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7426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由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由接触区和反应区组成,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由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组成;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之间、接触区和反应区之间、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之间均由埂隔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污水中添加碳源,从而提高污水中的总氮、总磷的去除效率,设计合理巧妙、成本低廉、原料易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污水中的硝态氮处理效果佳,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水中的硝态氮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质净化厂在运营过程中,雨季时常面临着污水进水浓度指标偏低,个别指标甚至接近出水标准的问题。污水中碳源不足的导致出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率较低,还会造成出水中有高硝氮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存在硝酸盐氮浓度较低的污染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由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组成,所述的反应池由接触区和反应区组成,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由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组成;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之间、接触区和反应区之间、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之间均由埂隔开;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均铺设有土工布;所述的接触区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土壤层;所述的接触区靠近反应区一侧底部设有一根收集管,所述的收集管上开设有入水孔,所述的收集管中间设有一个连通到收集管中的上水管。所述的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中,锯末和石灰石的体积比为1:2。所述的填料层的厚度为0.7m。所述的土壤层的厚度为0.2-0.3m.所述的入水孔的孔径为5mm,相邻两个入水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所述的恢复池前端种植黑藻,所述的黑藻的种植密度为:1.5丛/m2。所述的恢复池后端种植海菜花,所述的海菜花的种植密度为:1.3株/m2。所述的上水管的出口穿过埂设置在反应区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对硝氮、亚硝氮、总氮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对氨氮也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脱氮效果主要是反应池反应区的作用,恢复池对稳定脱氮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脱氮效果与加硫系统相当。(2)本技术恢复池存在COD轻微升高的情况但不影响后续系统对COD的净化。(3)本技术反应池存在总磷释放现象,且该现象主要集中在恢复池。系统运行90天左右,释放现象基本停止。(4)本技术对污水中的硝态氮处理效果佳,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水中的硝态氮浓度。(5)本技术通过向污水中添加碳源,从而提高污水中的总氮、总磷的去除效率,设计合理巧妙、成本低廉、原料易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总氮(TN)浓度变化曲线图;图4为实施例1中硝氮(NO3—N)浓度变化曲线图;图5为实施例1中亚硝氮(NO2—N)浓度变化曲线图;图6为实施例1中氨氮(NH3-N)浓度变化曲线图;图7为实施例1中COD浓度变化曲线图;图8为实施例1中总磷(TP)浓度变化曲线图;图中:1-反应池,2-反应区,3-收集管,4-上水管,5-入水孔,6-水生植物恢复池,7-黑藻,8-恢复池前端,9-海菜花,10-恢复池后端,11-接触区,12-土工布,13-土壤层,14-填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实施例1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由反应池(1)和水生植物恢复池(6)组成,所述的反应池由接触区(11)和反应区(2)组成,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由恢复池前端(8)和恢复池后端(10)组成;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之间、接触区和反应区之间、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之间均由埂隔开;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均铺设有土工布(12);所述的接触区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14);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土壤层(13);所述的接触区靠近反应区一侧底部设有一根收集管(3),所述的收集管上开设有入水孔(5),所述的收集管中间设有一个连通到收集管中的上水管(4)。所述的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中,锯末和石灰石的体积比为1:2。所述的填料层的厚度为0.7m。所述的土壤层的厚度为0.2m.所述的入水孔的孔径为5mm,相邻两个入水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所述的恢复池前端种植黑藻(7),所述的黑藻的种植密度为:1.5丛/m2。所述的恢复池后端种植海菜花(9),所述的海菜花的种植密度为:1.3株/m2。所述的上水管的出口穿过埂设置在反应区顶部。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对昆明市倪家营水质净化厂雨季的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如图3-图8所示。由图3-图8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对污水中的硝氮、亚硝氮、总氮的去除效率较高、去除效果较为明显;对污水中的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率但是去除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对污水中COD几乎无影响;本实施例的反应池和恢复池中均存在总磷释放现象,且该现象主要集中在恢复池。系统运行90天左右,释放现象基本停止。实施例2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由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组成,所述的反应池由接触区和反应区组成,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由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组成;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之间、接触区和反应区之间、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之间均由埂隔开;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均铺设有土工布;所述的接触区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土壤层;所述的接触区靠近反应区一侧底部设有一根收集管,所述的收集管上开设有入水孔,所述的收集管中间设有一个连通到收集管中的上水管。所述的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中,锯末和石灰石的体积比为1:2。所述的填料层的厚度为0.7m。所述的土壤层的厚度为0.3m.所述的入水孔的孔径为5mm,相邻两个入水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所述的恢复池前端种植黑藻,所述的黑藻的种植密度为:1.5丛/m2。所述的恢复池后端种植海菜花,所述的海菜花的种植密度为:1.3株/m2。所述的上水管的出口穿过埂设置在反应区顶部。将本实施例应用于昆明南方水务有限公司对污水进行处理,对本实施例进、出水口分别进行取样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2进、出水中指标统计表由表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对进水中的硝氮、亚硝氮、总氮的去除效率较高、去除效果较为明显,对进水中的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率但是去除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对进水中的COD几乎无影响;对进水中的总磷有一定的释放,从而导致恢复池出水中的总磷含量升高。对本实施例进水以及各点出水中的PH值和溶解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见表2。表2:实施例2各点出水监测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溶解氧、PH值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观察本实施例恢复池中的黑藻和海菜花,发现其生长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由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由接触区和反应区组成,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由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组成;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之间、接触区和反应区之间、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之间均由埂隔开;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均铺设有土工布;所述的接触区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土壤层;所述的接触区靠近反应区一侧底部设有一根收集管,所述的收集管上开设有入水孔,所述的收集管中间设有一个连通到收集管中的上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由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由接触区和反应区组成,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由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组成;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之间、接触区和反应区之间、恢复池前端和恢复池后端之间均由埂隔开;所述的反应池和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均铺设有土工布;所述的接触区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所述的水生植物恢复池底部的土工布上铺设有土壤层;所述的接触区靠近反应区一侧底部设有一根收集管,所述的收集管上开设有入水孔,所述的收集管中间设有一个连通到收集管中的上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降低污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锯末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填料层中,锯末和石灰石的体积比为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降低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永忠何建强刘晨金伟王娅王有芬尚大江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南方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