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笃福专利>正文

曝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633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曝气装置,曝气管由骨架、微孔管组成,骨架外壁面与微孔管内壁面贴合;曝气管也可就是微孔管,微孔管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管;为烧结管或熔喷管;微孔孔径5-500um,有带骨架或不带骨架;单管曝气装置两端结构对称;曝气管端与配重之间螺纹固定连接;曝气管端头通过螺母及密封垫圈与短接连通,之间粘接;短接另一端与弯头之间连通,弯头通过短接连通,短接另一端待接充气管;双管曝气装置是串接连通而成;四管或者是多管曝气装置是在双管串联曝气装置的基础上并联而成或由多管直接并联而成,效果很突出:通过微孔曝气管进入水中的空气,能充分与水接触,氧利用率高,可达25%以上,与使用的传统曝气器相比节电30%以上,聚乙烯烧结管可进行反冲洗,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曝气装置是用于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的生物处理设备、特别是为水体充氧的曝气装置,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为水体充氧是废水和污水好氧生物化学处理工艺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水处理的生物化学方法中,好氧活性污泥法所应用的主要设备之一是曝气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曝气装置多采用固定式的安装方式,即曝气器安装固定在水下的空气管道上。由于曝气器在水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加上盘式曝气器构型本身的局限性,上述曝气装置难免造成充氧不均匀,靠近曝气器部分充氧过高、并且会产生旋流使气泡在水中停留时间过短,因此充氧效率较低。经捡索98204611.1《一种悬浮式微孔曝气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微孔曝气器为长圆柱型的膜管式曝气器,其内层为与支通气管连通且管壁上有若干个透孔的硬质管,该硬质管外紧紧环绕包裹着一层软质的、有弹性的塑料或者橡胶套管,所述的套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在非通气情况下呈闭合状态的微孔;曝气器套管上的微孔为十字形切口的微孔;03209634.8《一种悬挂链式曝气装置》,该膜管式曝气器,其内层为与支通气管连通且管壁上有若干个透孔的硬质管,该硬质管外紧紧环绕包裹着一层软质的、有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套管,该套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在非通气情况下呈闭合状态的微孔;各环保单位大多数用膜管式曝气器,致命缺点是气体压入“硬质管外紧紧环绕包裹着一层软质膜”实现曝气功能,压力不均,软膜易鼓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材料代替软质膜,结构简单、寿命长、氧利用率高的曝气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方案实现的。曝气装置是由曝气管、配重、弯头组成,曝气管由骨架、微孔管组成,骨架外端与微孔管内壁贴合;曝气管就是微孔管;微孔管材料是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管;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管,为烧结管或熔喷管;单管曝气装置两端结构对称;其一端结构为曝气管端与配重之间螺纹固定连接;曝气管端头通过螺母及密封垫圈与短接连通,之间粘接;短接另一端与弯头之间连通,弯头通过短接连通,短接另一端待接充气管。本专利技术效果很突出通过微孔曝气管进入水中的空气,能充分与水接触,氧利用率高,可达25%以上,与使用的传统曝气器相比节电30%以上,聚乙烯烧结管可进行反冲洗,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2个曝气管连接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4个曝气管连接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曝气管侧剖示意4是本专利技术曝气管实施例侧剖示意中1.曝气管,2.配重,3.螺母,4.短接,5.弯头,6.短接,7.密封垫圈,8.吊环,9.支架,10.连接杆,11.三通,1-1.微孔管,1-2.骨架。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2个曝气管串接组成的双管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曝气装置由曝气管1、配重2、螺母3、短接4、弯头5、短接6、密封垫圈7、吊环8、支架9、连接杆10、三通11、微孔管1-1、骨架1-2。图中各元件简介曝气管1材料是由防水耐腐材料;配重2材料为铸铁、碳钢或不锈钢,铸造件或加工件;紧固螺母3材料为ABS塑料,注塑件;短接4材料为ABS塑料,标准管材短接;弯头5材料为ABS塑料,注塑件;短接6碳钢或不锈钢管材,机械加工;密封垫圈7橡胶O型密封圈;吊环8碳钢或不锈钢标准件;支架9碳钢或不锈钢,焊接件;连接杆10碳钢或不锈钢,机加工件;三通11材料为碳钢或不锈钢,标准件;短接12材料为ABS塑料,标准管材。