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易损坏的自恢复保险丝,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元件主体、元件主体上的引脚,所述引脚上设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套设于引脚背离元件主体一端的防磨套、设于两引脚上的防护膜,所述防护膜自引脚处延伸至元件主体上。如此设置,保护套中的防磨套能够防止引脚的尖端将元件主体表面的层戳破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引脚的尖端与外界隔绝,不受到污染或锈蚀;防护膜蒙在两引脚上,将两引脚之间的间隙阻隔,使得其它自恢复保险丝的引脚无法交错横亘于该自恢复保险丝的两引脚之间。由于防护膜延伸至元件主体上,元件主体与引脚之间间隙被堵住,故而也不会发生引脚陷入间隙内使防护膜脱落的情况,使保险丝不易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易损坏的自恢复保险丝。
技术介绍
自恢复保险丝,是一种过流电子保护元件,具有过流过热保护、自动恢复双重功能。自动恢复保险丝包括一个元件主体、位于元件主体一侧的两根引脚。引脚用于插设至电路板上的插孔内,元件主体位于电路板上方,引脚过长部分位于电路板下方。目前,市场上的自恢复保险丝均设置为带有金属引脚的绝缘元件主体,但是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往往将若干自恢复保险丝装在同一个容器内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过程中,由于引脚尖锐细小,易被折断,造成元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损坏的自恢复保险丝,其具有在运输过程中引脚不易折断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不易损坏的自恢复保险丝,包括元件主体、元件主体上的引脚,所述引脚一端与元件主体相连,所述引脚上设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套设于引脚另一端的防磨套、设于两引脚上的防护膜,所述防护膜自引脚处延伸至元件主体上。如此设置,当此类自恢复保险丝被大量装在同一容器内时,引脚易相互交错,还容易因其尖锐的外形扎破元件主体,使元件主体中的物质漏出。保护套中的防磨套能够防止引脚的尖端将元件主体表面的层戳破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引脚的尖端与外界隔绝,不受到污染或锈蚀;防护膜蒙在两引脚上,将两引脚之间的间隙阻隔,使得两引脚位于同一平面内,其它自恢复保险丝的引脚无法交错横亘于该自恢复保险丝的两引脚之间,运输或拿取时不易发生自恢复保险丝之间相互夹杂交错产生摩擦而损坏引脚的情况。由于防护膜延伸至元件主体上,元件主体与引脚之间间隙被堵住,故而也不会发生引脚陷入间隙内使防护膜脱落的情况,使保险丝不易受损。进一步设置:所述防磨套上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与引脚过盈配合。如此设置,过盈配合保证了引脚和防磨套之间的配合紧密不易脱落,在长期运输的过程的震动和摩擦中能够保证容纳孔和引脚的相对位置不变,保证对引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防磨套设置为球形。如此设置,球形的设置能够减少与其它自恢复保险丝的摩擦,减小摩擦后,球形防磨套与外界产生的摩擦对其带来的反作用力变小,即将球形防磨套拉离引脚的力变小,保证防磨套能够套在引脚上不易脱落。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膜的表层设有防滑颗粒。如此设置,由于引脚的长度一般大于元件主体的长度或直径,故而蒙在引脚上的防护膜面积较大,若设置为光滑表面,不同的自恢复保险丝上的防护膜与防护膜之间、防护膜与元件主体之间均易发生粘连现象,使得防护膜被拉离引脚,防滑颗粒能够减少防护膜与外界之间的粘连。进一步设置:所述引脚靠近元件主体的一端设有波浪段。如此设置,引脚插入电路板时,需对其露出电路板的引脚进行焊接和修剪,若设置为直线形的引脚,易在焊接过程中与电路板发生相对位移,波浪段能够通过曲线部分与电路板上的孔的边缘卡嵌,有效地将自恢复保险丝限位在电路板上,防止脱落。作为优选,所述元件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凹陷部。如此设置,当操作人员从容器内拿取自恢复保险丝时,能够将手指放在凹陷部内,便于拿取的同时,还能够防止自恢复保险丝从操作人员手中滑落。附图说明图1是自恢复保险丝结构示意图;图2是防磨套上容纳孔位置示意图。图中,1、元件主体;2、引脚;3、保护件;31、防磨套;311、容纳孔;32、防护膜;4、防滑颗粒;5、波浪段;6、凹陷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不易损坏的自恢复保险丝,如图1所示,包括元件主体1,元件主体1设置为圆形,圆形设置能够有效减少与外界的摩擦;元件主体1还设置为中间部分厚度大于圆周部分厚度的形状,且中间部分设有凹陷部6,凹陷部6在元件主体1两面均有,且两凹陷部6的最低处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元件主体1圆周部分的厚度。为了在拿取自恢复保险丝时能够不受手汗等影响从操作人员手中滑脱,如图1所示,元件主体1的表面还设有防滑颗粒4。防滑颗粒4为圆形小突起,分布于元件主体1的两侧表面。如图1所示,元件主体1上还设有引脚2,引脚2采用导电金属制成,引脚2的外形设置为波浪段5与直线型的连接组合,即引脚2靠近元件主体1的一端设置为波浪段5,波浪段5为若干圆弧的连接,但波浪段5的长度不长,仅需设置为元件主体1的圆周部分的厚度即可,最大长度不超过元件主体1中间部分的厚度。如图2所示,引脚2设置为圆柱形。为了生产方便,引脚2大多为从长度极长的金属线上截断,故而引脚2的端面锋利,易割破元件主体1,且引脚2的直径很小,易被弯折变形甚至折断,折断后的引脚2不便于安装焊接,为了防止引脚2弯折,如图1所示,在引脚2上设有保护件3,保护件3包括蒙设在两根引脚2上的防护膜32,防护膜32的硬度适中,防止防护膜32太软被戳破,也防止防护膜32太硬磕坏自恢复保险丝。如图1所示,防护膜32自引脚2背离元件主体1的一端起,一直延伸至元件主体1上,但因为元件主体1存在厚度,故而只包裹至元件主体1靠近引脚2的一小部分。保护件3除了防护膜32,如图1所示,还包括位于引脚2背离元件主体1的一端的球形防磨套31。防磨套31采用与防护膜32同样的材质制成,如环氧材料,既保证硬度,又能够绝缘。如图2所示,防磨套31通过其上的容纳孔311与引脚2连接,容纳孔311的直径略小于引脚2,与引脚2过盈配合。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易损坏的自恢复保险丝,包括元件主体(1)、元件主体(1)上的引脚(2),所述引脚(2)一端与元件主体(1)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上设有保护件(3),所述保护件(3)包括套设于引脚(2)另一端的防磨套(31)、设于两引脚(2)上的防护膜(32),所述防护膜(32)自引脚(2)处延伸至元件主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损坏的自恢复保险丝,包括元件主体(1)、元件主体(1)上的引脚(2),所述引脚(2)一端与元件主体(1)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上设有保护件(3),所述保护件(3)包括套设于引脚(2)另一端的防磨套(31)、设于两引脚(2)上的防护膜(32),所述防护膜(32)自引脚(2)处延伸至元件主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损坏的自恢复保险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套(31)上设有容纳孔(311),所述容纳孔(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和瑞电子元器件厂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