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39680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溶液雾化过程;液膜形成过程;溶剂挥发过程;表面张力控制过程;固体薄膜形成过程;最终形成厚度为10‑100nm的薄膜。该制备方法制备的有机薄膜可以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或传输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通过采用低表面张力溶剂对溶液进行稀释及控制液膜边缘表面张力平衡,使液膜在溶剂挥发过程中保持均匀分布,克服了表面张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三十年以来,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在各国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各项性能指标上早已经达到了实用化的水平(H.Sasabe,J.Kido,J.Mater.Chem.C2013,1,1699)。不断涌现的采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手机、电视、VR等智能设备以及采用有机电致发光照明面板的台灯、卧室灯等灯具,业已宣告了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实用化的开始。然而较高的制造成本仍然制约着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实用化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目前采用的工艺复杂、设备及维护成本高昂及材料利用率低的真空热蒸发工艺(S.Reineke,F.Lindner,G.Schwartz,N.Seidler,K.Walzer,B.Lussem,K.Leo,Nature2009,459,234)是导致高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具有工艺简单、设备简易且易于大面积生产及无需真空条件等特点的湿法制备工艺,尤其旋涂涂布法(J.H.Burroughes,D.D.C.Bradley,A.R.Brown,R.N.Mark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有机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先将铟锡氧化物电极(ITO)衬底依次用甲苯、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然后烘干备用;(1)、溶液雾化过程:将处理好的ITO衬底置于加热平台上,将温度控制在30‑80℃,将超声波喷头置于ITO衬底上方5‑20cm,从进液口以0.5‑5ml/min的速率向超声波喷头通入有机材料溶液,同时从进气口通入气压为0.01‑0.05MPa的导流气体,经超声波雾化形成20‑100微米的液滴;(2)、液膜形成过程:在导流气体作用下,雾化液滴将到达ITO衬底,雾化液滴重新聚合形成20‑100微米的液膜层;(3)、溶剂挥发过程:通过控制加热平台使衬底温度保持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先将铟锡氧化物电极(ITO)衬底依次用甲苯、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然后烘干备用;(1)、溶液雾化过程:将处理好的ITO衬底置于加热平台上,将温度控制在30-80℃,将超声波喷头置于ITO衬底上方5-20cm,从进液口以0.5-5ml/min的速率向超声波喷头通入有机材料溶液,同时从进气口通入气压为0.01-0.05MPa的导流气体,经超声波雾化形成20-100微米的液滴;(2)、液膜形成过程:在导流气体作用下,雾化液滴将到达ITO衬底,雾化液滴重新聚合形成20-100微米的液膜层;(3)、溶剂挥发过程:通过控制加热平台使衬底温度保持在50-100℃,当形成液膜层的溶液具有较低表面张力时,即有机材料溶液的浸润角小于3°,进入步骤(5);当浸润角大于3°,则进入步骤(4);(4)、表面张力控制过程:在步骤(3)获得的液膜所在衬底周边,引入辅助有机溶剂并且使其液面与步骤(3)获得的液膜液面等齐,使未引入辅助溶剂前液膜边缘的液-气、固-液及气-固表面张力所形成的张力平衡变成了由液膜的液-气表面张力与辅助溶剂的液-气表面张力所形成的张力平衡;(5)、固体薄膜形成过程:待步骤2所形成的液膜层溶液中溶剂挥发,残存的有机材料将沉积在衬底上,固化形成厚度为10-100nm的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液雾化过程中,通入的导流气体为氩气、氮气或氦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法刘士浩张乐天张祥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