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薯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6063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豆薯收获机,包括车体、松土装置、切根装置、拔杆装置、切秧装置、收获装置、粉碎室、存杆室、储藏室、驾驶舱、柴油机、发电机,所述的松土装置和切根装置位于车体前下方;所述的拔杆装置位于车体前上方;所述的切秧装置位于中部;所述的粉碎室位于切秧装置下方;所述的存杆室位于切秧装置后方;所述的驾驶舱位于切秧装置上方;所述的柴油机和发电机位于驾驶舱后方;所述的收获装置位于存杆室下方;所述的储藏室位于收获装置的后方;所述的粉碎室和收获装置下方之间设置有传输管道;所述的发电机与柴油机输出轴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豆薯的自动化收获,又能进行秸秆还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豆薯收获机
技术介绍
豆薯,又称“沙葛,地瓜,凉薯,番葛,葛薯”。豆薯食用部分为肥大的块根,富含糖类、蛋白质,据测定,每千克块根中含水分810~880克、碳水化合物76~119克,及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等。其肉质洁白、嫩脆、香甜多汁,可生食、熟食,并能加工制成沙葛粉,有清凉去热功效。豆薯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除了具有食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降低人们的血压和血脂,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的效果。豆薯为缠绕植物,因此在种植时,当苗高15厘米时,需要进行支架。支架多用竹杆。然而,现在的豆薯的收获大都人工收获,需要进行割秧,将竹杆拔出来,然后再翻土收获豆薯,人工收获费时费力。还有收割后的豆薯茎叶大部分都被丢掉和焚烧,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收获豆薯机械装置,即一种豆薯收获机,能够实现豆薯的自动化收获,又能进行秸秆还田。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豆薯收获机,不仅实现了豆薯的自动化收获,又实现了秸秆还田。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豆薯收获机,包括车体、松土装置、切根装置、拔杆装置、切秧装置、收获装置、粉碎室、存杆室、储藏室、驾驶舱、柴油机、发电机,所述的松土装置和切根装置位于车体前下方,松土装置用于对豆薯进行松土,方便后面进行豆薯的收获;所述的拔杆装置位于车体前上方,拔杆装置用于将缠有豆薯茎叶的竹杆从从土中拔出工作;所述的切秧装置位于中部,切秧装置用于切除竹杆上的豆薯茎叶;所述的粉碎室位于切秧装置下方,粉碎室用于粉碎豆薯的茎叶;所述的存杆室位于切秧装置后方,存杆室用于存储竹杆;所述的驾驶舱位于切秧装置上方;所述的柴油机和发电机位于驾驶舱后方;所述的收获装置位于存杆室下方,收获装置用于收获豆薯;所述的储藏室位于收获装置的后方,储藏室用于存储豆薯;所述的粉碎室和收获装置下方之间设置有传输管道,传输管道用于将粉碎后的豆薯茎叶输送到收获装置下方;所述的发电机与柴油机输出轴相连,发电机用于为减速电机提供电力。所述的松土装置包括两块第一连接板、松土板和两根松土液压杆,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对称分布在车体两侧并与车体在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松土板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板的端部;所述的松土液压杆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处,松土液压杆用于调节松土板的高度;所述的松土板的倾斜角度在5°-30°之间。所述的切根装置包括两根切根液压杆、两块第二连接板、切根割刀、第一曲柄滑块机构、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另一端安装有切根割刀;所述的切根液压杆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处,切根液压杆用于切根割刀的高度;所述的第一减速电机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端部;所述的第一曲柄滑块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一曲柄滑块机构的输出端与切根割刀的端部相连。所述的拔杆装置包括拨杆装置、夹持装置和拔杆传送带,所述的拔杆传送带位于松土装置上方;所述的夹持装置位于拔杆传送带上方;所述的拨杆装置位于夹持装置上方;所述的拨杆装置包括两个圆形端板、若干个连接杆和旋转轴,所述的圆形端板安装在旋转轴两端,所述的连接管均匀安装在圆形端板周围;所述的夹持装置由若干个夹持带轮两两组成,夹持带轮包括四个旋转带轮、橡胶皮带和支架,所述的支架呈钝角三角形。所述的切秧装置包括第一链式输送带、切秧割刀、第二曲柄滑块机构和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的第一链式输送带通过轴承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的切秧割刀和第二减速电机均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的切秧割刀位于第一链式输送带上方;所述的第二曲柄滑块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二曲柄滑块机构的输出端与切秧割刀的端部相连。所述的收获装置包括挖掘铲、两根收获液压杆、第二链式输送带、收获传送带和若干个弧形挡板,所述的第二链式输送带一端安装有挖掘铲,另一端与车体转动连接;所述的收获传送带位于第二链式输送带后方,并通过轴承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的收获液压杆一端安装在挖掘铲上,另一端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的收获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个弧形挡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豆薯的自动化收获,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2).本专利技术的拔杆装置能够实现对竹杆的自动拔取和存储的功能,具有实用性。(3).