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349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风扇。所述双向风扇包括支架、送风机构以及照明结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风扇罩、第一风扇轮以及第二风扇轮,所述风扇罩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罩设体与第二罩设体,所述第一罩设体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钢丝圈,所述第一风扇轮与所述第二风扇轮间隔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所述照明结构包括多个灯条以及多个LED灯。其中所述第二罩设体为半球形壳体,其包括基体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体层内侧的反射壳,所述第二罩设体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多个出风口的面积总和为所述第一罩设体的表面积的75‑85%。所述双向风扇使用较为方便且所述LED灯的照明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风扇
技术介绍
随着盛夏的到来,人们急需降温解暑。除了在饮食上做一些改善之外,还需要一些纳凉电器,例如空调和电风扇,甚至蒲扇。例如,在没有安装空调的房间,人们为了节劳力,通常采用电风扇进行吹风。例如,在卧室中,电风扇通常放置于床铺和办公桌之间。卧床休息时,电风扇对准床铺进行吹风,当需要伏案工作时,需要搬移电风扇使其对准办公桌吹风。由于频繁搬动电风扇,其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较为方便的双向风扇。一种双向风扇,包括:支架;送风机构,包括风扇罩、第一风扇轮以及第二风扇轮,所述风扇罩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罩设体与第二罩设体,所述第一罩设体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钢丝圈,所述第一风扇轮与所述第二风扇轮间隔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所述第一风扇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扇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用于向相反的方向送风;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轮及所述第二风扇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轮或所述第二风扇轮旋转;照明结构,所述照明结构包括多个灯条以及多个LED灯,所述多个灯条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钢丝圈上,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之间形成有出风间隙,所述多个LED灯分散设置于所述多个灯条上;其中所述第二罩设体为半球形壳体,其包括基体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体层内侧的反射壳,所述第二罩设体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多个出风口的面积总和为所述第一罩设体的表面积的75-8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远离所述送风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底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粘贴层。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贴层为椭圆形。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贴层的中部开设有插电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电空间中转动设置有插头。由于上述双向风扇中设置有第一风扇轮与第二风扇轮,而且所述第一风扇轮和所述第二风扇轮用于向相反的方向送风。因此,当使用者在第一风扇轮的位置,可以开启第一风扇轮进行吹风,当使用者在第二风扇轮的位置,可以开启第二风扇轮进行吹风,不需要将双向风扇频繁地移动,其使用较为方便。由于所述第二罩设体上设置有反射壳,因此第一罩设体上的LED灯发射出的光线即使散射至所述第二罩设体的一侧,也能够被所述反射壳反射回来,提高其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向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双向风扇的第一罩设体及照明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双向风扇的风扇罩的套带的剖视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套带的侧视图;图6为图1所示双向风扇的第二罩设体的剖视图;图7为图1所述双向风扇的底座的剖视图;以及图8为图1所示双向风扇的第二风扇轮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风扇。所述双向风扇包括支架;送风机构,包括风扇罩、第一风扇轮以及第二风扇轮,所述风扇罩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罩设体与第二罩设体,所述第一罩设体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钢丝圈,所述第一风扇轮与所述第二风扇轮间隔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例如,所述第一风扇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扇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用于向相反的方向送风。例如,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轮及所述第二风扇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轮或所述第二风扇轮旋转。例如,所述还包括照明结构,所述照明结构包括多个灯条以及多个LED灯。例如,所述多个灯条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钢丝圈上,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之间形成有出风间隙,所述多个LED灯分散设置于所述多个灯条上。例如,其中所述第二罩设体为半球形壳体,其包括基体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体层内侧的反射壳,所述第二罩设体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多个出风口的面积总和为所述第一罩设体的表面积的75-85%。所述驱动结构可以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轮及所述第二风扇轮沿相反方向旋转,或者单独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轮或者所述第二风扇轮选转,或者间歇性地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轮和所述第二风扇轮旋转。