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6371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新风系统,解决了室内的空气流动性能差,排气管无法将污浊的空气排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进气管、安装至进气管内的进风机、排气管、安装至排风管内的排风机,还包括房间管道组,房间管道组包括第一挡管、第二挡管、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连接管;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送风罩,第二挡风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送风罩,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送风罩;排气管上设置有防尘罩,第二挡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的第一引导面,第二出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二挡风管的出分方向的第二引导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提高了室内的空气流动性能,提高了排气管对污浊的空气排出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室内新风系统可以将装修造成的各种有害气体和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高效净化后送入室内,24小时不间断进行置换,时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新装修的房间再无难闻气味,获得良好的精神状态,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室内新风系统时,进气管主要将外界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排气管主要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到室外,而进气管和排气管通常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不利于空气流动,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新风系统,提高了室内的空气流动性能,提高了排气管对污浊的空气排出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包括进气管、安装至进气管内的进风机、排气管、安装至排风管内的排风机,还包括房间管道组,所述房间管道组包括第一挡管、第二挡管、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连接管;所述进气管的出风口与第一挡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风管的一端与第一送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送风罩,所述第一挡风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挡风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风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送风罩,所述第二挡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送风罩;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防尘罩,所述排气管与第二送风管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送风管设置在房间的底部,所述第二挡风管设置在房间的顶部且第二挡风管的出风口与第一送风管的出风口互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送风管设置于房间的顶部且第二送风管的出风口与第二挡风管的出风口互相垂直,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与第二出风管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二出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二挡风管的出分方向的第二引导面;所述室内新风系统的通风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进气管的气体通过第一挡管,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改变,顺着第一挡管分别从第一挡管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向上吹出,吹出的气体被第一引导面撞击后,向着第一引导面引导的方向吹出;另一部分空气通过连接管上的第一送风罩吹出;步骤二、连接管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挡管分别从第二挡管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空气从第二挡管的一侧顺着第二送风管吹出,另一部分从第二挡管的另一侧的第二送风罩吹出,结合步骤一中通过第一送风管上的第一送风罩的向上吹出的空气,一起向第一引导面的方向吹出;步骤三、第二送风管内的空气顺着管子出口的方向,通过第三送风罩吹出,步骤二中从第二送风罩吹出的空气和通过第一引导面改变方向的空气,被第二引导面撞击后,向着第二引导面引导的方向吹出,结合从而第三送风罩吹出空气,一起通过防尘罩进入到排气管进行排出。采用上述方案,室外的空气通过进风机进行收集吸入,通过进气管进行排出,在通过第一挡管将空气的方向进行改变,通过第一送风罩排出,其他的空气通过连接管进行传输,通过第二挡管将空气的方向进行改变,在通过第二送风罩进行输出,另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二送风管进行排出,排出空气分别通过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进行改变方向,最后通过排气管进行排出,排风机的设置将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同时进气管设置在地面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重量较大,一般都会沉到地上,此时可以通过进气管将室内的空气大幅度的流动,且通过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进行循环,增加室内空气的流通性,且在地面上的灰尘也会随着空气被带走,还就有一定的自洁的功能,实用性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送风罩、第二送风罩、第三送风罩上均包括第一隔离网、第二隔离网、壳体,所述壳体分别与第一隔离网、第二隔离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罩、第二送风罩、第三送风罩依次与第一排风管、第二挡风管、第二排风管螺纹配合。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隔离网与第二隔离网的设置,减少了空气排出孔的面积,提高了空气的流速,从而增强了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同时减少第一送风罩、第二送风罩、第三送风罩的空气散乱,使空气更加集中,具有一定的聚合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远离防尘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风罩,所述第一防风罩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从排气管至第一防风罩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挡风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口。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防风罩的设置可以减少外界风对室内新风系统的影响,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挡风板,还可以减少雨天雨水的进入,具有一定的防雨效果。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第一挡风板之间设置有枢接于第一挡风板上的第一遮板,所述第一遮板两侧与第一挡风板枢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挡风板上远离排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遮板抵触连接的限位块。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遮板的设置,使第一通风口的流动方向得到限制,进一步减少室外强风对室内新风系统的影响,且第一挡风板上的第一轴承的设置,减少了第一挡风板与第一遮板之间的摩擦,增加了第一挡风板与第一遮板的使用寿命,且限位块的设置使第一遮板的转动位置得到限制,防止第一遮板因为自身的重量而脱离出第一挡风板。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远离第一挡风管的一端还设有加热管与制冷管,所述加热管、制冷管分别与进气管互相连通,所述加热管内设置有加热设备,所述制冷管内设置有制冷设备,所述加热管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制冷管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阀,还包括设置于进风管内的温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所述室内新风系统的温度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进风管的温度值发送给中央处理器,设定室温的温度值为K1,进风管的温度值为K2;步骤二、设定K1与K2之差的绝对值为K3,设定允许温度的基准值K4,中央处理器比较K3是否小于K4,当K3小于或等于K4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使第二电磁阀保持开启的状态,使第一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保持关闭的状态,加热装置与制冷装置停止工作;步骤三、设定室温基准温度值K5,当K3大于K4的同时,K1大于K5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使第三电磁阀保持开启的状态且加热装置启动,使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保持关闭的状态且制冷装置停止工作;当K3大于K4的同时,K1小于K5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使第一电磁阀保持开启的状态且制冷装置启动,使第二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保持关闭的状态且加热装置停止工作。