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面流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3762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面流湿地系统,该湿地系统由“S”型生物沟渠、生物塘及末端垂流渗滤湿地串联构成,并在各不同部位配置不同的水生植物,使水流沿程处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河道滩地或荒地的广阔空间,构建以面流湿地为主、结合末端垂流渗滤湿地的复合面流湿地系统,对河道或入河受污染源水进行净化处理,投资省,管理简单,运行费低廉,无需电力,水质净化效果良好、生态效果显著,既可达到水质净化目的,同时也改善了干滩、荒地等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河道滩地或废弃荒地对受污染来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复合面流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所产生的污废水量也急剧增加,水域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成了沿河城市的排污沟,加之干旱缺水,北方地区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河流水系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也受到严重威胁。净化河流(或入河)水质、恢复流域生态已经成为当前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自然湿地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以其水质净化功能而被喻为“地球之肾”而得到高度重视,人工湿地是自然湿地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功能强化,即具较强的水质净化功能、又有良好的生态效果,自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研究应用以来,作为一种新型的水质净化工艺而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水质净化效果好、工程投资省、运行费低、管理简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污水处理技术,已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暴雨径流和农业废水等处理与管理方面得到推广应用和试验。在北方低温地区利用复合面流湿地净化处理河道(或入河)受污染源水尚为少见。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面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由“S”型生物沟渠、生物塘及末端垂流渗滤湿地串联构成,其中,“S”型生物沟渠由一级挺水植物段、一级沉水植物段、二级挺水植物段和二级沉水植物段串联构成,所述一级、二级挺水植物段种植芦苇,设计水深约50cm;所述一级和二级沉水植物段选种黑藻、眼子菜或穿叶眼子菜,设计水深约100cm。“S”型布置的目的为尽量使水流沿程均匀流动,避免出现过多死水区。水流在“S”型生物沟渠内要求停留5~6天。    “S”型生物沟渠末端以隔堤与生物塘隔离,由埋设于隔堤上的水位调节连通管控制沟渠内的水位。生物塘包括沉水植物塘和挺水植物塘,其中,沉水植物塘设计水深约150cm,种植黑藻、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彬李其军何春利吴敬东刘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