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6309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该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包括雷电感应电极,与雷电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与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电性连接的静电感应电极,与静电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金属安装装置,以及与金属安装装置连接的绝缘安装装置和接地引下线,接地引下线一端与金属安装装置相连、另一端与大地相连。金属安装装置位于绝缘安装装置的上方,静电感应电极位于金属安装装置的上方,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位于静电感应电极的上方,雷电感应电极位于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的上方。该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有效地减少了被保护设备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和地电位反击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雷电因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猛烈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造成严重的灾害。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每秒钟地球造就1800次雷雨,伴随600次闪电,其中有100个炸雷击落地面,破坏建筑物和发电、通讯、影视设备,毙伤人、畜,引发火灾,每年导致全球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000以上。现有的直击雷防护装置主要有:富兰克林传统避雷针,它由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200多年前专利技术后沿用至今,对建筑物等设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质上富兰克林传统避雷针是一种利用自身的高度,在雷电云的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先导,进而与引导雷电云的下行先导回合形成雷电通路,引导雷电进入大地来达到避雷功效的避雷装置。主动式提前预放电避雷针,它是近些年新发展出来的避雷装置,与富兰克林传统避雷针相比,它更容易在雷云状态下产生尖端放电,并率先在上方产生一个雷电上行先导,有更大的几率将可能出现在附近的雷电提前吸引过来,通过避雷针的良好接地泄放到大地。上述两种避雷针本质上都是主动引雷泄放装置,虽然可以减少雷电对人、畜、物的直接伤害和破坏,但是随着近些年微电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主动引雷泄放装置在实际应用中也显露出了它的一些局限性。例如,主动引雷泄放装置频繁引雷入地,会产生感应雷击和地电位反击,进而损坏设备内部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等,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接闪概率且与被保护设施绝缘安装的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以减少保护区内人和设备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和地电位反击的伤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包括雷电感应电极,与所述雷电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与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电性连接的静电感应电极,与所述静电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金属安装装置,以及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连接的绝缘安装装置和接地引下线,所述接地引下线一端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相连、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所述金属安装装置位于所述绝缘安装装置的上方,所述静电感应电极位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的上方,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位于所述静电感应电极的上方,所述雷电感应电极位于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安装装置与所述绝缘安装装置通过法兰盘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的下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绝缘安装装置的上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中设有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的下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静电感应电极呈圆台形。进一步地,所述静电感应电极的表面设置有铬镀层,所述铬镀层的厚度不小于100μm。进一步地,所述雷电感应电极呈蘑菇形。进一步地,所述雷电感应电极的表面设置有铬镀层,所述铬镀层的厚度不小于100μm。进一步地,所述雷电感应电极为空心电极或实心电极。进一步地,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的外部设置有绝缘防雨护套。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防雨护套包括空心圆柱和设置于所述空心圆柱外表面的多层向下倾斜的防雨裙边。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通过对雷电感应电极、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静电感应电极、金属安装装置、绝缘安装装置和接地引下线等的集成与设计,使得在实施时可以将被保护设备与绝缘安装装置相连,使雷电流通过金属安装装置和接地引下线泄放到大地,而不是通过被保护设备泄流到地,从而减少了被保护设备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和地电位反击的伤害。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静电感应电极感应与雷电感应电极相反的电荷,当雷电感应电极与静电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压差小于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的设定电压值时,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关断,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不放电,从而降低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的接闪概率,进而避免了频繁引雷入地,从而减少了周围其它设备遭受感应雷和地电位反击的伤害。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雷电感应电极呈比传统避雷针针尖曲率半径大的蘑菇形,从而也降低了接闪概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如下所示:100-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110-雷电感应电极,120-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130-静电感应电极,140-金属安装装置,150-绝缘安装装置,160-接地引下线;210-金属支撑杆,220-被保护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100,所述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100包括雷电感应电极110,与所述雷电感应电极110电性连接的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120,与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120电性连接的静电感应电极130,与所述静电感应电极130电性连接的金属安装装置140,以及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140电性连接的绝缘安装装置150和接地引下线160,所述接地引下线160一端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140相连、另一端与大地相连。其中,所述金属安装装置140位于所述绝缘安装装置150的上方,所述静电感应电极130位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140的上方,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120位于所述静电感应电极130的上方,所述雷电感应电极110位于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120的上方。所述雷电感应电极110能够在雷云场中感应电荷。所述雷电感应电极110可以呈半球形或蘑菇形。与针尖式传统避雷针相比,蘑菇形或半球形的雷电感应电极110的曲率半径更大,从而雷电感应电极110表面的感应电荷密度比针尖式传统避雷针针尖上的感应电荷密度低,电场强度小。因此,所述雷电感应电极110比针尖式传统避雷针的接闪概率低。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雷电感应电极110呈小曲率半径圆弧面与大曲率半径圆弧面相结合的蘑菇形。所述雷电感应电极110可以为空心或实心,由导电材料例如不锈钢、铜或金属合金材料等制成。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雷电感应电极110由整个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雷电感应电极,与所述雷电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与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电性连接的静电感应电极,与所述静电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金属安装装置,以及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连接的绝缘安装装置和接地引下线,所述接地引下线一端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相连、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所述金属安装装置位于所述绝缘安装装置的上方,所述静电感应电极位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的上方,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位于所述静电感应电极的上方,所述雷电感应电极位于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雷电感应电极,与所述雷电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与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电性连接的静电感应电极,与所述静电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金属安装装置,以及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连接的绝缘安装装置和接地引下线,所述接地引下线一端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相连、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所述金属安装装置位于所述绝缘安装装置的上方,所述静电感应电极位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的上方,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位于所述静电感应电极的上方,所述雷电感应电极位于所述高速大电流半导体开关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与所述绝缘安装装置通过法兰盘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放电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安装装置的下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绝缘安装装置的上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中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金属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刘淑琼郑军都明孙勇凌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航信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