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目标特性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四路径模型的运动目标与地面复合散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CrossSection,RCS)分析预估是根据各种电磁散射理论研究场景产生散射场的各种机理,并且利用各种近似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定量估计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在实际中,目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处于复杂的背景当中。以行驶在水泥路面上的车辆目标为例,由于车辆自身的复杂结构及其与地面背景之间的多径作用,使得其电磁散射特性极为复杂,使得对目标雷达图像的解释、分析变得困难,进而影响目标的识别。因此,以地面目标真实的散射机理为基础,建立逼真的地面目标散射模型,对于更有效地理解地面目标的雷达图像及实现目标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对现有技术进行了国内外数据库的检索,在中国专利“电大复杂体目标与粗糙面背景复合电磁散射数值仿真方法”(申请号:200710173289.7)中提出了双向弹跳射线法(BidirectionalAnalyticRayTracing,BART),该方法将目标与背景划分为大面片,并通过从发射和接收两个方向对目标区域进行射线追踪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四路径模型的运动目标与地面复合散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S1、对目标本体的雷达散射特性进行建模,获得目标的直接散射回波;步骤S2、对地面背景的雷达散射特性进行后向散射建模,获得地面背景的直接散射回波;步骤S3、引入地面反射系数及地面粗糙度的影响,利用双站散射方法进行地面背景与目标的多径散射建模,获得面背景与目标之间的多径散射回波;步骤S4、将目标直接散射回波、地面直接散射回波、目标与地面之间的多径散射回波进行相干累加,获得地面背景与目标的复合散射特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四路径模型的运动目标与地面复合散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S1、对目标本体的雷达散射特性进行建模,获得目标的直接散射回波;步骤S2、对地面背景的雷达散射特性进行后向散射建模,获得地面背景的直接散射回波;步骤S3、引入地面反射系数及地面粗糙度的影响,利用双站散射方法进行地面背景与目标的多径散射建模,获得面背景与目标之间的多径散射回波;步骤S4、将目标直接散射回波、地面直接散射回波、目标与地面之间的多径散射回波进行相干累加,获得地面背景与目标的复合散射特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路径模型的运动目标与地面复合散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中,地面背景与目标之间的多径散射贡献表示为:Ec=2ΓrΕ2ψ(1)式中,E2ψ表示双站角为2倍擦地角ψ时的双站散射贡献;Γr为粗糙地面的反射系数;系数2表示存在两种多径散射路径,即经地面反射后再由目标散射回到接收机的路径,以及经目标反射后再由地面散射回到接收机的路径;粗糙地面的反射系数Γr受到地面粗糙度的影响,表示为:Γr(H,V)=Γ(H,V)·ρs(2)式中,Γ(H,V)为平面波入射到光滑平面的反射系数;ρs为同表面粗糙度有关的系数;定义粗糙度因子Γ为:Γ=σhsinψλ---(3)]]>式中,σh为表面高度的标准差,ψ为擦地角,λ为波长,则粗糙度系数为:ρs=exp(-8π2Γ2),0≤Γ≤0.10.8125371+8π2Γ2,Γ>0.1---(4)]]>平面波入射到光滑镜面的反射系数为:ΓV=ϵsinψ-ϵ-cos2ψ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杰,岳慧,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