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玉顺专利>正文

水下放电芯体和使用所述芯体的无菌水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6738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开发出了一种配备有一对铂板网的水下放电芯体以产生无菌水。该水下放电单元基于具有“虚拟网孔点”的虚拟线网孔的概念来设计,以最大化杀菌效果和工作效率。因此,通过采用使用了水下放电芯体的无菌水产生器,以及采用使用了该无菌水产生器的无菌水供应系统提供极高质量的无菌水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备有一对由传导材料制成的铂板网的水下放电芯体(discharging core),以及所述水下放电芯体在无菌水供应系统中的应用。2.
技术介绍
通常,现有的臭氧发生器件主要分为三类,即气体放电装置、红外装置和水溶解装置。这些传统的装置具有重量重、体积大、效率低以及能耗大等缺点。特别是气体放电装置,其难于将所产生的臭氧溶解在水(H2O)中。更不易将臭氧均匀地溶解在水下。当气态的臭氧注入到水下进行溶解时,约50%的臭氧会返回到空气中。由于气态臭氧是浓缩的,因此将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寻求更方便的和更有效的装置,以将臭氧均匀并安全地溶解在水下。因此,开发出了一种新概念的水下放电装置以克服所述传统问题。3.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问题,本专利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具有虚拟交点“虚拟网孔点”的水下放电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生成臭氧来实现最大化杀菌效果的水下放电芯体。制造该水下放电芯体的装配过程也被简化并且容易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下放电芯体的无菌水产生器,以及利用该无菌水产生器的无菌水供应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放电芯体,可包括具有矩形开口的框架;由传导材料制成的第一铂板网,其设置到所述框架上;置于所述第一铂板网上的绝缘板网;由传导材料制成的第二铂板网,其与所述绝缘板网和所述第一铂板网相交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了水下放电芯体的无菌水产生器,所述无菌水产生器可包括填充有水的容器;水下放电芯体,包括矩形框架、由传导材料制成的第一和第二铂板网、由非传导材料制成的绝缘板,所述第一铂板网、第二铂板网和绝缘板安装至所述框架;所述容器可安装有至少一个水下放电芯体,以及用于为所述第一和第二铂板网单元供电以进行水下放电的电源单元和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菌水供应系统,可包括利用至少一个水下放电芯体单元的无菌水产生器,所述水下放电芯体单元配备有交流电源和控制系统,用于交替地为铂板网的一组阳极和阴极端供电;用于储存所生产的无菌水的储水罐;用于从所提供的水下过滤异物的过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无菌水产生器的电源/控制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菌水产生器,其可包括矩形框架、安装至所述框架的由传导材料制成的第一和第二铂板网以及由非传导材料制成的绝缘板。如上所述,所述水下放电芯体利用具有“虚拟网孔点(Virtual MeshedPoint)”的虚拟线网孔的放电单元来最大化杀菌效果和工作效率。因此,通过采用利用水下放电芯体的无菌水产生器,以及利用该无菌水产生器的无菌水供应系统来提供优质的无菌水成为可能。4.附图的简要说明包括在此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并且用于与说明书一起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水下放电芯体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所述水下放电芯体的框架;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所述水下放电芯体中的第一铂板网;图4是在中心处对折以形成双层的第一铂板网的示意图5是将所述第一铂板网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所述的水下放电芯体中的绝缘板;图7是在中心处对折形成的双层绝缘板的示意图;图8是将绝缘板设置在安装于框架上的铂板网上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所述水下放电芯体的第二铂板网;图10是在中心处对折形成双层的第二铂板网的示意图;图11是将第二铂板网设置在安装于框架上的绝缘板和第一铂板网上的组装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水下放电芯体的最终组装结构;图13示出了沿着水下放电芯体的最终组装结构的A-A处的截面图;图14示出了沿着水下放电芯体的最终组装结构的B-B处的截面图;图15示出了沿着水下放电芯体的最终组装结构的C-C处的截面图;图16是放大的第一和第二铂板网,用于说明水下放电芯体的工作方式。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产生无菌水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菌水供应系统的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水下放电芯体的示意图;图2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所述水下放电芯体的框架;图2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所述水下放电芯体的第一铂板网;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框架上的第一铂板网的示意图;图2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水下放电芯体的第二铂板网;图2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将第一和第二铂板网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半组装结构;图2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水下放电芯体的示意图;图2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水下放电芯体中的框架;图2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所述水下放电芯体的第一铂板网;图28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将所述第一铂板网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示意图;图2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安装在所述水下放电芯体的第二铂板网;图3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将所述第二铂板网设置在安装于所述框架上的第一铂板网上的半组装结构。在各个附图中用同样的标号表征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部件以及其他方面表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相同、等价或者相似的特征、元件或方面。5.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形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水下放电芯体以及其在产生并提供无菌水的系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水下放电芯体被设计为即使所施加的电压较低也可以通过诱发(induce)水下放电而产生大量离子。为了在低电压下产生离子,必须利用水离解机理或者水下放电机理。公知为冒泡机理的水下放电的原理如下当在阴极上施加电压时,溶解在水下的杂质开始电离,通过聚集OH-离子以在阴极的一些不平整部位(asperity)形成成核点(NucleationSite)。这样就形成了电场区并引起局部发热以蒸发水分子从而形成水泡。当开始产生水泡时,水泡将从阴极向阳极快速传播,以在两个电极间形成传导丝状通道(Conduction Filamentation Channel)。这一现象就是由于水下放电而产生的冒泡机理。这样,阴极和阳极的尖端越尖,低电压下的放电越强。水下放电所产生的活性氧的量与点电极(Point Electrode)或放电单元的数量成比例。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一种新的构思并不同于使用蚀刻铂板的传统系统,即,使用浸没在水这样的介电材料中的一种放电芯体。也就是说,如果假设由电源单元供电的转换装置(switch)浸没在储水容器中,则水本身可以作为转换介质,并且铂可以由阴极和阳极组成。因此,当施加一定电平的电压时,作为水下放电单元的转换装置进行自转换(self-switching)或者通过水离解机理进行水离解。一旦激活水下放电单元,就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形成传导丝状通道。当水下放电单元的电压变为零时,阴极和阳极之间的通路将被水填充。然后,通过自动恢复(self-recovery)在阴极和阳极之间重新建立电压。这些自转换和自动恢复过程依次重复从而有效地产生离子。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一种水下放电芯体(100)。图2至图16进一步示出了所述水下放电芯体(100)的配置和组装结构。图2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放电芯体,包括:具有矩形开口的框架;由传导材料制成的第一铂板网,其设置到所述框架上;置于所述第一铂板网的绝缘板网;由传导材料制成的第二铂板网,其与所述绝缘板网和所述第一铂板网相交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森H金
申请(专利权)人:金玉顺安德森H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