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32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16:36
一种轮椅,具备:在外侧连接驱动车轮(3)的一对两侧框架(1);连接一对两侧框架(1)且上端连接座部框架(6)的折叠连杆(2);与座部框架(6)连接的座部片(7);万向小车轮(4);以及搁脚台(8)。两侧框架(1)具备抵肘部框架(12)、上下框架(14)、下框架(11)、中间框架(15)以及前框架(13),抵肘部框架(12)、中间框架(15)以及前框架(13)配置于作为垂直面的框架面(1A)内。两侧框架(1)将以可旋转方式连接驱动车轮(3)的车轴(30)以水平姿态固定于上下框架(14)下端部的外侧,将上下框架(14)和下框架(11)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加工,使车轴(30)的固定部(19)位于比框架面(1A)靠内侧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折叠的轮椅,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缩小折叠状态下整体的横向宽度可紧凑地进行搬运的轮椅。
技术介绍
目前,能够折叠的轮椅正在被开发(参照专利文献1和2)。以往的能够折叠的轮椅为在折叠时使两侧的两侧框架相互接近的结构。对该轮椅而言,使用X字状的折叠连杆将外侧具备驱动车轮的左右的两侧框架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将该折叠连杆折叠而使两侧的两侧框架相互接近。该轮椅在X字状的折叠连杆的上端连接有座部杆,在左右的座部杆之间张设有座部片。该轮椅在将折叠连杆展开的状态下,将座部片展开使其成为座部,在将折叠连杆折叠的状态下,将座部片折叠而收纳于折叠连杆之间,或者将座部片向折叠连杆的上方取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85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750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以上结构的轮椅通过将折叠连杆折叠能够缩小轮椅整体的横向宽度。但是,对能够折叠的轮椅而言,若还考虑到在折叠状态下移动或者搬运, 则要求在折叠状态下使轮椅整体更加紧凑。另外,轮椅在将座部片展开使其成为座部的状态下,扩宽座部的空间的同时缩小整体的横向宽度也很重要。本技术是以解决上述缺点为目的而开发出的。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在折叠的状态下使整体更加紧凑从而能够便于移动和搬运的轮椅。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及技术的效果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技术的第一轮椅具备:一对两侧框架,在其外侧连接有驱动车轮;折叠连杆,其连接一对两侧框架,并且上端连接有座部框架;可挠性座部片,其两侧部与座部框架连接;万向小车轮,其与两侧框架的前部连接,能够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以及搁脚台,其与两侧框架连接。两侧框架具备:在上表面具有抵肘部的水平姿态的抵肘部框架;与抵肘部框架的后端部连接的上下框架;与上下框架的下端部连接的水平姿态的下框架;配设于抵肘部框架与上下框架的中间的水平姿态的中间框架;以及将中间框架的前端与下框架连接的前框架,抵肘部框架、中间框架、以及前框架配置于作为垂直面的框架面内。而且,两侧框架将车轴以水平姿态固定于上下框架的下端部的外侧,所述车轴将驱动车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对两侧框架而言,将上下框架和下框架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加工,使车轴的固定部位于比框架面靠内侧的位置。上述的轮椅具有能够进一步减小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的横向宽度的特点。这是因为该轮椅使两侧框架的车轴的固定部位于比框架面靠内侧的位置。这种结构的轮椅由于能够将两侧的驱动车轮在更加接近内侧的状态下与两侧框架连接,因此能够减小轮椅整体的横向宽度,进一步使得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的横向宽度也减小,从而能够便利地搬运。