采用上述方案,加热设备可以对环境的温度进行加热,制冷设备可以对环境温度进行降温,增加了加热管与制冷管设置,将改善室内空气的温度,通过加热管将空气中的温度进行升温,通过制冷管将空气中的温度进行降温,且通过中央处理器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室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室温的温度,提高人们在室内的舒适度。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远离第一挡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风罩,所述第二防风罩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从进气管至第二防风罩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挡风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口。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防风罩的设置可以减少外界风对室内新风系统的影响,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二挡风板,还可以减少雨天雨水的进入,具有一定的防雨效果。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第二挡风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包括进气管(1)、安装至进气管(1)内的进风机(2)、排气管(3)、安装至排风管内的排风机(4),其特征是:还包括房间管道组(5),所述房间管道组(5)包括第一挡管(6)、第二挡管(7)、第一送风管(8)、第二送风管(9)、连接管(10);所述进气管(1)的出风口与第一挡管(6)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风管的一端与第一送风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8)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送风罩(11),所述第一挡风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0)的另一端与第二挡风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风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送风罩(12),所述第二挡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9)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送风罩(13);所述排气管(3)上设置有防尘罩(14),所述排气管(3)与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送风管(8)设置在房间的底部,所述第二挡风管设置在房间的顶部且第二挡风管的出风口与第一送风管(8)的出风口互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送风管(9)设置于房间的顶部且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与第二挡风管的出风口互相垂直,所述排气管(3)的排气口与第二出风管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一送风管(8)的出风方向的第一引导面(15),所述第二出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二挡风管的出分方向的第二引导面(16);所述室内新风系统的通风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进气管(1)的气体通过第一挡管(6),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改变,顺着第一挡管(6)分别从第一挡管(6)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8)向上吹出,吹出的气体被第一引导面(15)撞击后,向着第一引导面(15)引导的方向吹出;另一部分空气通过连接管(10)上的第一送风罩(11)吹出;步骤二、连接管(10)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挡管(7)分别从第二挡管(7)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空气从第二挡管(7)的一侧顺着第二送风管(9)吹出,另一部分从第二挡管(7)的另一侧的第二送风罩(12)吹出,结合步骤一中通过第一送风管(8)上的第一送风罩(11)的向上吹出的空气,一起向第一引导面(15)的方向吹出;步骤三、第二送风管(9)内的空气顺着管子出口的方向,通过第三送风罩(13)吹出,步骤二中从第二送风罩(12)吹出的空气和通过第一引导面(15)改变方向的空气,被第二引导面(16)撞击后,向着第二引导面(16)引导的方向吹出,结合从而第三送风罩(13)吹出空气,一起通过防尘罩(14)进入到排气管(3)进行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包括进气管(1)、安装至进气管(1)内的进风机(2)、排气管(3)、安装至排风管内的排风机(4),其特征是:还包括房间管道组(5),所述房间管道组(5)包括第一挡管(6)、第二挡管(7)、第一送风管(8)、第二送风管(9)、连接管(10);所述进气管(1)的出风口与第一挡管(6)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风管的一端与第一送风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8)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送风罩(11),所述第一挡风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0)的另一端与第二挡风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风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送风罩(12),所述第二挡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9)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送风罩(13);所述排气管(3)上设置有防尘罩(14),所述排气管(3)与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送风管(8)设置在房间的底部,所述第二挡风管设置在房间的顶部且第二挡风管的出风口与第一送风管(8)的出风口互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送风管(9)设置于房间的顶部且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与第二挡风管的出风口互相垂直,所述排气管(3)的排气口与第二出风管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一送风管(8)的出风方向的第一引导面(15),所述第二出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二挡风管的出分方向的第二引导面(16);所述室内新风系统的通风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进气管(1)的气体通过第一挡管(6),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改变,顺着第一挡管(6)分别从第一挡管(6)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8)向上吹出,吹出的气体被第一引导面(15)撞击后,向着第一引导面(15)引导的方向吹出;另一部分空气通过连接管(10)上的第一送风罩(11)吹出;步骤二、连接管(10)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挡管(7)分别从第二挡管(7)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空气从第二挡管(7)的一侧顺着第二送风管(9)吹出,另一部分从第二挡管(7)的另一侧的第二送风罩(12)吹出,结合步骤一中通过第一送风管(8)上的第一送风罩(11)的向上吹出的空气,一起向第一引导面(15)的方向吹出;步骤三、第二送风管(9)内的空气顺着管子出口的方向,通过第三送风罩(13)吹出,步骤二中从第二送风罩(12)吹出的空气和通过第一引导面(15)改变方向的空气,被第二引导面(16)撞击后,向着第二引导面(16)引导的方向吹出,结合从而第三送风罩(13)吹出空气,一起通过防尘罩(14)进入到排气管(3)进行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送风罩(11)、第二送风罩(12)、第三送风罩(13)上均包括第一隔离网(17)、第二隔离网(18)、壳体(19),所述壳体(19)分别与第一隔离网(17)、第二隔离网(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罩(11)、第二送风罩(12)、第三送风罩(13)依次与第一排风管、第二挡风管、第二排风管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排气管(3)远离防尘罩(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风罩(20),所述第一防风罩(20)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第一挡风板(21),所述第一挡风板(21)从排气管(3)至第一防风罩(20)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挡风板(21)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口(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若干所述第一挡风板(21)之间设置有枢接于第一挡风板(21)上的第一遮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晨雷蔡庆利林丰光黄瑞锏陈金阳周宏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诚名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