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废水中微量金属离子和自动pH调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834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去除废水中微量金属离子和自动pH调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离子交换技术和pH控制技术相结合,成为一体化的技术,有效解决金属离子的微量超标及终端pH调节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废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去除废水中微量金属离子,同时又使pH值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后级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电镀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络合剂,使得废水中络合状态的金属难以采用传统的化学中和沉淀法除去,从而导致电镀废水经过化学法处理后仍有部分金属离子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另外,废水化学中和沉淀法经常发生pH值超标现象。目前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废水处理系统的终端因缺乏有效的金属浓度控制和pH调控手段而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遭受环保部门的罚款处理。目前对于去除废水中微量络合态金属的主要技术是在废水中加入人工合成的金属捕集剂和无机硫化物。该方法利用S2-与金属形成难溶沉淀物的原理将金属去除。该方法的缺点是1.处理效果不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证金属离子始终低于排放标准;2.废水处理成本明显提高,企业难以接受;3.硫化物的气味影响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健康。此外也有少数单位采用简单的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金属,以降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其主要缺点是,树脂的交换容量小,再生频繁和吸附能力差,容易泄漏,导致金属离子超标排放。在废水处理终端pH监控方面,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人工方法测量和控制,无法有效达到控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电镀废水前级化学处理的基础上,应用离子交换与pH自动控制组合技术有效解决了金属离子的微量超标及终端pH调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设计制作特殊的离子交换设备,选择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经前级化学处理后残存在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一般浓度在5mg/l以下),使金属离子的浓度下降到环保部门限制的浓度以下(一般在0.1~3.0mg/l);2.树脂饱和后用盐酸进行再生,利用处理过的废水对再生后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置换和淋洗;3.为了防止离子交换树脂饱和失效,而导致金属离子泄漏超标,在离子交换器口安装在线pH或电导传感器,当测量数据达到控制点便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进入再生状态;4.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可以采用人工方式操作也可以采用PLC或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方式操作;5.为了保证离子交换设备的有效工作;避免树脂污染,在离子交换器前设置砂或碳过滤器;6.少量的再生洗脱液返回前级化学处理系统,进行化学处理; 7.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在H+形态下使用,在与金属离子交换过程中氢离子被交换下来,进入废水,导致废水的pH值下降,呈酸性。为使废水的pH值达到排放标准(6~9pH),本专利技术采用管道式反应器,应用P(比例)、或PD(比例微分)、或PID(比例微分积分)技术对废水的pH值进行自动调节。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可以使电镀废水处理系统终端排水的金属离子浓度和pH值同时达到排放标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虚线框出部分);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虚线框出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以图2作为实施例说明具体实施方法某电镀废水处理系统中,在处理氰铜废水时,用次氯酸钠为氧化剂破除氰化铜络合离子后,由于在电镀配方中含有多种未知的络合剂,产生了铜的络合离子,而次氯酸钠这类强氧化剂又无法分解这类络合物,导致废水经过二级破氰、斜管沉淀后铜离子仍然微量超标,一般铜离子浓度在1~5mg/l。现有的强氧化剂和金属捕集剂都难以破坏此类络合物结构,使得铜离子达到稳定的排放标准。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后,选用弱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专用设备,将超标部分的铜通过树脂交换去除,出水铜离子小于排放标准(<0.5mg/l),同时应用pH自动控制技术,使出水的pH值也达到排放标准(pH=6~9)。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将离子交换技术和pH控制技术相结合,成为一体化的技术,有效解决金属离子的微量超标及终端pH调节的问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技术包括为防止离子交换树脂饱和失效而导致金属离子泄漏超标,在离子交换器出口安装在线pH或电导率或电阻率传感器,当测量数据达到再生控制点时发出报警信号,进入自动再生过程或提示进行人工再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了管道式的反应器和与P(比例)或PD(比例微分),或PID(比例微分积分)技术的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交换技术是通过特定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需处理金属离子,使之达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技术包括PLC或计算机,或时间继电器,或机械阀控制的自动再生技术以及人工控制再生技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技术包括利用处理过的废水进行再生后的再生剂置换和淋洗。全文摘要,涉及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废水处理技术,该方法是将离子交换技术和pH控制技术相结合,成为一体化的技术,有效解决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微量超标及终端pH调节的问题,使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文档编号C02F1/56GK1579955SQ20031010985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杨明樑, 王英华, 封志敏, 钟岳钦 申请人:上海理日申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樑王英华封志敏钟岳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日申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