特别地,这种轮椅通过对构成两侧框架的框架进行弯折加工,将固定部配置于框架面的内侧,因此能够将固定部简单且容易地配置于两侧框架的固定位置的同时稳 定地支承驱动车轮。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二轮椅中,下框架具备:与上下框架连接的主体框架部;与前框架的下端连接的前端部;以及连接主体框架部和前端部的连接部,前端部配置于比主体框架部高的位置,万向小车轮的车轮以能够摆动的方式配置于在前端部的下方形成的空间。上述的轮椅将万向小车轮的车轮以摆动自如的方式配置于在弯折加工后的下框架的下方形成的空间,因此能够使摆动的万向小车轮不与下框架接触地进行配置。由此,能够不限制万向小车轮的车轮的运动,使万向小车轮自由地进行摆动。另外,本技术的第三轮椅具备:一对两侧框架,在其外侧连接有驱动车轮;折叠连杆,其连接所述一对两侧框架,并且上端连接有座部框架;可挠性座部片,其两侧部与座部框架连接;万向小车轮,其与两侧框架的前部连接,能够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以及搁脚台,其与两侧框架连接。万向小车轮具备:固定于两侧框架的固定轴;相对于固定轴在水平面内旋转自如地连接的分叉部;以及与分叉部的前端旋转自如地连接的车轮。一对两侧框架将万向小车轮的固定轴固定于前端部的外侧面。而且,在使一对两侧框架接近而将轮椅折叠的状态下,位于左右的万向小车轮的固定轴间距离(D)设为比万向小车轮的车轮的直径(R)大。上述的轮椅由于将万向小车轮的固定轴固定于两侧框架的前端部的外侧面,因此,扩大一对万向小车轮的固定轴的间隔使行驶时的稳定性提高,同时在使一对两侧框架接近而将轮椅折叠的状态下,能够使左右的万向小车轮的车轮互不干扰地摆动。因此,在将轮椅折叠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左右的万向小车轮的车轮自由地摆动,使轮椅向期望的方向移动。另外,本技术的第四轮椅具备:一对两侧框架,在其外侧连接有驱动车轮;折叠连杆,其连接一对两侧框架,并且上端连接有座部框架; 可挠性座部片,其两侧部与座部框架连接;万向小车轮,其与两侧框架的前部连接,能够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以及搁脚台,其与两侧框架连接。两侧框架具备在上表面具有抵肘部的水平姿态的抵肘部框架,所述抵肘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抵肘部框架的外径,并且所述抵肘部相对于抵肘部框架向外侧偏心地配置。上述的轮椅通过扩大抵肘部框架的宽度来稳定地支承肘部和腕部,同时相对于抵肘部框架向外侧偏心地配置,因此,不缩窄左右的抵肘部框架之间形成的座部空间,使用者能够舒适地就坐。另外,这种轮椅在使一对两侧框架接近而将轮椅折叠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配置于左右的抵肘部框架的内侧的框架等的配置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五轮椅中,所述抵肘部为在上部具备缓冲部件并且在所述缓冲部件的下方具备支承板部的双层结构。在上述的轮椅中,通过利用缓冲部件以及支承该缓冲部件的支承板部构成抵肘部,从而能够利用支承板部对柔软的缓冲部件进行稳定地支承,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载置于缓冲部件的上表面的使用者的肘部和腕部。另外,在本技术的第六轮椅中,抵肘部在支承板部的下表面具备使抵肘部框架嵌合的保持槽。上述的轮椅通过使抵肘部框架嵌合于支承板部的保持槽,能够将支承板部简单且容易而且可靠地固定于抵肘部框架的固定位置。另外,本技术的第七轮椅具备:一对两侧框架,在其外侧连接有驱动车轮;折叠连杆,其连接一对两侧框架,并且上端连接有座部框架;可挠性座部片,其两侧部与座部框架连接;万向小车轮,其与两侧框架的前部连接,能够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以及搁脚台,其与两侧框架连接。两侧框架具备:在上表面具有抵肘部的水平姿态的抵肘部框架;与抵肘部 框架的后端部连接的上下框架,在上下框架的上端,经由连接件折叠自如地连接有手柄部。连接件具备:连接固定部,上下框架的上端固定于所述连接固定部;转动部,其相对于连接固定部转动自如地被连接,手柄部固定于所述转动部;卡止机构,其使连接固定部和转动部在卡止状态下连接;以及操作杆,其用于解除连接固定部与转动部的卡止状态。连接件被形成为能控制上下框架和手柄部以直线状连接的卡止状态、以及操作杆被操作,以使手柄部向上下框架的后方被折叠的非卡止状态。