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制冷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7641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制冷热泵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单元、膨胀装置、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媒介出口与压缩机的媒介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换热腔室通过上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的换热腔室连通,第二换热器的换热腔室与进水管路的一端连通,进水管路与第二换热单元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单元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路的一端连通,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换热腔室连通,两个换热器之间构成内循环,从而充分的对第一、第二换热器内的水进行降温,通过进水管路将降温后的冷水导入第二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设置在室内,从而实施对室内的快速降温,该处的两个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单元形成的循环,可实施对室内的快速制冷,热泵系统保持较高的能效比,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泵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单制冷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热泵系统广泛应用在单位或者家庭供暖应用中,由于热泵系统具备污染小、节能、高效等优点,在我国北方地区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逐渐将燃气供暖和锅炉供暖取代。热泵系统与家用的空调类似,主要是在冬夏两季使用,在夏季空调降温时,按制冷工况运行,由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经换向阀(又称四通阀)进入冷凝器;在冬季取暖时,先将换向阀转向热泵工作位置,于是由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蒸汽,经换向阀后流入室内蒸发器(作冷凝器用),制冷剂蒸汽冷凝时放出热量,将室内空气加热,达到室内取暖目的,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从反向流过节流装置进入冷凝器(作蒸发器用),吸收外界热量而蒸发,蒸发后的蒸汽经过换向阀后被压缩机吸入,完成制热循环。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采用的工作原理与空调原理相同,可在低温环境下提供热量,或者在高温环境下吸热降温,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功能较为单一,大多是用在冬天的情况下为室内提供热量,单独为室内制冷的情况下,制冷效果不够好,制冷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制冷热泵系统,具备单独为室内制冷的功能,制冷效率高。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单制冷热泵系统

【技术保护点】
单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第一换热器(20)、第二换热器(30)、膨胀装置(40)、第一换热单元(50),压缩机(10)的媒介出口与第一换热单元(50)的媒介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单元(50)的媒介出口与膨胀装置(40)的媒介入口连通,膨胀装置(40)的媒介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0)的媒介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20)的媒介出口与压缩机(10)的媒介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0)的换热腔室通过上管路(23)与第二换热器(30)的换热腔室连通,第二换热器(30)的换热腔室与进水管路(21)的一端连通;进水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单元(6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单元(60)...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第一换热器(20)、第二换热器(30)、膨胀装置(40)、第一换热单元(50),压缩机(10)的媒介出口与第一换热单元(50)的媒介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单元(50)的媒介出口与膨胀装置(40)的媒介入口连通,膨胀装置(40)的媒介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0)的媒介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20)的媒介出口与压缩机(10)的媒介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0)的换热腔室通过上管路(23)与第二换热器(30)的换热腔室连通,第二换热器(30)的换热腔室与进水管路(21)的一端连通;进水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单元(6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单元(60)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路(22)的一端连通,出水管路(22)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20)的换热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单元(50)为设置在室外的冷凝器,第一换热单元(50)的旁侧设置有风扇(52),所述第二换热单元(60)为风机盘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装置(40)包括媒介入口与第一换热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贤平杭文斌华青梅何航徐智升
申请(专利权)人: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