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双向风扇100。所述双向风扇包括支架10、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送风机构30,以及设置于所述送风机构上的照明结构50。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风扇罩31、第一风扇轮33以及第二风扇轮34(参见图7),所述风扇罩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罩设体311与第二罩设体312(参见图6),例如,第一罩设体和/或第二罩设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罩设体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钢丝圈3111,所述第一风扇轮与所述第二风扇轮间隔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所述第一风扇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扇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用于向相反的方向送风。所述照明结构包括多个灯条51以及多个LED灯53,所述多个灯条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钢丝圈上,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之间形成有出风间隙55,所述多个LED灯分散设置于所述多个灯条上。由于上述双向风扇中设置有第一风扇轮与第二风扇轮,而且所述第一风扇轮和所述第二风扇轮用于向相反的方向送风。因此,当使用者在第一风扇轮的位置,可以开启第一风扇轮进行吹风,当使用者在第二风扇轮的位置,可以开启第二风扇轮进行吹风,不需要将双向风扇频繁地移动,其使用较为方便。而且由于钢丝圈上设置有灯条,因此可以采用所述双向风扇进行照明,例如,农村居民的院子里面进行夜间照明,特别是夏夜,村民在院子里面乘凉,一边利用双向风扇进行吹风,一边利用灯条进行照明,而风扇吹出的风又可以对灯条进行散热。请一并参阅图3,例如,为了便于送风,所述多个钢丝圈的直径相异设置。每个钢丝圈的边缘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凸起3112,所述多个灯条对应安装于所述多个安装凸起上并挡设于所述钢丝圈上。第一风扇轮朝向所述第一罩设部外侧,所述第一风扇轮送风时,风流可以从多个灯条之间的出风间隙吹出,送风方便。例如,为了便于出风,所述多个钢丝圈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多个出风间隙的宽度相异设置。所述第一罩设体还包括多个钢丝杆3113,所述多个钢丝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多个钢丝圈上。每个钢丝杆沿所述多个钢丝圈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钢丝杆的外表包覆有散热层。由于第一罩设体包括钢丝圈和钢丝杆,因此二者形成的挡设面积较小,允许第一罩设体上形成较大的出风面积,提高出风效率。为了固定所述多个钢丝圈,所述钢丝杆上设置有多个嵌设部3115,所述多个嵌设部设置于所述散热层外并对应套设于所述多个钢丝圈上。所述多个钢丝杆通过嵌设部与所述多个钢丝圈连接,从而与所述多个钢丝圈形成牢固的结构,提高第一罩设体的结构强度。请一并参阅图4,例如,为了能够使所述第一风扇轮与所述第二风扇轮同时使用,其中所述第一罩设体与所述第二罩设体之间形成有导风间隙。所述第一风扇轮和所述第二风扇轮同时使用时,所述导风间隙可以将外界空气引入风扇罩中,并从第一罩设体和第二罩设体向外吹出。例如,为了便于安装或者拆卸所述风扇罩,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套带35,所述套带套设于所述第一罩设体与所述第二罩设体上并封闭所述导风间隙,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向风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送风机构,包括风扇罩、第一风扇轮以及第二风扇轮,所述风扇罩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罩设体与第二罩设体,所述第一罩设体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钢丝圈,所述第一风扇轮与所述第二风扇轮间隔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所述第一风扇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扇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用于向相反的方向送风;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轮及所述第二风扇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轮或所述第二风扇轮旋转;照明结构,所述照明结构包括多个灯条以及多个LED灯,所述多个灯条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钢丝圈上,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之间形成有出风间隙,所述多个LED灯分散设置于所述多个灯条上;其中所述第二罩设体为半球形壳体,其包括基体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体层内侧的反射壳,所述第二罩设体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多个出风口的面积总和为所述第一罩设体的表面积的75‑8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送风机构,包括风扇罩、第一风扇轮以及第二风扇轮,所述风扇罩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罩设体与第二罩设体,所述第一罩设体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钢丝圈,所述第一风扇轮与所述第二风扇轮间隔设置于所述风扇罩内,所述第一风扇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扇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用于向相反的方向送风;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轮及所述第二风扇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轮或所述第二风扇轮旋转;照明结构,所述照明结构包括多个灯条以及多个LED灯,所述多个灯条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钢丝圈上,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之间形成有出风间隙,所述多个LE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瑰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