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702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难降解有机物(COD↓[cr])、氨氮(NH3-N)的去除,提高出水水质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在原有生物处理装置中投入1~4%池容积的生物载体和起始浓度为生化装置容积3~6%的复合微生物,按照好氧或者兼氧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复合微生物来自国内,无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且一次性投加完成;价格低,效果好,能有效防止微生物衰退问题,解决了业主的后顾之忧,运行管理也简单,为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工业废水处理中用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CODcr)、氨氮(NH3-N)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工业废水处理还是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人们普遍认为,在特定环境中,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就会产生最适应这种环境的菌群,并且是这种环境条件下生存的优势菌群,因此,传统活性污泥不是利用纯培养的微生物,而是对自然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加以驯化,繁殖利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有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不同种类微生物共同参与净化,由于代谢过程复杂,能量利用不经济,以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拮抗作用,因此处理效率不高。特别是遇到复杂类型的工业废水时,效果很差,需要加入一些针对性的微生物菌种来改善系统处理效果。例如,宁波镇海港务公司的污水处理站,原SBR装置的出水CODcr=100~150mg/l,在SBR曝气池中投入高效复合微生物后,SBR装置的出水CODcr=69~94mg/l。近年来,在废水处理中投加微生物也开始使用,但主要是引进国外一些微生物,如日本进口的玉垒菌,使用时多采用投加一种类型的微生物,菌种的含量低,去除效果提高有限,而且需要在处理过程中不断地投加,以维持投加的菌种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这种投加方式运用在工程中容易造成业主们心理负担,担心运行费用的日后增加。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一次投加即可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微生物复合和生物载体的联合使用两种途径,实现一次投加方式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需要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生物反应池内;b、投加1~4%池容积的生物载体;c、配伍复合微生物;d、将复合微生物投入生物反应池,投加的起始浓度为生化装置容积的3~6%;e按照好氧处理工艺利用曝气管道进行曝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需要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生物反应池内;b、投加1~4%池容积的生物载体;c、配伍复合微生物;d、将复合微生物投入生物反应池,投加的起始浓度为生化装置容积的3~6%;e、按照兼氧处理工艺利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其中生物载体为一种多孔性颗粒物质,如活性碳,颗粒物的孔径为20~100目。根据处理的废水对象不同,所采用的复合菌种种类和成分也不同。这一方案与现有技术的普通投菌法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在处理废水中投加的微生物是国内经过安全鉴定的,不存在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2.在处理废水中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后排放要求投加复合微生物,而不是单一的;3.投加的复合微生物是液态状态的,起始浓度为生化装置容积的3~6%;4.与生物载体一起投加,而且只需一次投加。附图说明图1为好氧工艺状态下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示意2为兼氧工艺状态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根据图1,正常情况下,需要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生物反应池内,然后投加1~4%池容积的生物载体5,再根据化验的进水水质特性配伍复合微生物4,投加进生物反应池内,投加的起始浓度为生化装置容积的3~6%,然后按照好氧处理工艺利用曝气管道3进行曝气。根据图2,正常情况下,需要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生物反应池内,然后投加1~4%池容积的生物载体5,再根据进水水质特性配伍复合微生物4,投加进生物反应池内,投加的起始浓度为生化装置容积的3~6%,然后按照兼氧处理工艺利用搅拌机6进行搅拌。其中生物载体是一种多孔性颗粒物质,如活性碳,颗粒物的孔径为20~100目。复合微生物来自于国内经过环保部门相关的生物安全性鉴定,目前经常使用的菌有下列属种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芽孢杆菌(Bacillus)、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硫杆菌(Thiobacillus)、亚硝化单胞菌(Nitrobacter)、双歧杆菌(Bifidbacterium)、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nitroreducens)、敏捷食酸菌(P.Facilis)、硫杆菌属的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排硫硫杆菌(T.Thiooxidans)和诺卡氏菌(Nocardia)。根据处理废水的对象不同,复合菌种种类和成分也不同。1.处理对象是畜禽废水,进水CODcr浓度为6000~10000mg/l,NH3-N浓度为100~200mg/l,废水中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及类脂有机化合物。复合微生物采用芽孢杆菌(Bacillus)、梭菌(Clastridium)、拟杆菌(Bacitericdes)、双歧杆菌(Bifidbacterium)、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甲烷八迭球菌(Methanosarcina)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复合而成。具体实施例有实施例1将需要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生物反应池内,然后投加2%池容积的生物载体5,再根据化验的进水水质特性配伍复合微生物4,投加进生物反应池内,投加的起始浓度为生化装置容积的5%,然后按照好氧处理工艺利用曝气管道3进行曝气,其中复合微生物的重量百分比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 30%芽孢杆菌(Bacillus) 13%拟杆菌(Bacitericdes) 11%双歧杆菌(Bifidbacterium) 18%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8%(严格厌氧)甲烷八迭球菌(Methanosarcina) 16%(严格厌氧)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4%实施例2按实施例1中的步骤,其中复合微生物的重量百分比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16%芽孢杆菌(Bacillus)26%拟杆菌(Bacitericdes) 18%双歧杆菌(Bifidbacterium) 7%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16%(严格厌氧)甲烷八迭球菌(Methanosarcina) 5%(严格厌氧)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12%实施例3仍按实施例1中的步骤,其中复合微生物的重量百分比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23% 芽孢杆菌(Bacillus)18%拟杆菌(Bacitericdes) 24%双歧杆菌(Bifidbacterium) 11%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5%(严格厌氧)甲烷八迭球菌(Methanosarcina) 10%(严格厌氧)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9%2.处理对象是制药废水,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当生化进水CODcr浓度为2000~4000mg/l,NH3-N浓度为50~120mg/l,废水中主要含有苯、甲苯、类脂化合物、醇类、酮类、醛类有机化合物,复合微生物采用芽孢杆菌(Bacillus)、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亚硝化单胞菌(Nitrobacter)、短杆菌(B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需要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生物反应池内;b、投加1~4%池容积的生物载体;c、配伍复合微生物;d、将复合微生物投入生物反应池,投加的起始浓度为生化装置容积的3~6%;e按照好氧处理工艺利用曝气管道进行曝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青王国华彭武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美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