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卞佳林专利>正文

一种增效型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6411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效型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先取氯氟氰虫酰、氨基甲酸酯、丁香油和氯氟氰虫酰,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搅拌混合,升温至60‑70℃,加入啶虫脒、溴氰菊酯和乙酸酐,继续搅拌,降温至40℃,加入八氯二丙醚和噻嗪酮,继续搅拌,再将混合物转入回流装置中,加入丙酮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加热回流,得到杀虫组分;然后取蓖麻油、油酸甘油酯、2‑氨基‑2‑甲基‑1‑丙醇和无水乙醇,搅拌混合,升温至30‑40℃,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豆油酸,搅拌,得到增效组分;最后将杀虫组分与增效组分按照重量比4:1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增效型杀虫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增效型杀虫剂可广泛应用于森林、园林、果树等农林业杀虫领域,配制和使用方便,药剂有效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杀虫剂
,具体涉及一种增效型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农药复配是将不同有效成分的农药品种混合配制。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农药的慢性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于申请注册新农药的毒性问题要求越来越严,使得开发一种新农药的费用成倍增长,周期大大延长。且杀虫剂的抗性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农药在某些地区因害虫抗性问题而不得不停止使用。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农药的混用于混剂研究比以往更加盛行。多数情况下,两种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杀虫剂混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是阻止害虫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演化。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用,其延缓害虫抗性演化的效果与杀虫剂的作用强度有关,且种群内抗性基因型个体的适合度大小及两种杀虫剂混用后的毒理效应类型对其也有重要影响。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是防治农业抗性害虫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增效型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所得杀虫剂配制和使用方便,药剂有效利用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效型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以重量份计,取氯氟氰虫酰6‑8份、氨基甲酸酯2‑7份、丁香油1‑4份和氯氟氰虫酰3‑5份,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搅拌混合,升温至60‑70℃,加入啶虫脒3‑6份、溴氰菊酯1‑3份和乙酸酐0.5‑1份,继续搅拌50‑80min,降温至40℃,加入八氯二丙醚5‑10份和噻嗪酮0.2‑1份,继续搅拌20‑30min,得到混合物一;步骤二,以重量份计,将混合物一转入回流装置中,加入丙酮酸乙酯5‑8份和乙酸乙酯40‑60份,加热回流10‑20min,得到杀虫组分;步骤三,以重量份计,取蓖麻油2‑3份、油酸甘油酯3‑5份、2‑氨基‑2‑甲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效型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以重量份计,取氯氟氰虫酰6-8份、氨基甲酸酯2-7份、丁香油1-4份和氯氟氰虫酰3-5份,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搅拌混合,升温至60-70℃,加入啶虫脒3-6份、溴氰菊酯1-3份和乙酸酐0.5-1份,继续搅拌50-80min,降温至40℃,加入八氯二丙醚5-10份和噻嗪酮0.2-1份,继续搅拌20-30min,得到混合物一;步骤二,以重量份计,将混合物一转入回流装置中,加入丙酮酸乙酯5-8份和乙酸乙酯40-60份,加热回流10-20min,得到杀虫组分;步骤三,以重量份计,取蓖麻油2-3份、油酸甘油酯3-5份、2-氨基-2-甲基-1-丙醇2-4份和无水乙醇10-15份,搅拌混合,升温至30-40℃,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0.5-1份和豆油酸0.2-0.6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卞佳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