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其该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342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其该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属环境保护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类。目前一些中小城镇污水进行处理装置,排放点分散,不宜收集集中,多采用地埋式生物接触方式对污水中微生物进行处理,存在动力消耗大,污泥量多,且不能去除污水中脱氮除磷有害物质,处理设备复杂,占地面积大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此目的采用了在初沉池、二沉池、生物接触水解酸化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以及污泥池、污泥泵组成的二个箱体结构,并在出沉池及二沉池内利用生物接触水解酸化和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放置软性填料办法,并对池内进行曝气充气,使排出污水达到合格标准,该方法运行稳定,去除率达50%以上,所产生污泥去除率达40%,整个装置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少,还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由于本方法及装置简单,因此可广泛用于中小城镇及矿区生活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其该装置处理生活 污水方法,属环境保护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类。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处理已为成熟技术用于社会各领域,现技术中对于中小 城镇偏远的中小矿区,旅游区等生活污水由于排量少,排放点分散且 不宜收集集中的地区等原因,多采用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由于小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从处理工艺上来说分为生物接触氧化即A-0、 A-A-0等处理工艺,和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和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工艺,其中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由于在池内充填填料 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通过曝气设备向微生物提供所需氧气,使微生 物生长,因此在填料上边形成生物膜,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下污水 杂物得到去除,但存在着动力消耗大,产生的污泥多的问题,且不能 脱氧除磷的缺点。而A-0、 A-A-O工艺存在着厌氧段去除效率低,占 地面积大缺点,由于一般无完善的污泥去除装置,往往开始处理效果 好,但随着时间推移污泥的增加容易造成堵塞,装置最终会导致停运, 仍然需要进行人工清泥。如果重新启动污水装置,则耗费较长时间, 特别繁琐。另据记载《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第24巻第4期(2002. 8)的《中 国市政工程》及2003年第3期(2003. 3)《给水排水》第28巻第1期(2002.1)期刊,水解酸化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小区污水。水解酸化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及《山东环境》1999年第4 期(1994.4)《给水排水》第27巻第4期(2002.4)中酸化水解在啤 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中的文献中均公开 了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工艺为污水通过格栅进入集水池,接 着依次进入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并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进 行爆气,然后进入二沉池,最后出水,二沉池中和水解酸化池中的剩 余污泥进入干化场,从二沉池中部分污泥回流到生物接触氧化池中, 污泥干化场中的干泥外运,滤液回流至水解酸化池。该方法处理污水 时,没有初沉池,因此不能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使后续处理难度加大。另外《中国市政工程》2003年第3期公开的(水解酸化一生物 接触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其工艺包括了对废水进行水解酸化前进 行初沉处理。但该文献中使用的生物酸化池,池内不装有填料,直接 进行水解酸化一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该方法会造成污水 处理效果不理想。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和工艺采取了在污水处理装置中对污水 以生物接触水解酸化及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方法,该方法经查文献未见 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便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地埋式生活污 水处理装置及其该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方法。该装置与方法可同步实现去除污水中的COD、氨氮和磷而产生的污泥量少,所使用的装置占地 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任务,本专利技术使用如下装置它由污水进水 管、初沉池、生物接触水解酸化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组成的单一组合 装置,该装置放置在用玻璃钢或A3钢焊制而成的箱体内;由污泥池、 外输污泥泵、污泥泵、外输污泥泵、风机室、二沉池出水管同样组合 在一起被放置在另一箱体内;两箱体之间用污水管、回流管、上清回 流管连接,所述的箱体内外层采用了用环氧树脂涂料防腐,整个箱体 为封闭状,每个箱体池顶上设置有人孔;所述的污泥泵和外输污泥泵共二台均采用型号为50WL15-7-1. 