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熨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8964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熨烫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熨烫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操作台、主导向柱、辅助导向柱、调节部件、移动梁和熨烫部件;所述熨烫部件包括主滑动座、侧边定位脚、主安装杆、旋转件、连接座、主框架、供热部件、前端压板、传感器、承压层和主旋转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熨烫装置,调节方便,熨烫效果好,熨烫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熨烫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服装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布料进行熨烫。但是,传统的熨烫设备操作不方便,调节不方便,熨烫效率低下,熨烫效果较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调节方便,熨烫效率高,熨烫效果好的布料熨烫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熨烫装置,解决传统的熨烫设备操作不方便,熨烫效果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熨烫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一侧的操作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另一侧的主导向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辅助导向柱、旋设于所述主导向柱上的调节部件、设置于所述主导向柱的上端的移动梁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梁上且处于所述操作台的上侧的熨烫部件;所述熨烫部件包括主滑动座、设置于所述主滑动座的外壁上的侧边定位脚、穿设于所述主滑动座的下部的主安装杆、旋设于所述主安装杆的上部的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主安装杆的下端的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侧的主框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上端的供热部件、嵌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下部的前端压板、设置于所述前端压板内的传感器、穿设于所述主框架内的承压层和穿设于所述旋转件内的主旋转杆;所述旋转件为椭球状;沿着所述旋转件的径向于所述旋转件内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主安装杆相适应;所述主安装杆为圆柱状;所述侧边定位脚的纵截面为梯形;于所述主滑动座的侧壁内凹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和所述侧边定位脚相适应;所述连接座为圆台状,沿着所述连接座的轴向于所述连接座内穿设有主旋接腔,所述主旋接腔和所述主安装杆相适应。其中,所述主框架为圆盘状;于所述主框架内穿设有第一支撑腔,所述第一支撑腔和所述承压层相适应;于所述前端压板内凹设有检测腔,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检测腔内;若干个所述检测腔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前端压板上。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主滑座体、穿设于所述主滑座体内的第一安装腔、穿设于所述主滑座体内的第二安装腔、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侧壁内的侧边定位卡槽、沿着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径向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侧壁内的主安装环槽、设置于所述主滑座体的侧壁上的卡紧件、嵌设于所述主滑座体的侧壁内的旋接头和穿设于所述卡紧件内且旋设于所述旋接头上的推进杆。其中,所述第二安装腔为圆柱状;所述主安装环槽为圆环状;所述主安装环槽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同轴;所述旋接头的外壁内螺旋的凹设有第一连接螺纹;于所述主滑座体的侧壁内凹设有第一旋接安装槽,所述第一旋接安装槽和所述旋接头相适应;所述卡紧件为圆筒状;于所述卡紧件内穿设有第一推进孔,所述第一推进孔和所述推进杆相适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熨烫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一侧的操作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另一侧的主导向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的辅助导向柱、旋设于所述主导向柱上的调节部件、设置于所述主导向柱的上端的移动梁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梁上且处于所述操作台的上侧的熨烫部件;所述熨烫部件包括主滑动座、设置于所述主滑动座的外壁上的侧边定位脚、穿设于所述主滑动座的下部的主安装杆、旋设于所述主安装杆的上部的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主安装杆的下端的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侧的主框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上端的供热部件、嵌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下部的前端压板、设置于所述前端压板内的传感器、穿设于所述主框架内的承压层和穿设于所述旋转件内的主旋转杆;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熨烫装置操作方便,调节方便,熨烫效果好,熨烫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熨烫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熨烫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部件的主视图。