上述的轮椅通过折叠与上下框架的上端连接的手柄部,从而能够紧凑地收纳。特别地,该轮椅由于将手柄部经由连接件与上下框架的上端连接,因此能够在连接件的卡止状态和非卡止状态下控制手柄部的姿态。另外,在本技术的第八轮椅中,连接件在连接固定部和转动部之间具备缓冲部件,在连接固定部和转动部的卡止状态下,利用连接固定部和转动部弹性地夹持缓冲部件。上述的轮椅由于在连接固定部和转动部的卡止状态下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两侧框架,在其外侧连接有驱动车轮;折叠连杆,其连接所述一对两侧框架,并且上端连接有座部框架;可挠性座部片,其两侧部与所述座部框架连接;万向小车轮,其与所述两侧框架的前部连接,能够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以及搁脚台,其与所述两侧框架连接,所述两侧框架具备:在上表面具有抵肘部的水平姿态的抵肘部框架;与所述抵肘部框架的后端部连接的上下框架;与所述上下框架的下端部连接的水平姿态的下框架;配设于所述抵肘部框架与所述上下框架的中间的水平姿态的中间框架;以及将所述中间框架的前端与所述下框架连接的前框架,所述抵肘部框架、所述中间框架、以及所述前框架配置于作为垂直面的框架面内,而且,所述两侧框架将车轴以水平姿态固定于所述上下框架的下端部的外侧,所述车轴将所述驱动车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对所述两侧框架而言,将所述上下框架和所述下框架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加工,使所述车轴的固定部位于比所述框架面靠内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两侧框架,在其外侧连接有驱动车轮;折叠连杆,其连接所述一对两侧框架,并且上端连接有座部框架;可挠性座部片,其两侧部与所述座部框架连接;万向小车轮,其与所述两侧框架的前部连接,能够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以及搁脚台,其与所述两侧框架连接,所述两侧框架具备:在上表面具有抵肘部的水平姿态的抵肘部框架;与所述抵肘部框架的后端部连接的上下框架;与所述上下框架的下端部连接的水平姿态的下框架;配设于所述抵肘部框架与所述上下框架的中间的水平姿态的中间框架;以及将所述中间框架的前端与所述下框架连接的前框架,所述抵肘部框架、所述中间框架、以及所述前框架配置于作为垂直面的框架面内,而且,所述两侧框架将车轴以水平姿态固定于所述上下框架的下端部的外侧,所述车轴将所述驱动车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对所述两侧框架而言,将所述上下框架和所述下框架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加工,使所述车轴的固定部位于比所述框架面靠内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具备:与所述上下框架连接的主体框架部;与所述前框架的下端连接的前端部;以及连接所述主体框架部和所述前端部的连接部,所述前端部配置于比所述主体框架部高的位置,所述万向小车轮的车轮以能够摆动的方式配置于在该前端部的下方形成的空间。3.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两侧框架,在其外侧连接有驱动车轮;折叠连杆,其连接所述一对两侧框架,并且上端连接有座部框架;可挠性座部片,其两侧部与所述座部框架连接;万向小车轮,其与所述两侧框架的前部连接,能够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以及搁脚台,其与所述两侧框架连接,所述万向小车轮具备:固定于所述两侧框架的固定轴;相对于所述固定轴在水平面内旋转自如地连接的分叉部;以及与所述分叉部的前端旋转自如地连接的车轮,所述一对两侧框架将所述万向小车轮的固定轴固定于前端部的外侧面,而且,在使所述一对两侧框架接近而将轮椅折叠的状态下,位于左右的所述万向小车轮的固定轴间距离(D)设为比该万向小车轮的所述车轮的直径(R)大。4.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两侧框架,在其外侧连接有驱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板野司
申请(专利权)人:苏旺你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