1 污泥泵,污泥泵设置在二沉池内;所述的风机为两台罗茨风机;所述 的二沉池内回流泵型号为AS10-ZCB型,所述的整个系统由控制柜 完成;所述的生物接触水解酸化池及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装有用聚乙烯 塑料制成的环状体,而环状体上面设置有纤维状软性填料物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采用了生物接触水解酸化及生物接触氧化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工艺流程如下所述(1)主流程工作顺序 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初沉池中经沉降后,再进入生物接触水解酸化 池内,生物接触酸化池内设填料,微生物附在填料上污水在池内经分 解酸化后,又进入到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然后对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使 用曝气器通过污泥,风机室内的微型风机及风管供给曝气源,随后污 水通过污水管进入二沉池内;存在于二沉池中的污泥,经回流泵加压又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生物接触水解酸化池内,经处理过的污水达到了国家8978-1996中的二 级标准,由出水管排放; (2)次流程工作顺序存在于初沉池中生物接触酸化池及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污泥,则 通过穿孔管进行收集,然后经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池内,存在于污泥池 中上部位置清洁液,通过回流管回流上清液回流管至初沉池内,而污 泥池内的污泥则通过吸泥管线后,经过污泥泵加压处理,由外输污泥 泵提至罐车内运至到泥厂。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利用上述设备,使污水在生 物接触水解酸化池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通过水解酸化及氧化脱氮,除 磷工序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以此实现污水净化目的。其 中,生物脱氮是通过硝化和反硝两个过程实现的。硝化作用通常被定 义为由氨到硝酸的生物氧化过程,硝化是化能自养过程, 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由亚硝酸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02—),这一过程称为氨化作用,这是有机氮转化为氨的生物转化形式,是矿化有 机氮的第一步。第二步由硝酸细菌进一步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NO-3)。这两类细菌统称为硝化细菌,它们利用无机碳化物加 CO:,,2 — 、 HC0:;—和C(U乍为碳源,从NH3、 NH4+或N02 —的氧化反应中获得能量。反硝化是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缺氧的条件下,以硝酸盐氮 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将硝酸盐氮还原为 化或N20,同时降解有机物。氨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完成硝化作用, 并通过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接触水解酸化池,在厌氧条件下完成反硝化 过程,最终生成氮气。而生物除磷目前普通认可的生物除磷理论是"聚合磷酸盐 (Poly-P)累积微生物〃的摄磷释磷原理。该类微生物均属异养型细菌, 现已报道的种类包括: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着色菌属、脱氮微球 菌属等。在生物接触水解酸化厌氧条件下,聚磷菌消耗糖元,将胞内的 聚磷(Poly-P)水解为正磷酸盐释放到胞外,并从中获得能量,同时将 环境中的有机碳源(挥发性脂肪酸VAF)以胞内碳源存贮物(主要为 PHB聚-P -羟基丁酸)的形式贮存。在生物接触氧化好氧条件下,聚磷 菌以02为电子受体,演化胞内贮存的PHB及利用产生的能量过量地 从环境中摄磷,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存贮。通过排放高磷剩余污泥 实现污水去除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将初沉池,生物接触水解酸化池及生物接触氧 化池放在一起,污泥池、污泥泵、风机室、二沉池结合在一起,使整 个装置由二个箱体构成,体积变小,利于污水成份,沉淀分解运输及 检修,并且占地面积少。另外,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生物接触水解酸化池处理方法,污水在此 停留时间短,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污水污染物中厌氧微生物污染去除率达50%以上。另外,由于在污泥处理装置流程中增加了污泥回流泵,并将此设置在二沉池内,这样产生的污泥量比传统工艺可减少30—40%,又可 在回流设施中具有脱氮除磷功能,使出水水质更加稳定,经装置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其该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由污水进水管(1)、初沉池(2)、生物接触水解酸化池(3)和生物接触氧化池(4)组成的单一组合装置,该装置被放置在用玻璃钢或A3钢焊制成的箱体内;由污泥池(18)、外输污泥泵(15)、污泥泵(13)、风机室(10)、二沉池(6)、出水管(7)同样组合一起后,放置在另一箱体内;两箱体之间用污水管(5)、回流管(9)上清液回流管(19)连接,所述的箱体内外层面采用环氧树脂涂料防腐,整个箱体为封闭状态,每个箱体顶上放置有人孔(23);所述的污泥泵(13)及外输污泥泵(15)为二台型号:50WL15-7-1.1型污泥泵,设置在二沉池(6)内;在风机室(10)内装有两台罗茨风机(11);所述的二沉池(6)内回流泵(8)型号为:AS10-ZCB型,所述的整个系统由控制柜(20)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卫红陈进富张瑞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