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6316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电池片包括:硅片、正面栅线层、侧电极、背面第一、第二栅线层和第一、第二电极,硅片包括硅基片、正面第一类扩散层、背面第一类扩散层以及背面第二类扩散层,硅基片的背光面包括互相接触的非离散的背面第一类扩散层和背面第二类扩散层,正面栅线层设在正面第一类扩散层上,侧电极设在硅片的侧表面上且与正面栅线层电连接,背面第一栅线层和第一电极设在背面第一类扩散层上,第一电极电连接至侧电极和背面第一栅线层,背面第二栅线层和第二电极电连接且均设在背面第二类扩散层上且均与第一电极不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片,防漏电性好、功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受光面和背光面分别有2-3根银主栅线作为电池片的正负极,这些银主栅线不仅消耗大量的银浆,而且因为遮挡入射光从而造成了电池片的效率下降。另外,由于正负极分别分布在电池片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上,当电池片串联时,需要采用焊带将电池片受光面的负电极焊接到相邻电池片背光面的正电极上,从而造成焊接工艺繁琐,焊接材料使用较多的问题,而且,焊接时和后续层压工艺中容易造成电池片及焊带的破损。另外,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片矩阵通常是由72片或者60片电池片依次串联组成,构成六串电池串组成的三个回路,此时,一般至少需要三个二极管,以使每个回路上增设一个二极管进行旁路保护,由于二极管通常设置于电池的接线盒内,从而增加了集成接线盒的成本,致使电池的结构复杂性提高,而且,当由多个电池片串联而成的串联组件再次进行串联时,连接电缆用量很大,材料浪费很多,致使电站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片,所述电池片防漏电性好,功率高。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片的电池片矩阵。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片矩阵的太阳能电池。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片,包括:硅片,所述硅片包括硅基片、正面第一类扩散层、背面第一类扩散层以及背面第二类扩散层,其中,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设在所述硅基片的受光面上,所述硅基片的背光面包括互相接触的非离散第一区域和非离散第二区域,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仅设在且布满在所述第一区域上、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仅设在且布满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其中,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与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的类型相同,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与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的类型不同;正面栅线层,所述正面栅线层设在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上;侧电极,所述侧电极设在所述硅片的侧表面上且与所述正面栅线层电连接;背面第一栅线层和第一电极,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均设在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侧电极和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背面第二栅线层和第二电极,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设在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上,其中,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电极不接触。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片,防漏电性好,功率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互不叠置且接触相连,和/或,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互不叠置且接触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相连且占满所述硅基片的所述背光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呈接触式指交叉形分布,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连通区域和多个第一分散区域,多个所述第一分散区域在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均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连通,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连通区域和多个第二分散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分散区域在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均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区域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分散区域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散区域在所述第一连通区域和所述第二连通区域之间一一交替,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的轮廓线和所述第二分散区域的轮廓线分别接触,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轮廓线和所述第一分散区域的轮廓线分别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设在所述第一连通区域上,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设在多个所述第一分散区域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连通区域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背面第一子栅线,且每个所述背面第一子栅线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和所述第二分散区域均不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设在所述第二连通区域上,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设在多个所述第二分散区域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二连通区域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背面第二子栅线,且每个所述背面第二子栅线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和所述第一分散区域均不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片进一步包括侧面第一类扩散层,所述侧面第一类扩散层设在所述硅基片的侧表面上,所述侧电极设在所述侧面第一类扩散层上,其中,所述侧面第一类扩散层和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的类型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片在垂直于所述侧电极方向上的跨度为20mm~6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片为长方形片体,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贴靠所述硅片的两条长边设置且均沿所述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侧电极设在所述硅片的邻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长边侧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片为P型,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为磷扩散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片为N型,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为硼扩散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进一步包括:减反层,所述减反层设在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与所述正面栅线层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反层还设在所述侧电极与所述硅基片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进一步包括: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在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与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之间、以及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与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之间。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片矩阵,由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片串联和/或并联而成。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太阳能电池,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电池片矩阵。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片的受光侧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片的背光侧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电池片的一个侧面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电池片的另一个侧面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所示的电池片的背光侧的制备过程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两个电池片采用导电带串联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去除导电带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片矩阵的示意图;图9是图8中所示的电池片矩阵的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电池片矩阵1000;焊带1001;汇流条1002;第一电池片阵列100A;第二电池片阵列100B;第三电池片阵列100C;电池片100;硅片1;硅基片11;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侧面第一类扩散层13;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减反层101;钝化层102;正面栅线层2;正面子栅线21;侧电极3;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背面第二栅线层6;背面第二子栅线61;背面第一栅线层7;背面第一子栅线7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硅片(1),所述硅片(1)包括硅基片(11)、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以及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其中,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设在所述硅基片(11)的受光面上,所述硅基片(11)的背光面包括互相接触的非离散第一区域和非离散第二区域,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仅设在且布满在所述第一区域上、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仅设在且布满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其中,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与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的类型相同,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与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的类型不同;正面栅线层(2),所述正面栅线层(2)设在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上;侧电极(3),所述侧电极(3)设在所述硅片(1)的侧表面上且与所述正面栅线层(2)电连接;背面第一栅线层(7)和第一电极(4),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7)和所述第一电极(4)均设在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4)电连接至所述侧电极(3)和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7);背面第二栅线层(6)和第二电极(5),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6)和所述第二电极(5)均设在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上,其中,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6)与所述第二电极(5)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电极(4)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硅片(1),所述硅片(1)包括硅基片(11)、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以及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其中,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设在所述硅基片(11)的受光面上,所述硅基片(11)的背光面包括互相接触的非离散第一区域和非离散第二区域,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仅设在且布满在所述第一区域上、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仅设在且布满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其中,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与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的类型相同,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与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的类型不同;正面栅线层(2),所述正面栅线层(2)设在所述正面第一类扩散层(12)上;侧电极(3),所述侧电极(3)设在所述硅片(1)的侧表面上且与所述正面栅线层(2)电连接;背面第一栅线层(7)和第一电极(4),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7)和所述第一电极(4)均设在所述背面第一类扩散层(14)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4)电连接至所述侧电极(3)和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7);背面第二栅线层(6)和第二电极(5),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6)和所述第二电极(5)均设在所述背面第二类扩散层(15)上,其中,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6)与所述第二电极(5)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电极(4)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7)和所述第一电极(4)互不叠置且接触相连,和/或,所述背面第二栅线层(6)和所述第二电极(5)互不叠置且接触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相连且占满所述硅基片(11)的所述背光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呈接触式指交叉形分布,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连通区域和多个第一分散区域,多个所述第一分散区域在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均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连通,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连通区域和多个第二分散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分散区域在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均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区域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分散区域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散区域在所述第一连通区域和所述第二连通区域之间一一交替,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的轮廓线和所述第二分散区域的轮廓线分别接触,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轮廓线和所述第一分散区域的轮廓线分别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4)设在所述第一连通区域上,所述背面第一栅线层(7)设在多个所述第一分散区域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片(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姚云江姜占锋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