本专利技术的切秧装置能够对缠绕在竹杆上的豆薯茎叶切割,然后粉碎室再将茎叶粉碎经传输管道传送到收获装置下方,从收获装置中的链式输送带落下的泥土可将被粉碎的茎叶覆盖,能够防止养分分散,加快腐烂速度,实现了秸秆还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松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切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拨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切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收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松土装置,3.切根装置,4.拔杆装置,5.切秧装置,6.收获装置,7.粉碎室,8.存杆室,9.储藏室,10.驾驶舱,11.柴油机,12.发电机,21.第一连接板,22.松土板,23.松土液压杆,31.切根液压杆,32.第二连接板,33.切根割刀,34.第一曲柄滑块机构,35.第一减速电机,41.拨杆装置,411.圆形端板,412.连接杆,413.旋转轴,42.夹持装置,421.旋转带轮,422.橡胶皮带,423.支架,43.拔杆传送带,51.第一链式输送带,52.切秧割刀,53.第二曲柄滑块机构,54.第二减速电机,61.挖掘铲,62.收获液压杆,63.第二链式输送带,64.收获传送带,65.弧形挡板,71.传输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豆薯收获机,包括车体1、松土装置2、切根装置3、拔杆装置4、切秧装置5、收获装置6、粉碎室7、存杆室8、储藏室9、驾驶舱10、柴油机11、发电机12,所述的松土装置2和切根装置3位于车体1前下方,松土装置2用于对豆薯进行松土,方便后面进行豆薯的收获;所述的拔杆装置4位于车体1前上方,拔杆装置4用于将缠有豆薯茎叶的竹杆从从土中拔出工作;所述的切秧装置5位于中部,切秧装置5用于切除竹杆上的豆薯茎叶;所述的粉碎室7位于切秧装置5下方,粉碎室7用于粉碎豆薯的茎叶;所述的存杆室8位于切秧装置5后方,存杆室8用于存储竹杆;所述的驾驶舱10位于切秧装置5上方;所述的柴油机11和发电机12位于驾驶舱10后方;所述的收获装置6位于存杆室8下方,收获装置6用于收获豆薯;所述的储藏室9位于收获装置6的后方;所述的粉碎室7和收获装置6下方之间设置有传输管道71;所述的发电机12与柴油机11输出轴相连。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松土装置2包括两块第一连接板21、松土板22和两根松土液压杆23,所述的第一连接板21对称分布在车体1两侧并与车体1在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松土板22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板21的端部;所述的松土液压杆23一端安装在车体1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的中间位置处,松土液压杆23用于调节松土板的高度;所述的松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豆薯收获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豆薯收获机,包括车体(1)、松土装置(2)、切根装置(3)、拔杆装置(4)、切秧装置(5)、收获装置(6)、粉碎室(7)、存杆室(8)、储藏室(9)、驾驶舱(10)、柴油机(11)、发电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土装置(2)和切根装置(3)位于车体(1)前下方;所述的拔杆装置(4)位于车体(1)前上方;所述的切秧装置(5)位于中部;所述的粉碎室(7)位于切秧装置(5)下方;所述的存杆室(8)位于切秧装置(5)后方;所述的驾驶舱(10)位于切秧装置(5)上方;所述的柴油机(11)和发电机(12)位于驾驶舱(10)后方;所述的收获装置(6)位于存杆室(8)下方;所述的储藏室(9)位于收获装置(6)的后方;所述的粉碎室(7)和收获装置(6)下方之间设置有传输管道(71);所述的发电机(12)与柴油机(11)输出轴相连;其中:所述的松土装置(2)包括两块第一连接板(21)、松土板(22)和两根松土液压杆(23),所述的第一连接板(21)对称分布在车体(1)两侧并与车体(1)在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松土板(22)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板(21)的端部;所述的松土液压杆(23)一端安装在车体(1)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的松土板(22)的倾斜角度在5°‑3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薯收获机,包括车体(1)、松土装置(2)、切根装置(3)、拔杆装置(4)、切秧装置(5)、收获装置(6)、粉碎室(7)、存杆室(8)、储藏室(9)、驾驶舱(10)、柴油机(11)、发电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土装置(2)和切根装置(3)位于车体(1)前下方;所述的拔杆装置(4)位于车体(1)前上方;所述的切秧装置(5)位于中部;所述的粉碎室(7)位于切秧装置(5)下方;所述的存杆室(8)位于切秧装置(5)后方;所述的驾驶舱(10)位于切秧装置(5)上方;所述的柴油机(11)和发电机(12)位于驾驶舱(10)后方;所述的收获装置(6)位于存杆室(8)下方;所述的储藏室(9)位于收获装置(6)的后方;所述的粉碎室(7)和收获装置(6)下方之间设置有传输管道(71);所述的发电机(12)与柴油机(11)输出轴相连;其中:所述的松土装置(2)包括两块第一连接板(21)、松土板(22)和两根松土液压杆(23),所述的第一连接板(21)对称分布在车体(1)两侧并与车体(1)在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松土板(22)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板(21)的端部;所述的松土液压杆(23)一端安装在车体(1)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的松土板(22)的倾斜角度在5°-3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根装置(3)包括两根切根液压杆(31)、两块第二连接板(32)、切根割刀(33)、第一曲柄滑块机构(34)、第一减速电机(35),所述的第二连接板(32)一端安装在车体(1)上,另一端安装有切根割刀(33);所述的切根液压杆(31)一端安装在车体(1)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板(32)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的第一减速电机(35)安装在第二连接板(32)的端部;所述的第一曲柄滑块机构(34)的输入端与第一减速电机(35)的输出轴相连,第一曲柄滑块机构(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成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蓝珊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