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曝气内循环型垃圾渗滤液两相处理反应器。
技术介绍
填埋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全球95%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通过填埋进行处置。垃圾填埋后会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有机物降解和雨水渗入导致大量渗滤液的产生,持续时间长达50年之久。典型的渗滤液,含有高浓度COD(6000-15000mg/L)和氨氮(500-3000mg/L),极易引发地下水、地表水污染,刺激地表水体藻类生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进而危及人体健康。因此,近年来渗滤液处理倍受人们关注。填埋层垃圾经过短期的好氧分解之后,进入了厌氧产酸和产甲烷阶段。在酸化阶段产生的大量挥发性有机酸是渗滤液中的主要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渗滤液BOD/COD为0.4-0.5。在产甲烷阶段,有机脂肪酸经过甲烷菌的降解与转化,浓度大大降低,渗滤液pH升至7.0以上。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以高分子腐殖质形式存在,BOD/COD降低至0.1以下,可生化性较差。渗滤液性质是选择处理方法的主要依据,大多数处理方法以COD和氨氮为主要目标污染物,包括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曝气内循环型垃圾渗滤液两相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支架(13),支架(13)上设有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中间由一块竖直隔板将反应器本体体隔成两大小不等的腔体,竖直隔板下部30cm至35cm区域设有均匀分布的多行连通孔(18),反应器本体的大、小腔体底部为倒锥腔体,反应器本体的大腔体中装有混合填料,填料上部为砾石层(25),砾石层中间设有水平放置的布水板(26),布水板上面设有布水管(24),布水管经第一蠕动泵(23)、导液管(15)伸到反应器本体的小腔体内,第一蠕动泵(23)与第四时间控制器(5)相连,反应器本体的大腔体不同高度设有多个第一采样管(28),大腔体的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永俊,吴伟祥,孙华,吴松维,陈英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