化效果最好。同时解决了细料层可能被杂质、污物堵塞和反冲洗时料层可能翻砂等问题。水从净水装置底部进入,首先经过粗料层,也是动态净化料层—泥质粉砂岩和斜发沸石,水一过之间,就把水中的有机物杂质和有害有毒物质吸附一大部分,因为泥质粉砂岩和斜发沸石都是多维微孔,高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泥质粉砂岩的比表面积为270~300m2/g,斜发沸石的比表面积为330~350m2/g,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500~1000m2/g。中间细料层多为富含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矿石,如天青石含锶40~50%。同时细料层也起到过滤作用。最上几层又是动态粗料层,再次动态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净矿化料下部有载银网溶出银离子杀菌,最上部有银极板释放银离子杀菌,中间有动态和静态净矿化材料吸附细菌,这样就确保了水中无菌。权利要求1.一种生活饮用水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饮用水净化矿化材料的组份,在净化矿化过程中,水经过的净化矿化层有斜发沸石、活性炭、天青石、龙江麦饭石,其特征在于:a、净化矿化层由水进入处开始,自下而上各层为:载银网、泥质粉砂岩、斜发沸石、活性炭、斜发沸石、泥质粉砂岩、龙江麦饭 石、天青石、柘榴石、硒矿石、贝壳、野生植物灰烬、勃姆石、泥质粉砂岩、斜发沸石、斜发沸石、斜发沸石、银离子杀菌极板;b、各层材料的粒度级配排列由粗粒度至细粒度再到粗粒度,其各层粒度为:载银网20-100目;泥质粉砂岩2-6目;斜发沸石2- 6目;活性炭选标准粒度;斜发沸石6-12目;泥质粉砂岩6-12目;龙江麦饭石12-20目;天青石5-20目;柘榴石12-20目;硒矿石12-20目;贝壳12-20目;野生植物灰烬;燃烧后的;勃姆石12-20目;泥质粉砂岩12-20目;斜发沸石12-20目;斜发沸石6-12目;斜发沸石2-6目;银离子杀菌极板;c、各层材料重量的份数比:泥质粉砂岩1-4;斜发沸石1-4;活性炭3-10;斜发沸石0.5-4;泥质粉砂岩0.5-4;龙江麦饭石0.5-4;天青石0.2-3;柘榴石0 .5-4;硒矿石0.2-3;贝壳0.2-5;野生植物灰烬0.1-0.5;勃姆石0.5-15;泥质粉砂岩1-6;斜发沸石1-4;斜发沸石1-4;斜发沸石1-4;按上述进行水处理,组合成生活饮用水净化矿化材料的组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勇兰春志包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少勇兰春志包志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