1-底座;2-操作台;3-熨烫部件;31-主滑动座;32-侧边定位脚;33-旋转件;34-主旋转杆;35-供热部件;36-主框架;37-承压层;38-传感器;39-前端压板;310-连接座;311-主安装杆;4-移动梁;5-主导向柱;6-辅助导向柱;7-调节部件;71-主滑座体;72-卡紧件;73-推进杆;74-旋接头;75-第一安装腔;76-第二安装腔;77-侧边定位卡槽;78-主安装环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结合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熨烫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熨烫装置,包括底座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一侧的操作台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另一侧的主导向柱5、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辅助导向柱6、旋设于所述主导向柱(5)上的调节部件7、设置于所述主导向柱5的上端的移动梁4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梁4上且处于所述操作台2的上侧的熨烫部件3;所述熨烫部件3包括主滑动座31、设置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外壁上的侧边定位脚32、穿设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下部的主安装杆311、旋设于所述主安装杆311的上部的旋转件33、设置于所述主安装杆311的下端的连接座310、设置于所述连接座310的下侧的主框架36、设置于所述主框架36的上端的供热部件35、嵌设于所述主框架36的下部的前端压板39、设置于所述前端压板39内的传感器38、穿设于所述主框架36内的承压层37和穿设于所述旋转件33内的主旋转杆34。所述旋转件33为椭球状;沿着所述旋转件33的径向于所述旋转件33内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主安装杆311相适应;所述主安装杆31为圆柱状;所述侧边定位脚32的纵截面为梯形;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侧壁内凹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和所述侧边定位脚32相适应;所述连接座310为圆台状,沿着所述连接座310的轴向于所述连接座310内穿设有主旋接腔,所述主旋接腔和所述主安装杆311相适应。所述主框架36为圆盘状;于所述主框架36内穿设有第一支撑腔,所述第一支撑腔和所述承压层37相适应;于所述前端压板39内凹设有检测腔,所述传感器38设置于所述检测腔内;若干个所述检测腔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前端压板39上。所述调节部件7包括主滑座体71、穿设于所述主滑座体71内的第一安装腔75、穿设于所述主滑座体71内的第二安装腔76、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76的侧壁内的侧边定位卡槽77、沿着所述第二安装腔76的径向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76的侧壁内的主安装环槽78、设置于所述主滑座体71的侧壁上的卡紧件72、嵌设于所述主滑座体71的侧壁内的旋接头74和穿设于所述卡紧件72内且旋设于所述旋接头74上的推进杆73。所述第二安装腔76为圆柱状;所述主安装环槽78为圆环状;所述主安装环槽78和所述第二安装腔76同轴;所述旋接头74的外壁内螺旋的凹设有第一连接螺纹;于所述主滑座体71的侧壁内凹设有第一旋接安装槽,所述第一旋接安装槽和所述旋接头74相适应;所述卡紧件72为圆筒状;于所述卡紧件72内穿设有第一推进孔,所述第一推进孔和所述推进杆73相适应。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熨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熨烫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一侧的操作台(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另一侧的主导向柱(5)、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辅助导向柱(6)、旋设于所述主导向柱(5)上的调节部件(7)、设置于所述主导向柱(5)的上端的移动梁(4)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梁(4)上且处于所述操作台(2)的上侧的熨烫部件(3);所述熨烫部件(3)包括主滑动座(31)、设置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外壁上的侧边定位脚(32)、穿设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下部的主安装杆(311)、旋设于所述主安装杆(311)的上部的旋转件(33)、设置于所述主安装杆(311)的下端的连接座(310)、设置于所述连接座(310)的下侧的主框架(36)、设置于所述主框架(36)的上端的供热部件(35)、嵌设于所述主框架(36)的下部的前端压板(39)、设置于所述前端压板(39)内的传感器(38)、穿设于所述主框架(36)内的承压层(37)和穿设于所述旋转件(33)内的主旋转杆(34);所述旋转件(33)为椭球状;沿着所述旋转件(33)的径向于所述旋转件(33)内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主安装杆(311)相适应;所述主安装杆(311)为圆柱状;所述侧边定位脚(32)的纵截面为梯形;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侧壁内凹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和所述侧边定位脚(32)相适应;所述连接座(310)为圆台状,沿着所述连接座(310)的轴向于所述连接座(310)内穿设有主旋接腔,所述主旋接腔和所述主安装杆(311)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熨烫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一侧的操作台(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另一侧的主导向柱(5)、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的辅助导向柱(6)、旋设于所述主导向柱(5)上的调节部件(7)、设置于所述主导向柱(5)的上端的移动梁(4)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梁(4)上且处于所述操作台(2)的上侧的熨烫部件(3);所述熨烫部件(3)包括主滑动座(31)、设置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外壁上的侧边定位脚(32)、穿设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下部的主安装杆(311)、旋设于所述主安装杆(311)的上部的旋转件(33)、设置于所述主安装杆(311)的下端的连接座(310)、设置于所述连接座(310)的下侧的主框架(36)、设置于所述主框架(36)的上端的供热部件(35)、嵌设于所述主框架(36)的下部的前端压板(39)、设置于所述前端压板(39)内的传感器(38)、穿设于所述主框架(36)内的承压层(37)和穿设于所述旋转件(33)内的主旋转杆(34);所述旋转件(33)为椭球状;沿着所述旋转件(33)的径向于所述旋转件(33)内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主安装杆(311)相适应;所述主安装杆(311)为圆柱状;所述侧边定位脚(32)的纵截面为梯形;于所述主滑动座(31)的侧壁内凹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和所述侧边定位脚(32)相适应;所述连接座(310)为圆台状,沿着所述连接座(310)的轴向于所述连接座(310)内穿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御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