根据污水处理好氧池大小、结构及污水性质不同,曝气管组装分单管、双管和多管等型式,结构见附图。首先,由图1可想而知,单管曝气装置两端结构对称;其一端结构为曝气管1端与配重2之间螺纹固定连接;曝气管1端头通过螺母3及密封垫圈7与短接4连通,之间粘接;短接4另一端与弯头5之间连通,弯头5通过短接6连通,短接6另一端待接充气管。图1为双管曝气装置,是在单管曝气装置基础上由两个曝气管串连而成;两曝气管相邻两端对接由支架9支撑;两曝气管1外端分别由两个配重2固定,两个配重2之间由连接杆10固定连接;两曝气管外端分别通过两个带密封垫圈7的螺母3与内短接4,再串接弯头5以及外短接6固定连通,左右两端的外短接6分别待接充气管。图2是四管曝气装置是在双管曝气装置基础上由四个曝气管组成,将串联的双管曝气装置再并联起来而成的,在支架9上并联固定串联的双管曝气管1,其两管外端弯头6换接一个三通管11,三通管11空管头待接充气管即可。多管曝气装置是在双管串联曝气装置的基础上并联而成或由多管直接并联而成。图3、图4可看出,曝气管1由微孔管1-1和骨架1-2组成,骨架1-2为圆环体,既支撑曝气管1又通气,微孔管1-1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分为烧结管和熔喷管,微孔孔径5-500um;不带骨架单用微孔管也可。权利要求1.一种曝气装置,由曝气管、配重、弯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曝气管由骨架、微孔管组成,骨架外端与微孔管内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管就是微孔管。3.根据权利要求2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孔管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管。4.根据权利要求3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管为烧结管。5.根据权利要求4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管为熔喷管。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管,为烧结管或熔喷管,微孔孔径5-500um。7.根据权利要求1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单管曝气装置只含一根曝气管曝气管两端结构对称;其一端结构为曝气管端与配重之间螺纹固定连接;曝气管端头通过螺母及密封垫圈与短接连通,之间粘接;短接另一端与弯头之间连通,弯头通过短接连通,短接另一端待接充气管。8.根据权利要求6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双管曝气装置由两个曝气管组成,结构为两曝气管内端由支架支持并连通;两曝气管外端侧壁分别固定两个配重,两个配重之间由连接杆固定连接,两曝气管外端口分别通过两个带密封圈的螺母与内两个内短接、弯头、外短接固定连通,左右两端的外短接分别待接充气管。9.根据权利要求8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四管曝气装置是在双管曝气装置基础上将串联的双管曝气装置再并联起来而成的在支架上并联固定串联的双管曝气管,其两管外端弯头换接一个三通管,三通管空管头待接充气管即可。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管曝气装置是在双管串联曝气装置的基础上并联而成或由多管直接并联而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曝气装置,曝气管由骨架、微孔管组成,骨架外壁面与微孔管内壁面贴合;曝气管也可就是微孔管,微孔管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管;为烧结管或熔喷管;微孔孔径5-500um,有带骨架或不带骨架;单管曝气装置两端结构对称;曝气管端与配重之间螺纹固定连接;曝气管端头通过螺母及密封垫圈与短接连通,之间粘接;短接另一端与弯头之间连通,弯头通过短接连通,短接另一端待接充气管;双管曝气装置是串接连通而成;四管或者是多管曝气装置是在双管串联曝气装置的基础上并联而成或由多管直接并联而成,效果很突出通过微孔曝气管进入水中的空气,能充分与水接触,氧利用率高,可达25%以上,与使用的传统曝气器相比节电30%以上,聚乙烯烧结管可进行反冲洗,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C02F3/12GK1792875SQ20051004533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李业生, 徐志念, 王盛林 申请人:王笃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曝气装置,由曝气管、配重、弯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曝气管由骨架、微孔管组成,骨架外端与微孔管内壁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业生徐志念王盛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笃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