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结构上包括垂直极化天线以及水平极化天线,其中,该垂直极化天线包括小锥辐射振子以及大锥反射振子,该水平极化天线固定在该小锥辐射振子与大锥反射振子之间,该水平极化天线包括PCB板、设置在该PCB板正面的五个半波振子、连接该五个半波振子的馈电点、设置在该PCB板背面的振子组阵一、振子组件二、多个耦合片以及与该PCB板连接的电缆、与该小锥辐射振子、大锥反射振子连接的电缆。其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阵垂直面698~960MHZ方向图不圆度≤±1.2dB,1710~2700MHZ方向图不圆度≤±2.0,两端口通讯功能都可以达到所需要的覆盖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双极化天线技术成为关键技术之一,天线辐射形成的电场具有一定的方向,本领域称之为天线的极化。当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时,此电波就称为垂直极化波;当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时,此电波就称为水平极化波。由于电波的特性,决定了水平极化传播的信号在贴近地面时会在大地表面产生极化电流,极化电流因受大地阻抗影响产生热能而使电场信号迅速衰减,而垂直极化方式则不易产生极化电流,从而避免了能量的大幅衰减,保证了信号的有效传播。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均采用垂直极化的传播方式。另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最近又出现了一种双极化天线,即可以同时辐射两种电场方向的极化波。按照极化波电场方向的组合方式划分,一般将双极化天线分为以下两种 :1)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组合形成的双极化天线;2)±45°极化组合形成的双极化天线。现有技术中,双极化天线不但存在隔离度、增益、圆度不佳的问题,而且天线轮廓高度尺寸大,占用空间多、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材料多,而且加大了双极化天线的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其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本技术的组阵垂直面698~960MHZ方向图不圆度≤±1.2dB,1710~2700MHZ方向图不圆度≤±2.0,两端口通讯功能都可以达到所需要的覆盖要求。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整体重量降低的双极化天线。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包括垂直极化天线以及水平极化天线,其中,该垂直极化天线包括小锥辐射振子以及大锥反射振子,该水平极化天线固定在该小锥辐射振子与大锥反射振子之间,该水平极化天线包括PCB板、设置在该PCB板正面的五个半波振子、连接该五个半波振子的馈电点、设置在该PCB板背面的振子组阵一、振子组件二、多个耦合片以及与该PCB板连接的电缆、与该小锥辐射振子、大锥反射振子连接的电缆。该振子组阵一包括三个F型振子以及与该三个F型振子连接的功分器,该振子组阵二包括两个与该功分器连接的F型振子。每一个耦合片由两个L型耦合条组成,且每一个耦合片设置在每一个F型振子的外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结构上包括垂直极化天线以及水平极化天线,其中,该垂直极化天线包括小锥辐射振子以及大锥反射振子,该水平极化天线固定在该小锥辐射振子与大锥反射振子之间,该水平极化天线包括PCB板、设置在该PCB板正面的五个半波振子、连接该五个半波振子的馈电点、设置在该PCB板背面的振子组阵一、振子组件二、多个耦合片以及与该PCB板连接的电缆、与该小锥辐射振子、大锥反射振子连接的电缆。其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本技术的组阵垂直面698~960MHZ方向图不圆度≤±1.2dB,1710~2700MHZ方向图不圆度≤±2.0,两端口通讯功能都可以达到所需要的覆盖要求。本技术还有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整体重量降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平极化天线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平极化天线的正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子,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包括垂直极化天线10以及水平极化天线20,其中,该垂直极化天线10包括小锥辐射振子11以及大锥反射振子12,该水平极化天线20固定在该小锥辐射振子11与大锥反射振子12之间,该水平极化天线20包括PCB板21、设置在该PCB板21正面的五个半波振子22、连接该五个半波振子22的馈电点23、设置在该PCB板21背面的振子组阵一24、振子组件二25、多个耦合片26以及与该PCB板21连接的电缆27、与该小锥辐射振子、大锥反射振子连接的电缆28。 进一步,该振子组阵一24包括三个F型振子241以及与该三个F型振子241连接的功分器242。该振子组阵二25包括两个与该功分器242连接的F型振子251每一个耦合片26由两个L型耦合条组成,且每一个耦合片设置在每一个F型振子241、251的外围。进一步,PCB板采用环氧树脂材料、介电常数控制在:4.0~4.6,反面微带馈电线组抗变换和耦合片,采用此方案方向图的不圆度≤±2.5dB,从而达到水平面覆盖要求,垂直面采用两个大小锥组阵,大锥为电磁波反射锥,小锥为电磁波辐射锥。此种组阵垂直面698~960MHZ方向图不圆度≤±1.2dB,1710~2700MHZ方向图不圆度≤±2.0,两端口通讯功能都可以达到所需要的覆盖要求。本技术的五个半波振子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耦合给五个F型振子,五个F型振子再由各微带馈线将信号输出到馈电点,再由电缆将信号引出至端口输出至设备上。本技术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只是为了展示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这一实施例。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设计目的是可以有效实施的。实施例的部分展示了本技术的目的以及实施功能和结构主题,并且包括其他的等同替换。因此,本技术的权利构成包括其他的等效实施,具体权利范围参考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极化天线以及水平极化天线,其中,该垂直极化天线包括小锥辐射振子以及大锥反射振子,该水平极化天线固定在该小锥辐射振子与大锥反射振子之间,该水平极化天线包括PCB板、设置在该PCB板正面的五个半波振子、连接该五个半波振子的馈电点、设置在该PCB板背面的振子组阵一、振子组件二、多个耦合片以及与该PCB板连接的电缆、与该小锥辐射振子、大锥反射振子连接的电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极化天线以及水平极化天线,其中,该垂直极化天线包括小锥辐射振子以及大锥反射振子,该水平极化天线固定在该小锥辐射振子与大锥反射振子之间,该水平极化天线包括PCB板、设置在该PCB板正面的五个半波振子、连接该五个半波振子的馈电点、设置在该PCB板背面的振子组阵一、振子组件二、多个耦合片以及与该PCB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咸,胡锐,李健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迪隆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